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青蒿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母亲的青蒿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几阵春风春雨过后,故乡滇西高原上炼铁山区的房前屋后、村头巷尾、路边道旁、田间地头、沟壑河畔、坡岭田埂上的青蒿,开始从深埋于地下盘根错节的根系上发出了嫩芽,破土而出,不断吸纳天地之雨露,到了夏末秋初,密密麻麻,翠翠绿绿,二尺多高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蒿,染绿了脚下裸露的红土地。
2、这漫山遍野的野生青蒿不仅是大地的青衣绿裳,还是母亲及乡亲们的一种绝好而常用的草药,而它也成就了滇西高原上特有的“屁股底下三服药”的神奇。
3、记得在少年时期一个夏天的假日,我跟着母亲一起到地里收割金黄而饱满的小麦。我稚嫩的双手一边紧握锋利的镰刀,一边抓牢要被割倒的小麦,低头弯腰割一把麦,再抬头伸腰把麦把摆放好……我俩娘母就在麦浪翻滚的梯田里,一低一抬,一弯一伸地收割着快要到嘴的麦子。但才开始学用镰刀的我,割着割着,就把我的左手小指割破了。在火辣辣的艳阳下,鲜血直冒,立刻染红了手中的麦把。这让我惊慌得立即丢下镰刀,并用力以右手按住伤口,手一阵阵地疼,让我差点掉下眼泪。在一旁收割的母亲,发现我受伤后,立即跑到田埂上,顺手采了一小把青蒿嫩叶,迅速地放在手心里,使劲地将蒿叶搓揉成墨黑汁流的一小团,敷在我的小指伤口上,然后用她随身携带的小手帕将伤口扎牢包紧。受伤后,母亲多次劝我不要再割了,休息吧!但我还是强忍着伤口的疼痛,坚持跟母亲一起收割到夕阳的余晖涂抹在脸上。
4、第二天,母亲打开包扎的小手帕,查看我手指的伤口,并将新鲜而嫩绿的青蒿揉碎,加入适量的白酒,给我换了药。过了三天,我的伤口痊愈,手指活动自如。当年田埂上这些翠绿的青蒿就是母亲和乡亲们免费的“创可贴”。
5、我在滇西北炼铁山区教育一线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奔走在大山头上各个学校之间,在几十年的风吹雨淋日晒中总是早出晚归,每天都要徒步行走在五六公里的山路上,在这风里来,雨里去的任教岁月中,所产生的职业疾病总是跟我纠缠不休。一次次走在上班路上正是汗流浃背时,又突遭瓢泼大雨而全身湿透,受了风寒而时冷时热。当我跌跌撞撞,吃力地回到家时,母亲就抬着锄头,跑到菜园边上,挖了一些青蒿的根,配以芦苇根和秧草根等,一起放到陶制的药罐里,以猛火煎煮至药汤浓黑,并让我连喝三大碗青蒿药汤,然后再以厚棉被盖身,蒙头大睡,让全身发汗,到第二天鸡鸣的清晨则药到病除,一身轻松舒坦,原先头重脚轻的痛苦已全没了。
6、在学校,学生时有发生“流鼻血”,我就效仿当年母亲给我兄妹止鼻血的“土办法”来。先用适量的冷水反复洒在脖颈后侧,让体内的血液受冷而阻止其往体外流。同时,在校园里采摘几片青蒿叶来,用力将其揉碎成一小团,然后塞入流鼻血的鼻孔中。这样不到2分钟,鲜红的鼻血就被控制住了。
7、大理这遍地生长的极为普通的青蒿,母亲不仅用它消炎止血,治疗伤口,祛风除寒,根治感冒,熏蒸除热,医治脚病,还将其与土鸡蛋和红糖同煮,来治疗妇科疾病,这是全村妇女常向母亲讨要的药方。一到端午节,母亲总是挥着铮亮而锋利的镰刀,将梯田埂上茂盛而翠绿泛香的青蒿一一收割回来,置放在通风向阳的庭院里慢慢晾干后,除去坚硬的枝干,留下散发着芳香的干蒿叶,用来做护颈枕头或护腰床垫,或将干蒿叶揉碎成易燃的丝团,可以引火取暖,抵御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引火“焚烧一炉香”,杀菌消毒除秽,以求增福寿,保平安。
8、母亲所知晓的青蒿药方,大都来自祖母口耳相传、手手相授和自己实践中获得,祖母的青蒿药方都来自饮誉滇西乡间名医曾祖父的秘传。当母亲把青蒿药方传到我的这一代时,同功效而又方便服用的中西药制剂或颗粒,已遍布在各乡间药铺柜台,但我和母亲及乡亲们依然钟爱着这大自然恩赐而纯天然的青蒿药方。
好了,关于青蒿根和母亲的青蒿药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