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逼网站,算不得一代武学宗师?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本人在看到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又有人在黑梁小龙先生了。于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想法在网上搜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2008年10月8日的成都商报上赫然写道“李小龙演技100分,功夫却只能打70分。”这句话让人大吃一惊,甚至许多人对李小龙的一代武学宗师地位都产生了怀疑。今天白羽就用金庸中的武学论点对这番话进行解读,一起了解一下。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许多大宗师,像洪七公、欧阳锋、独孤求败这些能够自创武功,并且能够将自己武术体系的才能被称为一代宗师。对于宗师级高手,风清扬这样说道:
“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抒,能成大诗人么?”---出自笑傲江湖第十章《传剑》
不用李小龙自证清白,风清扬的这段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要把祖传的太极拳、咏春拳、八卦掌、梅花拳、练到极致就能成为武林高手。然而这些武林高手就是大宗师了吗?还差得很远,就好比爱因斯坦发明了一条公式,一个大学毕业生用这条公式能够熟练解决许多数学上的难题,你能说他的成就超过了爱因斯坦本人了吗?就算这个大学生能够将黎曼、哥德巴赫、图灵、牛顿、伽罗瓦、笛卡尔这些大牛的理论全部学会,也成不了数学家。毕竟,一台家用电脑就能做到了,还不会算错。
李小龙早在1967 就创立了Jeet Kune Do,也就是后来为我们广大观众所熟知的“截拳道”。虽然这种拳道中可以看到很多咏春拳的影子,实际上这套拳理已经有别于传统的武术流派,脱离了既定的套路、招式、和方法成为了一种全新形式的搏击和锻炼方法。当年与李小龙同样有着“香港四小龙的”梁小龙先生,同样学习了咏春拳,也学习了北腿,沙包大的拳头上布满了老茧,有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武学理念呢?能资格与大宗师比肩吗?
二、Empty your mind与空明拳周伯通在教郭靖武功的时候拿过一只碗,对他说:这只碗因为中间空的,才有盛饭的作用,倘若他是实心的,还能装饭吗?在周伯通对《九阴真经》的理解中,最上乘的武功在于“空”与“柔”。只有留出一定的空间,才能装下不同的东西。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空明拳”。
有意思的是,70年代李小龙也表达过类似的武学思想。他曾在多个场合中表示,如要在武学上更上一层楼,必先:Empty your mind (清空你的脑袋)就“清空”的理念,李小龙向一名学生展示了一杯“可乐”和一杯“水”,两者均半满;并以“可乐”代表了该学生的思想以及被其他人认为正确的知识,以“水”代表该学生想从他身上学习的思想以及知识、技巧等等。随后李小龙指出不可能给该学生他的知识,是因为他的杯子不再有容纳这的空间;如要向他学习就得先清空自己的“杯子”。
在李小龙看来:水被认定是“原始”的,那就是“纯正”的;掺杂了其他成分的水如“可乐”就是“不纯正”。据李小龙的理解,思维如有杂质就必须全然清走,否则就不会学到他的“真理”。就是这样,他的杯中是水,其他人的杯中是“可乐”。原来自己就像这个注满可乐的杯子,固有的观念已填满脑袋,再无法走出原有框框去接受别人的意见和理念了。
杯子的用处在于其空,正因它是空的才可引进很多好东西。以李小龙的成就而言,“自满”是可以理解的但若然你发觉他的杯子也是“半满”,你就知道他有多么虚怀若谷了。
反观梁小龙先生,他最在乎的是李小龙的腿踢得没有自己直,没有自己跳得高不高,跟头没有自己翻的多不多,动作没有自己做的到位,这些最表现最肤浅的东西,生动地诠释什么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李小龙在上世纪60年代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这些以刀剑为表演的影片,只是“乏味的杂耍”而已。两者相较,高下立判。当年的李小龙就已经不拘泥与武学的一招一式,开始向着思想更深处进发了。
三、见天地,见众生有人说停步是为了走得更远;离开是为了走得更远;用在这里就是:清空是为了拿得更多。李小龙经常说: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you have achieved are meant to be forgotten so you can float comfortably in emptiness, without obstruction.先入为主和固有的知识和技巧有必要抛诸脑后,那你就可以无拘无束地于空无一物中舒适地游走。
李小龙没有选择在美国开一家老式武馆,而是选择电影进军好莱坞,将自己的武学理念融入电影,向着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华武术的魅力。知识的传播在于影响力,格局有多大,传播的影响力就有多大。
60年代,7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今天这样为世界所熟知。在李小龙看来,若要学得好东西,就得先摒弃固有之不善;若然故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落后于人。体育精神在于“更快”“更高”“更强”,文化精神在于更广泛的传播,1000名武林高手就算胳膊进化出加特林,腿进化出火箭筒,能比得上金庸的一部作品的影响力吗?
