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洪bi,如何简单的将网站和用户分析做好?
谢邀!首先心中应该想好自己想要分析的指标有哪些,或者说是你认为有价值的数据有哪些。以用户分析为例的话,个人就觉得用户活跃率,留存率,转化率等等这些能够反映产品运营情况的指标就很重要。下面具体以用户活跃率和留存率来说明。

活跃率:是某一时间段内活跃用户在总用户量的占比,根据时间可分为日活跃率(DAU)、周活跃率(WAU)、月活跃率(MAU)等。但产品不同,活跃用户的定义也可能不同。有的APP打开就算活跃,而有的APP必须登录才算活跃......
留存率:留存率定义为用户在某段时间内开始使用网站/应用(一般定义是注册),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继续使用的人被认作是留存用户。留存率体现了网站/应用的质量和保留用户的能力。
一般统计周期为天,常见的周期维度有次日、7日、14日/15日、30日、60日、90日)
比如:
次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户数,第2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总注册用户数
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户数,第8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总注册用户数
30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户数,第31天还登录的用户数)/第一天总注册用户
留存率 ≠ 活跃率
留存率和活跃率混为一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大家经常会用日活(简称DAU)来监测网站/应用,有时候日活在一段时期内都是逐渐增加的,按理说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如果忽略了留存率计算,这个结果很可能是一个错误。比如某公司做了很多拉新、推广的活动,带来了很多新用户,其日活数据应该也是增加的,但是最终留下来的用户不一定在增长,甚至有可能在减少,只不过是新用户太多而掩盖了留存率问题,实际上用户的留存是在逐渐降低的。
若有如下用户行为,你该如何分析?
用户A下载并开始使用产品,发现可以满足他的全部需求,对产品爱不释手,基本每周都有登陆,并且登陆时长均在2小时以上。
用户B下载并开始使用产品,用了几天后便不再使用,产品更新后,觉得新功能很棒再次开始使用,之后的使用频率大约为每半个月一次。
用户C在网上搜索后随意的注册了一下,用了几天产品,觉得一般般,当产品有大量折扣或活动时,再次使用过一两次。一季度下来使用不到5次。
用户D在有拉新活动时,下载并注册之后便卸载或放弃使用,整季度使用次数为0或1。
以上四种用户,可以根据其活跃度划分为:
活跃期用户:(用户A)
用户活跃路径:新增-活跃-忠诚
对应措施:保证接触频率,但不做促销刺激
沉默期用户:(用户B)
用户活跃路径:新增-不活跃-回流-活跃
对应措施:保证接触频率,给予少量的营销折扣
睡眠期用户:(用户C)
用户活跃路径:新增-不活跃-回流
对应措施:控制有限接触,通过打折扣进行挽回
流失期用户:(用户D)
用户活跃路径:新增-不活跃-流失
对应措施:屏蔽接触,只有在“双十一”之类的大促时通知用户
以上是以活跃率为例进行分析,提到如何简单准确计算出这些指标的话,这些推荐大家使用BDP个人版:https://me.bdp.cn/home.html
活跃率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ukn0Yfpul3bkSchPhQIkaw
留存率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6LtkPkp6Vd2levA2vMXAmw
国内有没好点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要做到泛用性高、功能齐全、轻量运行、搭建迅速、2D与3D可视化兼顾,下面这款软件会让你眼前一亮。
图扑软件(Hightopo)其拥有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软件,泛用于工业物联网场景的B/S模式,支持2D、3D图形组态。兼备了国外可视化轻量跨平台操作的优秀特点,可与企业自有系统无缝整合,轻松将边缘数据统一为一个功能全面的数据可视化系统。实现现代化、高性能、跨平台图形展示和良好的交互体验。同时还可以免费申请试用软件。
链接:https://www.hightopo.com
展示的可视化有创新力的软件万里挑一。在物联网时代和移动端广泛使用的背景下,谁拥有更快的搭建速度,更简单的操作方式以及更优秀的数据处理能力,才可以在竞争浪潮中夺得桂冠。
国内比较好的是Smartbi吗?
