大家好,关于自我慰藉的小短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获得更多的自由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以智慧来慰藉生活中的苦难*
2、阿兰?德波顿(Alainde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
3、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
4、你是否曾在人生的某些节点,感到困顿、疑惑,甚至失去希望?
5、任何人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经历伤心、面对困顿,甚至遭受周围所有人的负面评价,那看起来远离尘世的哲学能够给予我们思考的力量,慰藉我们的心灵吗?答案是肯定的。
6、狼书今日共读书目《哲学的慰藉》,看到“哲学”二字,可能很多人会问:读这些,有什么用?
7、哲学无疑是有用的,但它的过于抽象化、高度概括性很多时候的确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而这本《哲学的慰藉》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把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用最平实好懂的语言、最引人入胜的故事、最诙谐幽默的评论展示在我们面前,让它回到最平凡、与人最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中。
8、作者阿兰.德波顿告诉我们,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柔软的方式着陆。
9、本书的核心思想:
10、任何一个人在人生的长河中,都可能遇到自己的烦恼。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六个人生问题,作者分别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阅读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我们能够在身处逆境之时,感受到哲学的慰藉,从而舒缓心灵,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
11、1,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12、我们不该那么在意群众如何谈论我们,应该在意的是专家在正义和非正义的事情上说些什么。──苏格拉底
13、现代哲学鼻祖--苏格拉底,他所遇的问题是与世不合。苏格拉底以谈话的方式与雅典各个阶层的人民谈论哲学问题,在长时间的谈论之后,苏格拉底发现许多人都过于无知而且自大,他们面对一个问题往往是取其片面人云亦云的答案,而非经过一个人仔细思考后得出的理性答案。
14、苏格拉底总是以理性的思维,思辨的分析让与他争论的人心悦诚服。苏格拉底询问著名的拉斐尔神谕:谁是最聪明的人。神谕指示:就是你呀。这使他惊讶万分。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15、2,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16、当来自欲望的痛苦解除时,简朴的菜肴和奢华的盛宴提供同样的愉悦。──伊壁鸠鲁
17、伊壁鸠鲁以享乐主义而闻名于世,他不认为人生追求享乐、愉悦有何不妥,他觉得应该在有限的人生尽情地享乐。
18、他的哲学最显著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强调感官的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他认为快乐的清单是:友谊、自由、思想;财富并不是我们获得快乐的决定因素,财富可以致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幸福,但是这个幸福的程度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拥有友谊、自由和思想,那么就算我们缺少财富,我们还是会感到快乐的。
19、追求物质的愉悦,是不会比追求精神的愉悦长久的。物质的愉悦因其易替换可更改,而精神追求要困难得多,要形而上一些,因此精神更加长久,精神财富是无价的,而物质财富是有价的。
20、3,对受挫折的慰藉
21、我们无力改变事物的秩序,我们的灵魂必须将自己安适于自然的法则中,这是他们应该追随,服从的……你无法改善,最好是忍受。──塞内加
22、对塞内加来说,我们能够达到的智慧,就是要学习如何避免用我们对挫折的反应来加剧这个世界的顽固性,这种反应包括盛怒、自怜、焦虑、怨恨、自以为是和偏执狂。在他的著作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思想就是:我们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最强,而准备最少、不能预测的挫折对我们伤害最严重。
23、4,对缺陷的慰藉
24、自知说了或做了蠢事,那不算什么,我们必须吸取的更加充分而重要的教训是:我们都是大笨蛋。──蒙田
2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人们总为自己的缺陷而羞愧万分,我怎么那么丑?我怎么比谁都笨?...而这些想法,都源于我们高估了自己,或者说我们都认为我们该是完美的。
26、蒙田坐在他的画栋雕梁下勾画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承认我们离古代大多数思想家以为的那种理性的、宁静的生物有多远。我们的心灵多半是歇斯底里、胡言乱语、粗鲁而躁动,相比之下,动物在许多方面显得是健康和美德的模范──对这一不幸的现实,哲学家是有责任反思的,而他们很少这样做。面对我们的缺陷,不该是讳莫如深,而是该坦诚地面对缺陷。
27、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弱点,不再以自己并不掌握的本事自诩,那么──根据蒙田慷慨的、赎救哲学──我们以自己特有的半是聪明、半是笨蛋的方式,终究还能达到差强人意的程度。
28、5,对伤心的慰藉
29、我们在婚姻中寻找的不是知性娱乐,而是生儿育女……(爱情的缺乏)意味着可能生出怪异、不快乐、渴望着自身和谐的人。──叔本华
30、人们总会为爱情而伤心,失恋、求爱失败、劳燕分飞,爱情的伤痛为人类抹上太多悲情,这也铸就了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作品,爱情是人类艺术创作的超级题材。
31、叔本华一生孤寂,晚年更是与狗相伴,那只狗被人们戏谑为“小叔本华”。他认为爱情是虚妄的,其本质是我们“生命意志”在作祟,两个人相爱其潜意识目的是为了生出更好的后代,即使他们表面没有承认,但是潜意识的选择,却说明并非只是崇高的爱情使他们结合。
32、他认为我们在艺术和哲学作品中找到的是我们自己的痛苦和奋斗的客观表述,通过声音、语言和形象予以诠释和再现。所以在追求艺术和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淡化“生命意志”对我们的掌控。我们日常生存需要在生命意志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当我们思考艺术思考哲学时,我们得以接近生命的本质,因而可以得到暂时的解脱,顿时的明悟。
33、用叔本华的话来说,艺术与哲学以其不同的方式把痛苦转化为知识。
34、6,对困难的慰藉
35、从生命中获得极致的圆满和喜悦之秘密就是──生活在险境之中!把你的城市建立在维苏威火山的山坡上。──尼采
36、很少有哲学家推崇悲苦。按照传统的看法,智慧的生活总是与努力减轻苦难、焦虑、绝望、愤怒、自轻和痛心相联系的。譬如之前提到的叔本华,叔本华认为人生即是苦难,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是由苦难组成的。我们只能逃避苦难,减少生命意志的控制,即寡情薄意,类似佛教出世思想。
37、而尼采鄙视这样的懦弱,他认为苦难对于我们获得幸福生活来说是必须的,只有经历不幸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没有苦痛的人生,只是乏味无趣的人生。
38、苦与乐如此紧密相连,谁想得到多少这一面,就必须尝到多少另一面……你可以任择其一:是尽量少要快乐,简而言之就是无痛苦呢……还是尽量多要不快,以此为代价,得到迄今很少人享受到的丰富的内在的乐趣?如果你决定选择前者,宁愿减轻人类痛苦的程度,那么你也必须降低人类享乐的能力。
39、我们普通人平时听到”哲学“这两个字,总是会感觉”高大上”,似乎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那些所谓的哲学家,说出来的话让人听起来很费劲,一些体系严谨的大牌哲学家,更是强调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甚至有哲学家自己就认为“哲学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现实生活没什么关系。
40、但通过本书的阅读,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我们看到真正的哲学不应该远离普通人和世俗的生活,不应该只关注一些抽象的定义,更不是只提出一些虚无缥缈的假设,而应该多花点力气去研究一些更现实的论证,比如试着去回答:我们该如何生活得更好”这样的问题。
4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42、我们的人生总是囿于被限定的可能性之中,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我们的思考也是如此,往往难以逃脱我们的性格或坏境所带给我们的思维定式,而这种思维定式限制了我们思考的自由。
43、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着当与他人去交谈同一个话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追问这一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交换各自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们思考的可能性就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眼界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之中,而是能够在观点的碰撞中被大大拓展开来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会收获哲学的另一个意义,那就是获得自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