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钟情妄想症,有一种病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种人,考虑自己比考虑别人多,处事往往自我为中心。这种人,我们称他们为“自私”的人。
还有一种人,爱自己胜过爱任何人,常常满足于自我欣赏,动辄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这种人,我们称他们为“自恋”的人。
无论是自私的人,还是自恋的人,在这个时代都很常见,也好理解。
世人往往觉得不常见也不易理解的,往往是第三种人:既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那他(她)爱谁呢?爱幻想,爱他们想象中的世界,爱他们想象世界中的人。如果这种人动了情爱之念,容易幻想自己正和某人谈恋爱。幻想中的恋人有可能是偶像明星,也可能是成功人物,也可能是已婚人士,或者其他条件十分优秀的理想对象,甚至会是自己。病人会认为对方已经爱上自己,哪怕两个人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真正的接触,病人都无法自拔。这种人,容易被外人嘲笑为“神经病”。实际上,他们只是得了精神分裂症——钟情妄想症。
妄想症是一种精神分裂病。钟情妄想症是其中之一。最早由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命名。中国古代就有得这种病的,只是古人没有学过心理学,给患者起了一个非常难听的名字——花痴。比如明代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
杜丽娘出自《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故事讲述的是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才貌双全,却被老封建的父母命令“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天天呆在绣楼里边空耗日月。后来,杜丽娘和丫鬟偷偷游了一次园,便做起了春梦。她在梦里遇到了一个书生柳梦梅,并为柳患上相思病,愁闷消瘦不治身亡。但她死前留了一幅自画像,还出人意料地让现实里的柳梦梅在赴京应考的途中拾到。经过一番大费周折又大起大落的反道学反包办婚姻反神鬼掌握生死权的解放运动,有情人终于得成眷属……这故事在现代人眼里看来有些扯淡,但是在古代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古代女性往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难得在花样年华见到几个白面书生,一旦偶遇“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红楼梦》贾母语)……加上前人流传下来的许多话本戏剧,多是描写怀春女子与一见钟情的男子私奔,如《墙头马上》,或者是讲述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偷偷相会,如《西厢记》。许多没机会婚姻自主的少女只得籍《牡丹亭》聊以自慰,导致明朝娄江女子俞氏在品读此书的期间过于沉迷,十七岁就郁郁而终;杭州女伶商小玲每次扮作杜丽娘,都会触景生情、感同身受,竟因过于入戏,恸绝在了舞台上。不过,最典型的还是万历年间的杭州才女冯小青。据《西泠闺咏》记载:冯小青生于扬州,容貌美丽,还喜好读书、善工诗文、晓通音律技艺。称得是才貌双全。可惜这位美才女十六岁那年家道中落,嫁给了杭州一个叫冯千秋的人做妾。因婚后不容于正室,被幽禁在孤山的冯家别墅,不能与丈夫相会。她为此悒郁成疾,唯有读《牡丹亭》聊以自遣。并写下了“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更有痴心我,不独伤心是小青”的诗句。当时有位姓杨的夫人,看到她整日恍恍惚惚又沉沉郁郁,就劝她改嫁,并声称能帮她找户好人家。冯小青不假思索地给予了拒绝,却在长年的心事纠结中逐渐病骨支离,只能靠每日服饮一小盏梨汁来维持生命。一个绝望到只求速死来解脱痛苦的人原该是不会留恋尘世里的一切的。偏偏冯小青重病将殁的时候,倒盛妆打扮起来,还找了个画师来给自己画像。画师前后三易其稿,才勉强画出她认为还算满意的“小青倚梅图”。冯小青对着画焚香抚案、痛哭至气绝。
这些活得人戏不分,把自我代入杜丽娘的故事里,对想象的世界与真实的生活混淆不清的女子早早凋零,尚且可以把锅推给封建社会。现代人得这种毛病,会是什么原因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用弗洛伊德说过话来解释:“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上。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易患钟情妄想症的人,总体都有几个共性:1、现实世界对他们缺乏关注;2、内心十分孤独。3、喜欢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4、性格偏执,对自己坚持的不够客观的观点坚信不疑;5、喜欢逃避生活里的种种责任,真实的挫折与自我的不足,躲藏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6、普通人难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他们也难以做到自我省察与自我纠正。
举个例子。有一部电影叫《天使爱过界》,讲述一个学习美术的女大学生,因为一个心脏科医生偶然送给她一枝玫瑰花,瞬间坠入情网:上素描课时,她对着任何模特儿都只去描绘他的肖像;她专门配了一把自己住所的钥匙等待医生的前来;她精心画出他的画像,悄悄放入他的诊所;她给医生寄机票,希望他们一起去旅游;她把指控医生的女病人杀掉为了减少他的心烦;她开车将医生的妻子撞流产;她开煤气为他自杀;她还从医学院偷来一颗血淋淋的心脏,插着利剑作为礼物邮寄给他……而医生几乎从未注意过她的存在,却被她制造的一系列恐怖事件折腾得几度濒临崩溃。待到真相大白,他们之间从未有过任何情感方面的逾越。
为何女大学生如此病态?不外乎她的成长环境极其影响她的心智发展。童年丧母、父亲不许她喂养宠物、身边朋友寥寥、个性敏感脆弱,容易耽于幻想。医生宛如阳光的笑容和温柔的话语让她感受到了“被爱“,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执迷于自己设想里进行了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与其说她要的是爱情,不若说她要的是爱,是将她拽出空虚人生的一种力量。
作家王安忆曾对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写过一篇《读后感》,她认为“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囊括了爱玛·包法利命运的所有性质。由于爱玛十三岁就被父亲送去“充满温情”的修道院读书。她又嗜好阅读风花雪月类的小说,又向往“欢愉,激情,陶醉”的人生,便整天沉溺在不切实际的浮想联翩上。结果她嫁给了一个平庸迟钝的外省医生。于是这个内心难以安分的女人,被花花公子们一步步引向堕落,最终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惨遭抛弃无路可走,服毒自杀无药可救……
所以,“钟情妄想症”患者若想要得到解脱,最好速度去精神病院进行鉴定,接受相关的心理疏导与治疗。哪怕讳疾忌医不愿去,也必须要明白,一个人,唯有自知,自爱,自律,自我突破,脚踏实地,才能够真正的成长,真正的进步,真正的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关于钟情妄想症,有一种病叫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