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杀妻,从作家的人品或私生活来评他的作品对吗?
作品是作品,私生活是私生活,应该分开来看。不应该用作家的人品或私生活来评论他的作品。
作家用他的作品展示于世,在社会上发挥影响,并没有将他的私生活公布于世,让大家评论。
读者阅读的、欣赏的是作家的作品,被作品的内容所吸引,所启迪,所感动;并不是被作家的人品和私生活所吸引,用作家的人品和私生活来判断其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读者看到的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作者写的实实在在的作品,而作家的人品或私生活是别人在说在传,一传十,十传百,说的人究竟是什么目的?这些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其中有多少水分?没有多少人知道真相。
按照我们正统的道德观,很多作家和艺术家在道德上或私生活上都有瑕疵。
例如大家喜欢的民国诗人徐志摩,在爱情上就是个吃着碗里的向着锅里的多情种子。但对他私生活的负面看法,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
女作家张爱玲曾与汉奸文人胡兰成爱得死去活来,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不能抵毁《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文学价值。
曾经红极一时的女作家丁玲,年轻时也是个在两性关系上开放的主儿,但她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是值得一读。
那位在中国文学界颇有影响的郭沫若先生,年轻时看到漂亮姑娘就放电,为了新欢抛弃旧爱,这些都是坊间公开的秘密。但他的私生活并没有动摇其在文学上的地位。
绘画天才毕加索在人格上有缺陷,对自己的子女冷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私生活也很混乱。但人们并不被他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私生活吸引,而是被他创作的不朽的艺术品所吸引。
还有那位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启蒙运动中传播正义,大义凛然,写下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重要著作,为法国启蒙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位名人却在私生活有着令人不齿的僻好。然而,我们也无法因此否认他对启蒙运动的贡献。
那些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作家的私生活令人厌恶。我们都希望作家的人品和他所写的作品一致,都是正面的,有积极影响的。
但是,我们可以对作家的作品进行讨论,对不好的作品进行批判,却无法去管教作家怎样做人,无法对作家的私生活展开公开的批判。
所以,我们关心的是作家的作品,看重的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不能从作家的人品或私生活来评论他的作品。
至于一些作家的不检点的私生活,了解一下即可,不必过多关注,更不能去效仿。否则,一不小心也成了世人指责的人渣。
2020年6月17日
为什么写那么美的诗歌的顾城会把自己妻子杀了然后自杀?
那些醉心于人类文化的学者都会为一件事情感到骄傲,出生在一个文明古国中,比方说出生在中国,或者印度,或者西腊,因为他们可以直接亲身浸染到一种古代文明中,当然你要是出生在毛里求斯,那你就只有羡慕的份了!特别是中国的学者,因为中国的文明从来没有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独一份,那中国学者嘚瑟起来那还有个谱?不过,那几年的窝心事那是绝口不提,美其名曰“为尊者讳”。
我从小就喜欢过年,吃好喝好,走亲戚,放鞭炮,偶尔还能看到舞狮子的,至于为什么要过年,那那人家喜欢过呗,喜欢过就过呗!不过现在不行了,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放鞭炮,眼看着一项中华绝技要消失殆尽,过年冷冷清清的,还真让人心里怀念曾经的日子。
处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很多文化人都舍不得离开,而能够彻底抽身而去的,那真不是一般的凡人,或者像杨振宁那样怀抱着影响世界的梦想,或者暂时离开,他日定当载誉归来。
而顾城能够潇洒的离开,或者他也走的心事重重,就说明一种古老文明对他的羁绊力几乎为零!他走出去在文化上的心里负担毫不存在。能够产生这种心里的,要么外面的世界太过精彩,喜悦忘掉了别离,要么自己在故地伤心太重,早已厌倦,急切地想要远走高飞!我相信顾城应该是后者!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体会,某一个时刻突然产生远走他乡的感觉,不顾一切,不顾一切后果,坚定地绝决地离开!冷静下来一想,还是算了吧!大多数人不胡来的主要原因是没钱,要不然中国人的离婚率早飚到70%了,实践证明,凡事忍一忍就没事了,那只是你一时犯贱罢了,不要再往下作了!
顾城也厌倦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而且他声名鹊起,被邀到了德国的诗歌节。后来又去了新西兰当研究员。诗人天性的浪漫与多愁善感使他天真地过起了隐居生活,但文明的负担又让他无所适从。但人们发现他身上的一点才能的时候,使他物质丰裕,名声在外,但他选择了作的方式来面对一起。实践证明,没有事业的远游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因为这说明你已经开始作了!你像顾城,结果把自个都作死了!
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多,能万花筒似地给你奉献精彩表演的没有!
为什么作家和诗人自杀的比较多呢?
作家和诗人善于表达思想感情,他们用笔细腻颇能打动爱好文学的人们,他们也能随心所欲运用文字发泄情绪,他们的这种能力可能登峰造极,无人可比。
然而他们的影响有限,政治家与众不同,他们才是能改变环境的实干家。他们能改造社会现状甚至人的思维。而作家和诗人有时只能发发牢骚泄恨,以示对现实不满,显然过于悲观。当然也有歌功颂德的人,他们通常得到好评,也活得比一般人好。
那些自以为是的作家和诗人常常郁郁不得志,因而极度苦恼,但文章通常能发自内心,得到旁人的同情,从而自视甚高愈发不可相处。久而久之,这些所谓的作家和诗人逐渐感到现实与己格格不入,终日活在自己创造的角色中,于是产生了厌世轻生的念头,一旦做出傻事便阴阳两隔,白白掉了性命。
李子柒被写入小学期末考卷?
作为学生家长,我认为写入小学期末考试问题不大。李子柒虽然是网红,传播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作为从农村出来的,我认为她拍摄的农村是一种诗化的农村,会给没见过猪牛,没见过稻谷,小麦的学生和年轻人一种农村就该如此诗情画意的错觉。
所以老师点评试卷的时候,要跟学生说清楚,李子柒在向国外输出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和她本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学习动手的能力,也要讲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农村和农民。
作为父不疼,母不爱,跟奶奶相依为命,月入仅300元到年入上亿的第一网红,李子柒是不可复制的。
大家看到的只是她有千万粉丝,年入上亿,但是却看不到人家背后付出的努力。她懂那么多东西,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也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动手。为了学做一样美食她可以静下心学一个月,甚至一年,学做刺绣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学习有捷径但是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她的视频可以多了一个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很多人模仿她,但从来不被超越。
人红是非多,当外国人利用她的视频,让人误认为她不是中国人的时候,她在媒体上霸气回应:“传播文化可以,但是不要更改我的国籍,我是一个中国人,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一定维权到底”
这些话语难道不比一些公知,留学生,拿着国家的薪资,补贴,却攻击自己的国家,伤害国民的感情更显得有正能量吗?
安慰的作者是谁?
《安慰》,是由顾城所写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名称:《安慰》
文学体裁:诗歌
作者:顾城
作者简介:顾城(1956—1993)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出版有《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及散文集多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