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老太婆下身浓浓毛多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一定要善待其家属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1949年,濒临失败边缘的蒋介石垂死挣扎,他想到了曾经效忠于自己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决定再次起用赵洪文国,并且任命她为“西南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为自己招兵买马。
2、年近七旬的赵洪文国凭借着自己当年的威望,在四川、成都一带拉帮结派,组织了一批由国民党残兵和土匪组成的队伍。
3、为了逼迫乡民反动,赵洪文国发表了讲话,并且威胁乡民,不参与反共暴动的,就杀其全家。为此,赵洪文国杀害了200余名无辜百姓。
4、后来解放军抓住了赵洪文国,收到双枪老太婆被抓获的消息后,周恩来特意致电:“赵洪文国毕竟杀过日本人,也算是抗日有功,可以刀下留人。”
5、但是赵洪文国杀害的200余名乡民的家属强烈要求处死这个“双枪老太婆”,在左右权衡下,为了平息民愤,最终决定在西南军区军法处枪决。
6、毛主席收到了赵洪文国被处决的消息后,亲自特批:
7、“一定要善待其家属,被抓的家属都要无条件释放。”
8、那么,这个“双枪老太婆”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会惊动到周总理和毛主席,他们都对她如此看重?
9、1881年,赵洪文国出生于辽宁省红旗沟,虽然是满清后裔,但是赵洪文国家中并没有什么爵位。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中,女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不受待见,赵洪文国的父母并不喜欢这个女儿,所以给她随便起了一个男孩的名字——洪文国。
10、1881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懦弱的晚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俄伊犁条约》虽然收回了伊犁地区特克斯河流域的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同时也增加了四百万卢布的赔款。
11、这也就意味着清政府要支付九百万卢布,含银五百零九万两。如此高额的赔款,让本就在风雨中摇曳的清政府处境更加危急。
12、为了支付赔款,清政府苛捐杂税,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本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苦百姓生活变得愈加艰难,变着花样的压榨接踵而至。
13、年少时期的赵洪文国因为家境清贫,经常帮助家中长辈做农活,再加上满人并不缠脚,所以赵洪文国要比一般的女子更加健壮结实,行动起来也更加方便利索。缠过足的女人别说干农活了,就连走路都十分艰难。
14、到了及笄之年,洪文国被许配给当地一户姓赵的人家,就这样,洪文国的名字前面加上了夫家的姓氏,也就是她的新名字“赵洪文国”。
15、赵洪文国前半生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还算富裕,老太太好强,辛辛苦苦挣了一份硕大的家业,这也为后来赵洪文国抗日建立了经济基础。
1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并且开始实行奴化统治。血性十足的东北人民,怎甘被日寇压榨和统治?于是不少老百姓揭竿而起,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这其中就包括赵洪文国。
17、在日本的高压政策下,赵洪文国从北平回到了故乡,在老家创立了赵家堡子小学,传播进步知识,教导学生抵抗日寇侵略,以此来警醒麻木的人民。
18、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旧社会的中国人民变得麻木且愚昧,直到革命的火焰在中原大陆上燃烧起来,推翻了封建王朝的落后统治,开启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新篇章。
19、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很多农民竟不知“革命”为何物,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20、日寇的侵略让多少东北人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家园,多少同胞惨遭日寇残害屠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沉睡了近百年的中国广大人民必须要及时清醒过来,拧成一股绳,同仇敌忾,抵御外敌!
21、赵洪文国知道,仅仅是创办小学是完全不够的,中国人民要想反击,必须要先将自己武装起来,才有资本给予日本侵略者重创。
22、于是,赵洪文国以自己的学校为根据地,开始创建抗日武装队伍,就这样,在赵洪文国和儿子赵侗(dòng)的共同努力下,“少年铁血军”成功建立起来了。
23、为了给少年铁血军筹集物资和武器,赵洪文国将自己的家产变卖,换成了钱来购买武器,就这样,少年铁血军成为了一支真正的武装队伍。
24、赵洪文国将自己学校里的敌军课本全部换成了国语课本,对年幼的学子们循循善诱,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愤怒与仇恨的种子。
25、在赵洪文国的训练下,少年铁血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很快就发展到了500人,这一支武装力量的口号就是——收复东北,振兴中国!