电影《一代宗师》中,已经功成名就的武林泰斗宫先生在隐退之际最想做的就是“南拳北传”,他为什么要把偌大地名声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武林后辈叶问呢?在他的话中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即“南拳北传”“两广国术馆”“五虎下江南”,这是老一辈武术家的文化焦虑,传承和发展才是宫先生的真实目的。
金楼的约战,其实是武林旧传统对现代文明的最后一搏,以武兴国,以武救国才是一代宗师的终极目标。不比武功比想法,一代代武林人的薪火相传他们真正要做的“南拳又何止北传”?
在真正有想法的人心目中,输赢不重要,门派不重要,江湖不重要,能够“见天地,见众生”的格局和眼界才是最重要的。
说句诛心的话,如果不是周星驰的电影中有“火云邪神”这个角色,有谁还能记得70年代电视剧中的“陈真”?在李小龙将武术从“江湖”带上银幕,从传说带到了现实,为世界审视中国,面向未来打开了一个契机。之后的多年时光里。居然还有人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相互诋毁、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中,不停地自我欣赏。其实,他就像电影那个穿人字鞋的老伯,不停地回想着那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只是这一次,荣光不会再次照在他的身上,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李小龙的伟大其实并不在于创立了“截拳道”,也不在于搞了多少场表演,也不在于拍了多少部电影,他的意义在于,参透了武术传承的精髓,武术即文化,文化即思想。思想在于传播,在于影响。还是那句说了一千遍,一万遍的老话,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白羽点评:当年如日中天的李小龙无人去质疑他到底能不能打,能跟谁打。毕竟在70年代就能够能运用电击刺激,把身体锻炼到每一块肌肉都运用自如的人,根本用不着去质疑。70年代习武的环境,锻炼的方法,实战的技巧,都与现在相差整整半个世纪。李小龙的锻炼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然而梁小龙比他整整多出了50多年经验值,这还怎么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化发和闪电五连鞭这种唬烂的玩意也能大放异彩,更让人们只信拳头,不信理念了!
庆余年深度解析:宁才人入宫的背后蕴藏着庆帝的一场惊天阴谋
如何拍摄有情节有故事的组图?
谢悟空邀答。微距摄影,如何拍摄有情节有故事的组图?比如,昆虫的一天~。这问答中的关键词为:微距摄影+组图。《110天螳螂成长录之一》不同于常规题材的摄影组图,微距摄影组图的被摄主体,通常情况下也就是些微观世界中的微小的主体,诸如:小花的开与谢的过程,微小动物与昆虫的某个时点的活动过程。而如问答题中,比如昆虫的早,中,晚餐为内容的组图,这似乎是很难的。有一日三餐守时进食行为的似乎只有人类了。大自然动物界中似乎也多是饿则捕食,饱食一餐便可撑上些时日,就如,螳螂吃饱后便可管上1-2日,即使食物在跟前,也视若无物。《110天螳螂成长录之一》微距拍摄昆虫组图,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在饲养观察过程中拍摄的昆虫组图。比如,曾经用了110天,观察摄影记录了宽腹螳螂由螵蛸孵化出的预若虫,经过九次蜕皮后,长为成虫的整个过程的超长组图,便是由各个不同时期的分组图组成。如下图中的,从螵蛸中孵化出来的预若虫的过程。另一种方式是,户外微距拍摄的昆虫组图。这有时需要运气,可遇不可求。如:《两只上演全武行的剌蚁》,便是偶然的在一菜地台阶上遇到。场面紧凑激烈,很有高手过招的味道,由地面打斗到草叶上直至没入草丛中。户外微距拍摄昆虫组图,有时也需要有些预见性。就如《一只钻进水滴里的蜗牛》。这是在微距拍摄韭菜叶上的蜗牛与水滴时拍摄的。曾经有看到蜗牛吸吮面前水滴的过程没能拍摄下来。这次见一只蜗牛朝着水滴爬行过去,想着不能错过。只是未曾想到的是,蜗牛竟然钻进水滴中去了~昆虫中还有一些行为,如果不是遇上了拍摄下来了,也许我们都不会知道的。比如下面这只《爱讲卫生的黑额光叶甲》,处理自己的排泄物,是不是很有些特点的。自然界的微观世界中,可供我们微距拍摄组照的内容有许多,只要我们留意些,便会享受到不一样的摄影乐趣的。《春光里》
(原创图文,分享实拍感受。如有疑惑请留言,谢谢您的观看支持与鼓励)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
你们有什么亲身经历过的恐怖经历吗?
