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获奖感言,能否发一首您的原创七律?
雨中德州行。
德城秋雨浥轻尘,
烟雨迷蒙城色新。
秋雨催寒凉意至,
秋风拂面送温馨。
最是一年好风景,
山东德州赏秋茵。
是不是一切的奋斗都成了泡影?
事业再成功,孩子不成器,是不是一切的奋斗都成了泡影?笔者特别反对这个说法!人生的内涵与外延是很宽泛的,不能仅仅局限在小家庭的利弊得失上;再说了,孩子成器不成器也没有一个统一具体的衡量标准啊,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器呢?考上好大学,做了公司老板发大财,还是当了大官有权有势?按照你的逻辑来说,那些普通劳动者都是不成器了!
所谓“不成器”,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其引申意义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大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宋欧阳修在他的作品《诲学》中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这是古人对成器与不成器的理解,区别就在于成为君子或者小人,突出强调学习教化的重要性!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将来不能出人头地,就是不成器吗?现代人则不以为然,我们更推崇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东方不亮西方亮”,考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即便孩子一事无成、无所事事,只要他自己开心快乐,也不意味着“个人一切的奋斗都成了泡影”啊,起码你让孩子幸福了!
那种“不学好,自甘堕落”的不肖子孙,毕竟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确实是平庸了点,但是只要他能有益于社会,成就大小真的没那么重要。一提到真正的败家子,大家很容易想到山西首富之子李兆会,他接管父亲的125亿家产之后,仅用了10年时间胡天海地就败光所有家财,并且还欠下巨额债务,成为远近闻名的的“老赖”!作为孩子家长,哪一个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呢?但是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能够“成器”的好孩子常常都是“别人家孩子”,大多数的孩子也就普普通通,也就是你眼里的“不成器”吧!可是这样又怎么了,只要自己孩子品行好、与人为善,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安分守己,平凡点也真的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何至于“一切的奋斗都成了泡影”呢!难道非得“老子英雄儿好汉”才是人生赢家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搞好家庭教育,努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很重要,我们国家和社会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近20年里,我们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提升国民素质水平,到今年开始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再到逐步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为“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孩子就是特别幸福,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这不也是我们这些前辈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和目标所在吗?俗话说得好“一辈子不问两辈子的事,儿孙们自有儿孙们的福”,我们不仅问了,而是还为他们创造了最好最有利的条件!孩子教育问题,是家国情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让国富民强,而且也有责任和义务把下一代教育好,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成器”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事业再成功,孩子不成器,是不是一切的奋斗都成了泡影”,这个说法太狭隘了,作为一个合格公民,除了努力教育好子女,我们更需要心怀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0岁退休感言经典句子?
1. 人生早晚都得退休,今天我很自豪,在该拼搏的年纪我拼过,在该奋斗的年华我奋斗过;今天的收获,本来就该属于我。
2. 退休,并非一无是处,我们正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再奋斗一回;工作停止了,但是我们的梦想一定不能停止。
3. 每个人都把退休,当成了人生结束的借口;可我觉得,这其实是我的一次重生,因为我终于可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了。
4. 做了几十年的工作,今天终于可以停手了;退休是一种感觉,只要心还在跳动,我们就应该更加的努力。
5. 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继续奉献,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还有的人二次创业,名利双收;有的倾其所有换大房,为了儿孙大团聚时有足够的空间。
6. 时间没有尽头,生命有其长短,在无限的时光隧道里,我的第一趟旅途到站了,现在,我下站了,我将去搭乘另外一辆列车继续前行,开始于我的退休生活。
7. 相逢又告辞,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将来幸福的开端。
8. 舍不得这个地方,更舍不得你们,我们一起有太多的欢笑,那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我会把它刻在记忆之中。
9.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10. 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
11. 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12. 人间三月春风来,有花正向心头开。我的退休手续终于可以办了,借此同各位领导及同事告个别。
13. 今天终于退下了,退下的不仅仅是心,还有那疲惫的身体;我想每一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这是一种放下,也是一种解脱。
14. 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现在可以喘一口气了;不管成功与失败,我都不后悔,毕竟我曾经努力过,拼搏过。
15. 人生需要不同阶段的经历,才能编织五彩缤纷的梦想,下一站将会更精彩;
16. 生命赐予我们每个人的不一样,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接受,接受甜密,也接受酸苦;接受公正,也接受不平;接受,接受…
17. 工作是一种乐趣,我们可以为了工作实现心中所想;退休是一种无奈,断送了我们的青春梦想;只要认真努力过,我们就没有遗憾;只要今生对得起天地,又有什么不舍。
18. 放下手中的一切,寻找最美的风景,曾经无福消受的东西,退休后,将圆了我们一直无法实现的梦。
19. 在这个台上,尽管今天我即将下来,但是我会永远记住,站在台上的精彩,铭记着曾经辉煌的一瞬间。
20. 离开这里,虽然心里会痛,但是认识了你们,我也算有个心灵寄托了;只要你们活得精彩,我就会笑着离开。
21. 不管我在,还是不在,我们的缘分依旧深厚;只要你们都能成就梦想,我想也就是我最大的希望。
22. 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我会用一生铭记;在这里,我找到了幸福,一生无怨无悔;退休与不退休,我的心都在这里。
23. 退休是每一个人都必须会经历的人生历程,我们应该勇敢去面对;只要在活着的时候,努力过,认真过就好;有生之年,只要认真奋斗过,其他的一切,都并不重要。
24. 在工作的历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放下的这一天;可是放下的只是工作,不曾放下梦想;只要心中怀揣着梦想,在哪里都能再创人生第二次辉煌。
