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风云三国和风云三国之帝国的动荡和姜维的宿命之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风云三国以及风云三国之帝国的动荡和姜维的宿命之敌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魏帝国实际上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2、因为吴帝国虽然内乱频繁,但最高权力孙权家族一直握在手中;
3、蜀汉帝国,刘禅的地位一直很稳定。
4、然而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以来,一个属于司马家族的新王朝已经在事实上成型了。
5、其中的关键在于公元254年2月魏帝国皇帝曹芳所发动的一起未遂“政变”。
6、是的,皇帝发动政变,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却确实是如此。
7、折衷之后皇位由曹睿的侄子曹髦所继承——他在当时年仅十四岁,看起来似乎对司马师完全不构成威胁。
8、毋丘俭,他在公元244年和245年的时候两次带兵进攻位于今东亚东北地区的朝鲜人政权高句丽,几乎完全摧毁了这个国家,正是这些卓越的功绩让毋丘俭和文钦得以逐步上升为魏帝国的重要军政长官。
9、因为曾经被曹睿和曹爽所赏识,他们都认为曹姓家族才是魏帝国的合法统治者,所以非常反感司马家族对皇帝权力的剥夺。
10、虽然两人在战争中动员了六万以上的军队,但是这场战争便很快以毋丘俭的阵亡和文钦的流亡吴帝国而结束。
11、(没有得到帮助,和军人的离开)
12、尽管如此,司马家族仍然遭受了重大打击。
13、文鸳对魏帝国军队发起的夜袭行动所以才导致了刚做完眼科手术的司马师因为惊吓而病情恶化。
14、当时的情况非常可怕,因为情绪激动,司马师的眼珠从手术创口迸了出来,为了不影响军队的士气,他被迫将自己的头蒙在被子中不让别人看到,同时试图以窒息和咀嚼来缓解痛苦,以至于后来人们发现他的被子竟被撕咬出了一块又一块的碎片。
15、战争结束后不久司马师便去世于军队中,享年四十八岁。
16、司马昭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不擅长危机决策的弱点,因为他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立刻封锁哥哥的死讯,等自己回首都安全接手国家权力后再对外公布。
17、但是事实却是:司马师刚死,大家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18、年仅十五岁的曹髦立刻展现出了自己的政治天赋,他迅速下达了一个指令,让皇室秘书傅嘏带领军队返回首都,司马昭则留在许昌处理善后工作。
19、年轻的曹髦很快便找到了推翻司马家族的关键,那就是军队——能有这样的领悟实属非常的难得。
20、但是曹髦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整个魏帝国的上层人物几乎都已经投靠了司马家族,这其中就包括了傅嘏。
21、司马昭立刻带兵来到了洛阳城外,此时曹髦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其殊死一搏,要么就承认既定现实,保全自己的生命。
22、如果曹髦知道自己的下一次选择将是前者的话他一定会后悔现在的决定,
23、就算司马昭成功击毙了曹髦那也只会带来北方政局的大动荡,或许帝国仍然将不再属于曹姓家族所有,但也未必会顺利落入司马家族手中,
24、还是太年轻了,于是一次宝贵的翻盘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25、姜维趁着司马师的去世而对魏帝国发起了新一轮攻势,这次战争持续了两个月左右,姜维成功打败了魏帝国的第一批主力部队,但最终还是因为无力抵抗敌人的车轮战术而撤出了战场。
26、正是在这次战争中,姜维遇见了蜀汉帝国最终的掘墓人——邓艾。
27、邓艾出生于荆州南阳郡的一个平民家庭,出身贫贱再加上有口吃的生理缺陷,邓艾长时间都只能在基层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司马懿。
28、一个偶然的机会,司马懿在一次基层向中央汇报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邓艾,然后对他表示了高度赞赏。
29、这可能要归功于邓艾的一个小癖好,那就是研究地理地势和谈论军事。
30、当时魏帝国在与蜀汉帝国作战时最大的瓶颈就是不熟悉山地的地形,而邓艾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31、姜维在公元256年的时候成功获得了大将军的职务。
32、高兴的姜维立刻在当年六月又发动了北伐战争,结果邓艾为他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大败了蜀汉帝国的军队,
33、结果迫使姜维回国后辞去了大将军的职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风云三国和风云三国之帝国的动荡和姜维的宿命之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