近几年大数据分析工具层出不穷,只能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先讲一下smartbi
Smartbi是国内老牌BI厂商,企业级商业智能应用平台,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凝聚了多年的商业智能最佳实践经验,整合了各行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功能需求,产品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的
但是smartbi需要装很多插件,操作也比较复杂,所以学习成本比较高。
如果您是找敏捷bi平台的话 ,其他的也不错,比如finebi,BDP,永洪bi,DataFocus等,这几家性价比也不错。
如果您是找数据分析平台的话可以先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平台
1. EMC—Greenplum:迎战大数据 EMC Greenplum统一分析平台(UAP) Greenplum是一款单一软件平台,数据团队和分析团队可以在该平台上无缝地共享信息、协作分析,没必要在不同的孤岛上工作,或者在不同的孤岛之间转移数据。
2. IBM打组合拳提供BigInsights和BigCloud IBM发新产品应对大数据使组织内的任何用户都可以做大数据分析。云上的BigInsights软件可以分析数据库里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使决策者能够迅速将洞察转化为行动。
3. Informatica 9.1:将大数据的挑战转化为大机遇 Informatica提供首款Hadoop编译器软件支持灵活高效地处理Hadoop里面的任何文件格式,为Hadoop开发人员提供了即开即用的解析功能,以便处理复杂而多样的数据源,包括日志、文档、二进制数据或层次式数据,以及众多行业标准格式(如银行业的NACHA、支付业的SWIFT、金融数据业的FIX和保险业的ACORD)。正如数据库内处理技术加快了各种分析方法,Informatica同样将解析代码添加到Hadoop里面,以便充分利用所有这些处理功能。
4. 惠普——Vertica数据分析平台,被惠普收购的Vertica,是能提供高效数据存储和快速查询的列存储数据库实时分析平台。该数据库还支持大规模并行处理(MPP)。在收购之后,惠普随即推出了基于x86硬件的HP Vertica。通过MPP的扩展性可以让Vertica为高端数字营销、电子商务客户(比如AOL、Twitter、 Groupon)分析处理的数据达到PB级。
5. 甲骨文大数据机——Oracle Big Data Appliance 详解:甲骨文大数据机 甲骨文的Big Data Appliance集成系统包括Cloudera的Hadoop系统管理软件和支持服务Apache Hadoop 和Cloudera Manager。甲骨文视Big Data Appliance为包括Exadata、 Exalogic和 Exalytics In-Memory Machine的“建造系统”。
6. 微软SQL ——微软新增PDW,具有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PDW使用了大规模并行处理来支持高扩展性,它可以帮助客户扩展部署数百TB级别数据的分析解决方案。
7. 亚马逊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亚马逊弹性MapReduce(Amazon Elastic MapReduce),亚马逊对Hadoop的需求和应用可谓了若指掌,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组织。弹性MapReduce是一项能够迅速扩展的Web服务,运行在亚马逊弹性计算云(Amazon EC2)和亚马逊简单存储服务(Amazon S3)上。
8. Teradata跨入大规模分析领域 Teradata收购Aster Data 扩张大数据市场 Teradata是企业级数据仓库(EDW)的领导者,在数据库分析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但在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大部分非结构化数据领域几乎没有很大成果。
9. BDP——BDP商业数据平台 海致BDP (Business DataPlatform) 连接用户与工作所需的数据,是能提供高效数据存储和快速查询的列存储数据库实时分析平台,用户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多维度、细颗粒度的分析。还可以在移动端实时查看和分享数据,轻松把握商业趋势,及时应对一切变化。 BDP是集中数据云端化(Cloud)、数据集中化(Centralization)、数据消费者化(Consumerization)三者为一体的云数据平台。
个人如何用大数据?
