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B为什么越来越小好,以及为何现在的汽车反而越来越大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前不久和朋友聊车,朋友说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好像现如今汽车厂家每推一款新车,都会比前一代更大,不仅仅是体现在车身长度和宽度上,包括轴距和高度,整体都会“胖一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现象我之前也有关注过,如果说轿车每次换代都变得更大是为了更好的乘坐舒适性,那么像保时捷911这样的性能跑车,为何也在不断“增肥”?把代号为901的初代911和现如今市面上在售的991,甚至是刚刚发布的992进行比较,你会发现,901在991面前显得又小又瘦,但这显然不是单纯地为了坐起来更舒服。那么全球汽车设计的“增肥”现象,究竟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这篇文章就来带你解开其中的奥秘。
上面这张图是宝马5系前六代的全家福,从代号为E12的初代5系,到我们最熟悉的代号为F10的第六代5系,车身的线条从直来直去,逐渐变得越来越舒展圆润。早期突出的前保险杠,也逐渐由一体式的前脸所代替,这样设计除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现在大部分新车的车头都会做成曲面设计,目的是为了让车辆在撞击行人时,能起到保护被接触人身体特别是膝盖的作用,最大幅度降低对行人带来的伤害。而老车上惯用的突出式前保险杠,在撞击行人时就像一把刀一样,会给行人的下半身带来很大冲击。在全球各国纷纷出台汽车安全碰撞标准后,对于行人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成曲面的车头能在行人保护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当然,这也使得现在的新车,在车头部位就设计得越来越宽大。
车身变得越来越宽,也同样与安全性的提升密不可分。从1990年开始,美国率先开始测试车辆的侧面碰撞,1995年欧洲也将侧面碰撞纳入法规,1998年日本也随欧美进行了跟进,加入侧面碰撞安全测试。早期我们看到的车往往外形比较窄,其车身侧面结构也很简单。由于现在的新车除了不断加强车身侧面的钢铁强度,车门也越来越厚,而且还加入了侧气囊、气帘等安全配置,所以整体的车身宽度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舒适性的追求,是全球车企都在不断努力的方向,不管是性能取向还是乘坐取向,我们会发现全球的新车大势都在向着“更舒适”、“更好开”发展。虽然对于偏运动的车,越来越偏向舒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掉粉”。但是对更多消费者来说,舒适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舒适性的保障,一切的操控感、驾驶乐趣都会成为泡影。
我们在很多老电影中会看到,老爷车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车,驾驶者往往是正襟危坐地驾驶,后排乘客的坐姿也不够舒展。如果想要前后排都坐得舒适一点,那恐怕就要牺牲腿部空间了。因此,现在的新车通过不断加长的轴距来扩充车内空间,不但保障了乘员的乘坐空间,而且也能为更多的内饰组件、更复杂的高科技座椅腾出足够空间。
前面我说到了,现在的新车都在加长轴距上大做文章。除了舒适性的考量,更大更长的车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物超所值”。像我们熟知的紧凑型轿车,车身长度大多在4.5米左右,而高一级别的中型轿车,车身长度大多在4.8米左右,更高一级别的中大型轿车长度在5米左右。假如一款售价在12万左右的紧凑型轿车,其长度能做到4.7米甚至4.8米,对于不太懂车的消费者来说,就会觉得“这车比较高级”。花紧凑型轿车的钱,能享受到中型轿车的尺寸,便是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同样道理,如果你买一台中型轿车,其车身长度接近5米,更是能体会到“超值”,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的新车越来越长了。
对于车企来说,当然是消费者喜欢什么,就推出什么。而对于变大的新车,也能更好地布局细分市场,延伸产品线。以丰田为例,中型轿车有大家熟知的凯美瑞,而尺寸更大的亚洲龙则把产品线延伸得更长。采用同样做法的还有大众、通用、福特等等汽车品牌,在原本的B级中型轿车市场,细分出一个更大更高级的B+级别,去争夺C级中大型轿车的入门级市场,为自己获取更多的消费者。
最后还有一个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的因素,那就是油耗。有人肯定会说,车身越大,按理说应该更费油啊,怎么还会成为促进车身变大的因素了呢?这个和各国的法规有关,按照中国的CAFC(企业平均油耗)法规要求的是,整备质量在1660kg到1770kg之间的非手动变速箱车型,燃油消耗的目标值为5.9L。而整备质量在1770kg到1880kg之间的非手动变速箱车型,燃油消耗的目标值就提升到了6.1L。
在很多汽车企业都难以完成法规油耗限额的情况下,把车子做大使得整备质量增加,从而提升燃油消耗的目标值,就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关于这一点,国产小改款普拉多就给出了一个教科书般的处理方法——全系标配七座,其车辆的整备质量提升到2285kg,使得新款普拉多进入到下一个燃油消耗目标值的范围,完成法规对油耗的要求。
当然,以上是取巧的办法,降低油耗仍然是全球车企努力的目标。现如今的新车更多地采用流线形的车体设计,为的是在行驶中获得更低的风阻系数,从而降低油耗。而曾经的老车,由于加工工艺和制造技术的局限,无法加工出非常精细的流线形曲面。不断升级的制造工艺,也让最终的量产车能够更大程度地还原设计师最初的想法。
简单地说,不断“增肥”的新车,为的是让每一位乘员获得更好的体验和享受,也让汽车变得更智能。车身尺寸越来越大,不是单独某个环节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经过设计师的雕琢,很多新车似乎并不能让我们看出它实际有多么大,只有在和前作摆在一起时,才会发现它的“成长”。这种“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好的用车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