26、光从这句口号,就可以看出赵洪文国的志向有多么远大!
27、赵洪文国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在日寇面前,依旧想要冲锋在第一线。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年过五旬的赵洪文国让儿子赵侗教自己射击。
28、没想到,赵洪文国居然对射击有着极高的天赋,再加上勤学苦练,练就了一手极其精湛的枪法,百发百中,一枪毙命。而且赵洪文国左右手都可以射击,双手的射击精度都极高,于是赵洪文国就随身携带了两把枪,平日里枪就藏在衣襟下,用的时候就左右手一起射击,久而久之便有了“双枪老太婆”的外号!
29、赵洪文国和少年铁血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人调查到赵洪文国的资料后,便把赵洪文国的家毁于一旦,这其中包括16间房子和积攒了30多年的家业,打拼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全部被焚烧一空。
30、然而,日寇残暴的行径并没有让赵洪文国畏惧,反而坚定了老太太抗日的决心。为了扩大队伍,和日寇展开斗争,赵洪文国买了一台印刷机,印刷了大批的抗日宣传单,并且偷偷潜入日寇控制地区分发传单。
31、日寇担心赵洪文国的势力发展越来越大,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趁机将赵洪文国逮捕了起来。日伪军想尽一切办法,将赵洪文国一家人逮捕,还有三百乡民。
3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老太太正义凛然,毫不畏惧,日伪军无奈只能上报了日军,最终日军下达了处死赵洪文国的命令。
33、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赵洪文国,依旧毫无惧色,准备慷慨赴死!
34、在临刑前事情出现了转机,老太太机智假释出狱,并且解救了自己的家人和族人。安全脱身的老太太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抗日大业,而是从老家在转移到了北平一带。
35、赵洪文国依旧在前线奔忙着,为少年铁血军筹集物资,扩充军备。赵侗担任铁血军总指挥,和日寇前后展开了大小战役300余次,歼灭日军4000余人,作为一支民间武装来说,这个战绩相当不错了。
36、卢沟桥事变后,赵洪文国在家召开了会议,在宣布了会议精神后,赵洪文国带领与会者共24人焚香起誓,誓死抗日!
37、就在这之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赵洪文国和儿子赵侗组织了“华北国民抗日军”,发起了武装起义。华北国民抗日军起义历史意义也非常重大,打响了华北地区民间抗日组织的第一枪!
38、赵洪文国和赵侗带领着华北国民抗日军攻破了北平第二模范监狱,解救了数千名犯人,其中有许多的抗日志士和共产党员。在后来的战斗中,赵洪文国带领队伍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这在当时是相当艰巨的任务,赵洪文国因此一炮而红,声名大振。
39、图|宋庆龄(左)和何香凝(右)合影
40、老太太一下子成了全国知名人物,名气不亚于宋庆龄、何香凝!
41、《大公报》中还曾特意报道了赵洪文国和日寇展开战斗的事迹。彼时赵洪文国收到了日军将从青杠岭路过的消息,于是带人早早地埋伏了起来。敌人进入埋伏圈的时候,赵洪文国率先站起身来,举起双枪开始了攻击,连射三枪,六颗子弹全部射中了一个日军小队长。这场伏击战中,共击毙敌人70余人。
42、“双枪老太婆”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美国《纽约时报》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在盛名的影响下,赵洪文国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巅峰时期达到了两万人。
43、年近六旬的赵洪文国腰里别着双枪,打着绑腿,精神矍铄,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然而事情的一切,从见到蒋介石的时候就发生了转变。
44、在后续的一系列发展中,情况急转直下,赵洪文国错误的选择让她从享誉中外的抗日英雄,变成了国民党的叛逆枭雄,她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以及对权势的贪婪,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45、赵洪文国的名气越来越大,八路军和国民党都听过她的大名。当时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还亲自写信给赵洪文国,邀请赵洪文国加入八路军的抗日队伍。赵洪文国同意了,聂荣臻将老太太带来的武装力量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担任司令员,赵洪文国为参谋长。
46、但是从1938年开始,老太太的倾向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年,也是赵洪文国人生中一个巨大的分水岭。
47、在这一年,赵洪文国逐渐对国民党政府产生好感,多次建议八路军应该和国民党军队统一战线,并且加入国民党编制。赵洪文国的建议遭到了其余八路军同志的极力反对,革命早期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给共产党员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会因为赵洪文国的一两句话便轻易动摇。合作可以,但是加入国民党正规军是万万不能的。
