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肛门滞留型人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娃到了这个时期家长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几天前和一位宝妈聊天,这位宝妈表示,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不到五岁的娃变成了一个小“处女座”。
孩子都有哪些异常表现呢?
1、非常的吝啬:自己的东西从来不分享给别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
2、过于爱整洁:看见脏的东西会生理性厌恶
3、强迫症满级:固执又有迷之强迫症,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小事儿,也喜欢计较
总之处女座那点“神经质”孩子都中标,宝妈一下子就慌了!
其实孩子的性格发生巨大变化,和星座关系不大,尤其是徘徊在各种敏感期之间的孩子,性格上的某种转变,无论好坏,都与关键时期家长的教导不无联系。
弗洛伊德——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学说创始人,他对人格的发展过程颇有研究,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关于人格的发展与形成,一共可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前三个阶段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至关重要,其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从上述这个宝宝发生的变化来看,对事物整洁和整齐程度偏执的追求,很可能是在孩子肛欲期的时候,父母过于严格的教导导致的。
果不其然,这位宝妈表示,在孩子如厕训练的过程中,自己是非常严格的,告诉孩子如果要排便,在不方便的时候,绝对要忍着。有的时候宝妈带着孩子去公共厕所,如果稍有不洁净,宝妈就让孩子憋着,对孩子说太脏了,不能去!
孩子肛欲期,长时间严格的如厕训练,孩子如父母所愿很成功的掌握了一系列如厕规则,但也沾染了一个陌生人格——“肛门滞留人格”。
*何为肛门滞留人格
在孩子该学会自行排便的时候,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时非常的严格,孩子变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个“肛欲期”性格,过分的遵守规则,过分爱干净,并且情绪比较暴躁易怒,喜欢暴力和攻击性倾向。在这个时期,孩子被灌输了“干净”和“肮脏”的概念,性格也变得异常极端。
与之相反的还有一种名称为“肛门排泄型人格”,“肛门滞留型”主要是憋着不排,而“肛门排泄型”是随意排泄,不讲任何规则,两种属于两个极端,都不好。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肛欲期”这个概念,才不至于在这个时期教育不当导致孩子性格发生巨变。
肛欲期(analstage):肛欲期是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大约处于儿童的1~3岁,在这一时期,儿童欲望的满足主要通过肛门的排便过程来达成。到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展开如厕训练,他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排便行为。
处在肛欲期的孩子如果没有经过如厕训练,就会想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排便,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展开严格控制,很多孩子也会通过自控能力的养成得到父母的赞扬。
为什么说肛欲期除了生理上对孩子心理上影响也很大呢?因为在孩子大小便训练的过程中,他所知晓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性格以及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如果把我不好度,孩子就容易陷入两个极端,即:形成“滞留型人格”或“排泄型人格”。
不想孩子落入这两个极端,首先要了解孩子肛欲期有哪些表现,才能通过一系列办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肛欲期”。
1、反复憋忍大小便,甚至解在裤子里
孩子进入肛欲期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无论大便小便都喜欢憋着,当憋到忍不住的时候就直接排到裤子里,孩子并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孩子自己知道应该去卫生间,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这样的临界点真的有点做不到。
2、通过大便,刺激括约肌来寻找快感
孩子这个时期之所以喜欢憋便,就是为了享受“一泻千里”的快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大便的积累会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而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感,有的孩子也会通过夹腿等行为达到这种快感。
3、爱用手玩弄便便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还会用手去触碰自己的便便,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身体里所排泄的东西感兴趣,甚至觉得神奇,所以才会喜欢用手触碰,其实不是在玩,孩子可能是在研究。
4、大小便节律的改变
在孩子肛欲期的时候,日常的大小便次数可能会变化,之前一天可能只排便一两次,到了肛欲期可能变成四五次,肛欲期过后,孩子的大小便规律可能会彻底的改变。
孩子肛欲期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顺利度过,帮助不等于阻碍,这个时期是为性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生殖器期构建良好的“基础模型”。如果家长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甚至成为了绊脚石,破坏了孩子这一时期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完整发育,那么肛欲期会延长,孩子的性格也会陷入“急转弯”
原则一:理解并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行为
前面说到,孩子肛欲期的一些表现可能会超出父母的接受范围,这个时候家长要做进一步了解,并试着尊重孩子并且能给孩子正确引导,比如孩子尿床或是夹腿,要最终孩子,而不是大声呵斥甚至取笑孩子。
原则二:孩子憋大小便时别打断
有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在憋大小便,怕孩子憋不住直接排在裤子里就直接打断命令孩子去卫生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会直接破坏孩子本来拥有的体验导致孩子情绪崩溃。
原则三:不要把大便节律的变化当成便秘
当孩子大便不规律甚至有上不出的情况,如果处在肛欲期这不是便秘,强制性的为孩子治疗所谓的“便秘”,只会给孩子身心带来伤害。
原则四:心平气和对待孩子尿裤子
当孩子尿裤子的时候,家长情绪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应该告诉孩子,没关系,我给你换干净的。不需要提醒孩子下次去厕所,这样的提醒反而会激怒孩子。更不要对孩子进行嘲讽、耻笑、辱骂、威胁,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自卑。
原则五:不要打扰孩子研究便便
孩子在研究便便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都会突然的呵斥道:别动,太脏了!,如果家长这样训斥孩子,给孩子灌输这种行为是肮脏的,孩子慢慢的会对洁净要求很高,甚至变得偏执,当然并不是不需要管,不让孩子到处涂抹就好。
以上五个原则,家长进行干预的时候切记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过了火甚至对孩子一系列的行为经常“红脸”。孩子会把家长的一字一句放在心上,走向这一字一句的边缘,变得偏执又极端。
但这个时期并不是需要家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孩子也容易变成“排泄型人格”,一旦形成难以纠正。
这个时期无论生理上的发育还是心理上的发展对孩子而言都格外的重要,家长要有耐心,温柔的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才是合格的父母。
我是YOYO,一起做个辣妈,让人生变得潇洒又完美。
肛门滞留型人格和娃到了这个时期家长别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