我是70后,看到这个问题,不由想起了自己儿童时代经历的一件至今仍后怕的事情。80年代初农村条件相当艰苦,我给大家讲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为了不吓着您,先讲一个当时的真实笑话。那时我们的农村生活条件很差,平时能吃上肉是非常少见的,基本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点肉腥。邻居老王头割了半斤肉,做好面条以后,放了一块肉在碗里端到门外。看到有人走过来,就用筷子把那块肉高高的挑起来,在嘴里咂巴的特别响。等这人一过去,赶快把肉又埋到碗底,先吃上面的面条。等下一个人又路过的时候,他又把那块肉从碗底翻出来,咂的吧唧吧唧响,就这样,几天以后那块肉还在他的家里面。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条件也相当艰苦,没有木制的课桌椅,用的是水泥做的桌面,底下用土墩子撑起来。我们就从家里拿的小板凳,坐在凳子上,趴在水泥制的桌子上上课写作业。这种桌子用了多久不知道,反正上面已经非常光滑。有天课间休息,几个顽皮的男孩子就在教室里面跑来跑去打打闹闹,追逐着相互玩耍,不知怎么的,一个男同学窜上水泥板的桌子,在上面跨来跳去以躲避同学的追赶,结果脚下一滑,一头磕到前面的水泥桌子上,当时满嘴的牙掉了一地,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回村偶尔碰到他,前面还缺了四五颗牙。
讲完小学同学的恐怖经历,再来讲讲自己的亲手经历,是的,您没看错,我亲手经历的恐怖事情。
印象中应该是二年级的暑假吧!当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出去打猪草,那时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着一两头猪,逢年过节杀掉给自家留一部分肉,剩下的卖钱。猪饲料基本上都是纯天然的野外的青草,提的笼子装满青草以后,我们就到河边去玩耍。
当时因为天气干旱,河水也不大,我们经常在河里面捉泥鳅,逮螃蟹,捉小鱼玩。旁边有几个大人在从河里面用水泵抽水浇灌玉米。当时农村的电闸就绑在电线杆上,半人高左右,也不知道是上面的绝缘盒子丢了,还是他们图用起来方便,整个电闸的铜片全部裸露在外面,黑色的绝缘盒子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不记得是哪一个小伙伴扔了一把泥巴,扔到电闸上,河里的湿泥巴遇到电闸瞬间就凝固成干泥巴,我们一看挺好玩,都往上扔泥巴,扔一块干一块,大家玩的很起劲。后来大家可能觉得玩腻了,就又下河去了捉泥鳅。我在走之前猛然想,一会儿大人浇完地看见电闸上全是泥巴,会不会骂我们呢?
于是我就上前去想用手把泥巴团扣下来,免得打人责怪我们,我的手刚一碰到电闸上的泥巴,就被电打的转了好几圈,坐到地上。几分钟后待自己头脑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被电打了,万幸的是,当时电把我的手打的脱离了电闸,如果把手吸上去,估计现在就不会给大家再讲故事了。
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恐怖事件,现在想起来仍旧后怕不已,往事一去不复返,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仍当重视。家用电器要远离儿童,家用插板一定要用有安全盖的那种。不知道60后70后的您经历过哪些类似的事情呢?
我是惠子,问题回答到这儿,希望您能满意,如果大家喜欢看我的文章,请留意关注,下篇更精彩。
你见过哪些不该看见的事情呢?
