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没头脑和不高兴全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没头脑和不高兴全集的知识,包括再见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9月22日,著名的通话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老先生以100岁高龄,离开了我们。
他创作的文学形象,“没头脑”和“不高兴”,伴随了我们几代人的童年,但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任溶溶老先生,还是我国的著名翻译家和文字改革家。
一、投身革命的进步青年
任溶溶原名任根鎏,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区。
1940年10月17日,在上海读初三的任溶溶与两个同学约好,一同偷偷跑到了苏北解放区,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身份,任根鎏根据出奔那天的日期——10月17日,风趣地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史以奇”。
不过因为别人念起来觉得有些绕过,他又改回了自己的姓氏,更名为任以奇,这个名字也一直得以沿用。
至于任溶溶的这个名字,则是他开始儿童文学创作时的笔名,这里先按下不表。
在新四军,任溶溶担任《战士报》的编辑工作,但一年后,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返回了上海养病。
回到了上海的任溶溶,依旧保持着进步的思想,开始自学俄文,并开始了俄国革命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
二、文字改革与文学翻译
任溶溶总结自己的一生时曾说,自己的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文字改革,一件是儿童文学。
解放初期,任溶溶开始参与文字改革,包括推广汉语拼音,简化汉字和普通话等内容,为提高我国民众的识字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耄耋之年时,任溶溶,依旧关心文字事业,撰写并出版了写给孩子们的汉字书《我们的汉字》,将中国文字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讲给每一位小读者。
同一时期,任溶溶也投身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中来。
早在1946年,任溶溶就曾经翻译发表过一篇土耳其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黏土做成的炸肉片》。此后,应时代出版社的要求,开始翻译苏联儿童文学。
解放后不久,任溶溶就主持了上海人民出版社《苏联儿童文学丛刊》的编辑工作。
1952年时,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溶溶被调往该社,主持外国儿童文学的编辑工作。
从此,任溶溶就跟儿童文学结下了70余年的不解之缘。
据后来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我国共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426种,而其中任溶溶一人,就翻译了超过30种之多,接近翻译总量的10%。
而其所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更为丹麦政府宣布为“官方授权版本”。
三、中国人要有自己的儿童文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儿童能够看到的儿童文学作品,普遍是由国外的作品翻译而来,而中国人自己撰写的儿童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
任溶溶认为,中国有必要形成中国人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路径,如果没有道路,就由我们这代人开创!
于是任溶溶开始以自己女儿的名字——仍溶溶,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
说起《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创作诞生,却颇有些意外。
彼时《少年文艺》的编辑,曾经向任溶溶约稿,此时仍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的任溶溶,突发奇想,决定自己临时创作一篇。
在上海的某家咖啡馆,任溶溶仅用了半个小时时间,就一气呵成地写下来5千多字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小说原稿。
小说一经发表,立刻风靡一时,并成为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
任溶溶不仅自己积极地开展儿童文学创作,在提携后辈方面,也不遗余力。
郑渊洁刚开始投身儿童文学领域时,受到了不少前辈的抨击和批评,特别是他性格中的“狂妄”,格外不招前辈们的待见。
但任溶溶却在一次研讨会,公开地对郑渊洁给予了支持,我欣赏这个狂妄的年轻人,因为他有才华,这比那些不狂妄,但也没有才华的人要好的多。
2022年9月22日,任溶溶老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我们一代代中国人的童年,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永远在我们心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