25. 这里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也有多少青春的足迹;在这里我奋斗了一生,挥洒过汗水;这辈子,我不会忘记,也无忘记。
26. 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工作也不利外;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不得不对它说拜拜;退休并不是未日,只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自己的心却还年轻,还想再奋斗前进。
27. 该退休了,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可是想着自己的这一生,也算是再无一点的遗憾;不管怎么说,我这辈子努力过,拼过,所以我不遗憾。
28. 无论走到那里,这里永远是家,无论去到何处,这里永远有依靠;当我孤独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一定是这里,也一定是你们。
沅江高三学生刺死班主任事件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这件事就发生在十多天以前,目前涉事的高三学生罗某杰因故意杀人罪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还在进一步的审查中,现在还没有对当事人判刑。
案发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本月12号下午四点,益阳沅江市三中高三1502班的学生罗某杰与其班主任鲍某发生争执,随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刺向班主任,随即鲍某被送至医院,但最终鲍某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是事出有因,还是预谋已久?据了解,事发当天学校高三所有班级正进行全校统一考试,按照惯例,考完试以后,学校会放几个小时假,允许学生去校外活动,这点时间对于一个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可当天鲍某把全班学生留下来,让大家观看一部16分钟的励志视频,并让每个人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才能离开,因为临时有事打乱了罗某原本的计划,让他感到不满。后来老师有事离开以后,他便起身去厕所,并一直在走廊逗留,随后被鲍某看到,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可能是因为他态度不端正,加上最近成绩起伏较大,鲍某就给他家长打电话,就在鲍某拨打电话的过程中,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刺向了鲍某...
一边是位列前茅的优秀生,一边是孜孜不倦的优秀教师,怎么就发生这种悲剧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够硬,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被愤怒冲昏头脑。
事后罗某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后悔,称自己是一时的冲动,可这个世界上又哪里会有后悔药可吃。他犯了这样的错,无非就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够好,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做出过激的反应。我想有过高三经历的每个人遇到这种事都会心生不满,有可能你也亲身经历过这种事,但是你没有这样做,因为你懂得衡量对错,能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会给你的家人带来什么样的麻烦,所以你不会因为一时冲动就这样做。
第二,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应该占用学生本来就很少的休息时间。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高中的时候,学校是半封闭式管理,对于住校的我们,也是每个周周天下午才有五六个小时可以去学校外边自由活动,平时一般就是早晨六点半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半才下自习,一天中间也就吃饭时间加午休时间大概三个点,有时候课间时间还因为老师上课题讲不完给占用了,两周一次小测验,一个月一次全校统一的大测验,平时各科老师还有调课测验,总之休息的时间很少。也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注意,高三的学生压力真的很大,时间很紧,那几个点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真的很宝贵,有时候老师二话不说就给占用了,心里是真的不好受,难免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好多事情可以换平时的时间去做,我相信同学们也能理解的。
这场悲剧,让原本两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愿逝者的灵魂在天堂得以安息,他们的家人都能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没有再能挽回的余地。也希望这个涉事的男孩能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来,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境不好的孩子上课捣乱?
家境不好的孩子上课捣乱,教师更容易生气?“生气”这个词语用得不好,更应该是“惋惜”和“痛心”,不能是“生气”。
“生气”的表征容易给学生贴上一个标签:近似于无可救药。鉴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种状态下就很可能自暴自弃,没有上进的动力,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我们作为成年人,一味要求这些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完全是一厢情愿。
现实中,遇到家境不好的孩子上课捣乱,也应该分开看待,只去强调老师恨铁不成钢有点过于片面。
第一、有个别教师采取这种做法,并非全然担忧这个孩子的前途,也可能是杀鸡骇猴,用来祭旗。
家境不好的孩子当然没有权势,也缺乏反抗精神。把他们作为反面例子,所有学生都有了最低参考系,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差的那一个,班级管理的整体局面就可以打开。如果处罚有效,还有威慑作用,对班级纪律很有裨益。
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主播,现在基本处于流浪状态。据他所说,他出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家境相当贫寒。因为交不起学杂费,经常在教室外罚站。记忆里,英语老师穿着高跟鞋,会狠命踢他。
那个时候他一度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心理,也有过自残等各种行为。
终于,他受不了这种教育氛围,就逃离了学校,开始踏上了流浪之路。
后来,他又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从中学到了一些解压方法,才没有走上绝路。不过,直接后果就是他长期以来处在社会底层。
再举一个例子,可能不太合适,但仍有参考意义。
日本作家乙一的小说《将死未死的青》,描写了一个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被老师视为错误的故事。因为有他的存在,整个班级的学生似乎才有了凝聚起来的理由。他是整个班级里最不应该存在,而又必须存在的异类。
第二、老师的出发点完全是“父母之心”。
他们对这些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感到担忧,他们本来没有退路,却还在虚掷青春,简直让人出离愤怒。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该生或许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从来没有悔改;或者就是做出了特别出格的行为。一般老师不会对偶发行为大动肝火。
我们相信:面对家境不好的学生上课捣乱,教师之所以生气是第二个原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