在饭店吃完饭后,发现车钥匙忘拿了,就赶紧回去拿,刚推开包间的门,就看到了不该看见的一幕,两个服务员正在吃着我们刚剩下的菜……
2019年的时候,我在武汉市一家食品公司做销售经理,当时公司的一个大客户王总,出差路过武汉市。老板正好临时家里有点事,就安排我去接待下这个王总,为了表示对王总的尊重,老板特别嘱咐我安排一家比较高档的饭店吃饭,还特意把他的奔驰车拿给我开。
跟王总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一个女助理,看到他们只有两个人,我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因为我担心来的人多了,凭我一个人,肯定有招待不周的地方。
早上的时候,我带着王总先是去车间转了一圈,然后又把他们带到了会议室,给王总讲解了一下公司的发展情况,又给王总介绍了几个,最近研发的新产品。
看着王总心不在焉的样子,再一看表,原来马上要到吃饭时间了,于是我赶紧招呼王总去饭店吃饭。
我选的这家饭店,虽然档次不是很高,但是菜品却非常有特色,都是以湖北菜为主的,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离公司比较近,不堵车,吃饭时间长一点都没关系。
到了饭店后,由于提前有预定,老板已经安排好了包间和服务员,包间比较大,装修精美,而且不临街没杂音,环境十分优雅,对于包间我还是特别满意的。
只是看到这女服务员,我就有些头大了,看样子有些腼腆,身上的衣服也不合身,做事也是笨手笨脚的。要不是我提醒,桌上多余的餐具都不知道收回去,不用说,这肯定是新来的暑假工了。
虽然有些不满,但是考虑有客人在,我也就没说什么了,赶紧把菜单递给王总,让王总来点菜,王总也是毫不客气,接过菜单后,随手一指就点了几个菜。
本以为王总点好了菜,谁知道等我去接菜单的时候,王总又顺手把菜单递了一旁的女秘助理,示意女助理也点几个她爱吃的菜,我伸出一半的手,赶紧抽了回来。
等女助理点完菜,我接过来菜单一看,差点给我整晕过去,他们两个人点了十多个菜,而且有两三个还是火锅,这么多菜,我们三个人就是吃到天黑也吃不完啊。
本来我也想提醒王总菜点多了,但转念又一想,人家毕竟是公司的大客户,好不容易来趟武汉吃顿饭,我干嘛要去扫人家的兴呢?
菜不一会就上来了,看到满满的一大桌菜,王总和女助理都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我也赶紧示意服务员倒酒,没想到这服务员真是没眼色,居然拿着酒先给我来倒了,我赶紧抢过酒瓶,给王总先倒了起来。
酒过三巡,我看王总喝得很尽兴,只是桌上的菜,基本上都没动几筷子,趁着酒劲,我试探性地问王总:“王总,这些菜是不合您胃口吗?我看您都没怎么吃菜啊?”
王总笑着对我说:“我们两个都是广东人,平时吃得都比较清淡,不过对于湖北菜特别好奇,之所以点这么多菜,就是看看每道菜是什么样子而已。”
听到王总说这话,我当时相当无语,第一次听说点菜就是为了看看的,这不是纯纯的糟蹋粮食吗?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是想到毕竟王总是公司的大客户,我还是笑着端起了酒杯,又敬了王总一杯。
好不容易等王总喝好了,看到王总和女助理都没有再吃菜的意思,我也赶紧提前去买单,三个人今天这一顿吃了800多块钱,我不知道王总吃没吃饱,反正我是没吃饱。
看着桌上几乎没动的菜,本来我也想打包回去给公司同事吃的,奈何王总又在催我,他们还要要赶飞机,怕耽误时间,我只好放弃了打包的念头。
等我们到了车旁边的时候,代驾找要我车钥匙,我这才想起来,今天开的是老板的奔驰,车钥匙放在家饭桌上了,于是我赶紧小跑着回去拿。
等我到了饭店,推开包间门的时候,看到了我不该看到的一幕,刚才服务我的小姑娘,正和另一个女服务员,在吃我们刚吃剩下的菜呢,小姑娘嘴里还啃着一个大鸡腿……
突然看到我进来,她们两个也是被吓了一下,我看到小姑娘嘴里的大鸡腿直接掉在了桌子上面,她们两个瞬间脸都红了,马上低下头了,双手慌乱的收拾着盘子,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我能明白她们内心的窘迫……
看到这一幕的我,酒瞬间清醒了一半,其实我也知道,桌上的菜基本都没动,就这么扔掉了,真是太可惜了。小姑娘们吃了,这也是应该的,最不应该的就是我,我真不该这个时候进来!