首先是需要有数据,然后基于数据的特征做分析处理。个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大数据源,以及没有财力购买大数据分析工具。譬如有大量的股票的价格信息可以做股票分析和预测,如果有房价数据(当然是一直在涨。。。),可以看看一年中合适的出手时机。总之,一要看需求,而要看数据,三要结合工具。工具推荐免费的Hadoop等大数据工具,配合另外一些开源分析软件,但对个人挑战大。如果中小型企业,可以使用永洪科技的大数据BI。以后可能会有大数据在线分析平台,个人可能会有更多应用可用。
有什么商业分析工具的app值得推荐?
商业分析,接地气地说,就是琢磨怎么赚钱多。目前,商业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很重要的一项核心竞争力,不少公司在信息化的热潮下,上了BI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那么,市面上哪些商业分析软件表现优异,好评如潮呢?
1、FineBI
国内BI产品,帆软的产品,算是国内做数据分析领域口碑较好的一家了,产品页更切合国内的报表样式需求。有分析、可视化、数据挖掘等功能,功能也很全面,有点像国产版tableau。有权限管理和决策分析平台,能按主题管理报表。
个人免费,商业部署性价比高。
免费试用FineBI
2、Qlikview
曾是连续七年全球增产速度最快的BI产品,Gartner曾把它列在Leaders象限和Tableau并列为Magic Product。和Tableau的重点倾向不同,Qlikview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智能软件,主要特点是开发和使用简单,但是和Tableau 、FineBI相比,操作性能差一些。总的来说,它可以让自助数据分析和所有信息都有一个灵活的直观的展现。
缺陷也很明显,受限于用户数(也就是说价格)和设计报表的复杂程度,只能用于少数几个管理层人员,广大的中层干部的报表问题,其实是没有解决。
3、Tableau
可视化最佳,Gartner榜首。功能丰富,数据可视化独具特色,大数据处理速度也非常快。Tableau虽然具备强悍的分析功能,但是数据抓取功能很弱,数据处理能力差,需要实现准备好数据,所以可以认为是面向数据分析师的前端工具。
4、IBM CognosCognos
传统商业智能工具的领先者,在国内占领的份额不少,功能全面,学习者众多,但最近几年状态有所下滑。Cognos集成度较低,快速用户新建报表能力并不强大;OLAP功能很强大, 操作反应速度快,但是初次上手比较难。
当然,在熟练使用后,可以做的分析有很多,支持任意角度的分析操作。Cognos图表样式较少,OLAP模式下不能制作列表,且只能进行简单的过滤查询操作。
5、power bi
人人都会Excel,多以上手这个工具很容易过度。个人使用免费,产品还在快速迭代,功能还不稳定。个人觉得更偏向于个人使用,商业部署不推荐。
6、观远
观远数据定位于新一代的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底层依托先进的Spark技术,可支持对海量数据快速响应和处理需求。另外,它将BI与AI结合,用AI预测引擎填补人工运营的前瞻性与实用性,实现数据追人、智能预警等自动化分析,可使分析和决策上一个量级。
平台操作界面也挺具备现代感和智能感的。
7、永洪
永洪BI在产品能力上还算不错,特别是大数据性能方面,同样可以支撑亿级数据的抽取和分析,而在服务方面则表现一般,关于产品的介绍和学习资料都比较匮乏,价格上中规中矩,其实整个BI产品线中,价格主要就2个断层,国内软件一个档次,国外软件又是一个档次。
8、SAP BO
传统商业智能工具的代表之一。从产品体系架构上看,SAP BO是由一些列收购的工具组成,不同的BI功能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并非由一个统一的架构。
BO虽然有着比较强大的OLAP功能,显示方式比较像excel,操作直观,上手容易,但报表效果较差,单一。BO缺少真正的OLAP服务器,没有MLOAP功能,如果要实现这个功能,就必须连接第三方的MLOAP服务器。
最后,如果商业智能产品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话,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关于工具的选型,建议:上任何系统,请从需求、成本、基础、未来角度,上上下下,前前后后考虑周全。最好还要试用。例如FineBI都可以试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