我能感觉到,整个包间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尴尬的气氛,考虑到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哪里有不爱面子的。我赶紧笑着对她们两个说:“妹妹们,你们真应该好好尝尝这些菜,这么一大桌菜,客人都没怎么吃,看是不是你们家味道做得不好!”
两个服务员听我这么一说,当时就笑了出来了,这时候刚才服务我们的小姑娘,给我来了一句:“才不是呢,你请的客人是广东人,他们吃不惯而已!”
听她说完这话,我也被她逗笑了,她看到我笑她,这才反应过来,也跟着一起笑了。没想到原本尴尬到极点的一件事,就这样在笑声中轻描淡写地被化解了。
其实她们不知道的是,我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只是没有遇到过像我一样的客人。
我刚出来打工的时候,跟朋友一起进了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早餐是8点吃的,午饭要在下午两点才可以吃,有时候早上睡个懒觉,就要饿到下午,看着客人吃饭,我们当时还有个顺口溜:
客人坐着,我站着。
客人说着,我听着。
客人吃着,我看着。
有时候自己饿着肚子,看着客人吃得满嘴流油,自己的口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不过这都要忍住,毕竟自己是在上班工作。
记得那是一天中午的时候,一个中年胖女人来店里请客吃饭,看上去一脸富态,但是素质很低,对我们吆五喝六的,不是给她拿餐巾纸,就是给她开饮料瓶盖等等,就差没把菜喂到她嘴里去了!
虽然胖女人对我们的态度不好,但我们还是热情地服务着她和她的家人们,因为我们是服务员,这是我们的工作!
好不容易等胖女人走了,我跟另一个女服务员进来收拾盘子,看到桌上有盘西瓜还剩了不少,我当时又累又渴的,就拿起西瓜递给女服务员一块,自己吃了一块。
谁知道西瓜刚吃了一口,只听“砰”的一声,胖女人踢门进来了,看到我们在吃西瓜,她直接给我们来了一句:“谁让你们吃我们剩下的菜了,真是丢人现眼!”
说完这话后,胖女人拿起落在椅子上的包,走的时候,还不忘给我们一个,非常鄙视的白眼!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话一点也不假,女服务员听到这话后,扔下西瓜哭着就走了。而我想起刚才胖女人吃饭的场景,自己那么热情尽心的服务她们,没想到胖女人会说出,这么伤人的话,那一刻我感觉到内心一阵悲凉!
当天我就被饭店老板开除了,原来胖女人又找老板投诉了我!
我知道吃客人剩下的菜,这是不对的,但是她已经羞辱过我了,还有必要去投诉我吗,有必要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个服务员吗?
我从来没想到过,原来人心还可以这么险恶!
你见过哪些不该看见的事情呢?在饭店吃完饭后,发现车钥匙忘拿了,就赶紧回去拿,刚推开包间的门,就看到了不该看见的一幕,两个服务员正在吃我们刚剩下的菜,而我也用自己的善意,巧妙化解了这尴尬的一幕!
生而为人,我们都在平凡地活着,谁都会有遇到尴尬,窘迫的时候,与其等着看别人笑话,不如替别人着想,帮别人解围,这也是一种善良!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写在最后: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内心善良,必定路遇天使。
从今天开始,愿你我都是善良的人!
赵丽颖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因为赵丽颖有实力啊,她不是那种靠颜值吃饭的人,是自己一步一步拼过来的
在众多小花中,赵丽颖的演技倍受好评。那么,为什么赵丽颖的演技好?因为她努力,她基本不要替身的才,而且通常情况下实景拍摄,在楚乔传时,丽颖是亲自去了大沙漠拍的,又因为一次拍戏,落下了一辈子的腰伤,一年几乎不休息,她的努力和敬业是她被大众喜欢的原因,现在赵丽颖背部受伤,短时间要休养了其次是是性格和人品,这个从农村来的姑娘十分耿直,也十分善良亲民最后是颜值,赵丽颖起初长相并不被人看好。怎奈,包子脸也出女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