48、1940年,赵洪文国为了抗日募捐来到了重庆,蒋介石得知了赵洪文国来到重庆的消息,但是他并不打算见赵洪文国。对于蒋介石来说,赵洪文国虽然名气大,但始终是一个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泥腿子”。
49、但是随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董必武热情地接见了赵洪文国,并且极力拉拢了她。虽然赵洪文国的政治意义不算重大,但是群众反响非常好。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还是非常微妙的,蒋介石担心赵洪文国就这样加入八路军阵营,到时候,对自己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50、两相权衡下,蒋介石主动接见了赵洪文国,两人还合影留念,还亲自写字相赠,称赞赵洪文国为“游击队之母”。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更是对赵洪文国无微不至,称赞其为“全国妇女楷模”。
51、在蒋介石方面连番的“蜜糖”攻击下,赵洪文国的心态逐渐飘忽了起来,目眩神迷,一头扎进了国民党的怀抱。从此,赵洪文国的立场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坚定不移地效忠蒋介石。
52、赵洪文国投靠国民党后,蒋介石为了稳住老太太的心,高官厚禄一起上,赵洪文国担任军政部与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义务兵宣传指导员,儿子赵侗则成了绥靖总指挥部少将司令官。
53、蒋介石的倚重和极力称赞,让赵洪文国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赵洪文国坚定地认为蒋介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为了报恩,老太太对蒋介石的态度变成了“愚忠”,这种极端的态度也让赵洪文国在后续的战斗过程中,做出了许多疯狂的事情,残害了许多无辜生命。
54、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是兵败如山倒,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选择了起义。其实蒋介石政府从建立之初就存在着许多的隐患,这些隐患终将一步一步吞噬掉蒋介石的所有力量。
55、陈明仁、傅作义、高树勋、董其武,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运筹帷幄的大将之才。经验、实力、学识和地位哪一个比赵洪文国差,所以他们都能够在紧急关头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赵洪文国对于政治,还是太不了解了,这也成为了她最大的短板。
56、政治远见的缺乏,让本可以流芳百世的抗日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逆党土匪。
57、抗日胜利后,赵洪文国弃武从商,回到了北平经商,过了三年的安稳日子。
58、但同时期爆发的解放战争,让蒋介石是没过一天安稳日子。在解放军猛烈的进攻下,国民党节节败退。1949年强弩之末的蒋介石依然不甘心,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曾经“誓死效忠”自己的赵洪文国。
59、蒋介石的一通电话,赵洪文国就离开北平,来到了重庆。
60、蒋介石的目的很明显,彼时蒋在内地威望尽失,溃不成军,但是他依旧不肯死心,仍然垂死挣扎,企图借助“双枪老太婆”的名气招兵买马,再次形成武装力量,去我党后方打游击,为自己争取反击的机会。
61、年近七旬的赵洪文国本该安享晚年,但是蒋介石给老太太一顿洗脑,各种“器重”、“大义”,把老太太忽悠得云里雾里,她决定再一次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蒋介石。
6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抗日的时候赵洪文国作为东北地区远近闻名的抗日女英雄,振臂一呼,就有无数人追随。但是现在的情势和当年是完全不同的。毛主席早早就预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3、打从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时候,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64、所以对于此时的赵洪文国来说,要想再一次组织起武装力量,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赵洪文国在四川周边折腾了许久,最终确定了一个叫三河乡的地方,将此地当作自己的根据地。
65、三河乡的乡长马举林,早年对于“双枪老太婆”的威名非常仰慕,在得知了赵洪文国的身份后,马举林热情地招待了老太太,表示自己愿意追随。
66、于是赵洪文国就留在了三河乡,开始招兵买马,她在三河乡竖起了一面大旗,旗帜上写着“西南反共游击军第二路绥靖司令部”。
67、当时贺龙率领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在四川地区展开解放作战。
68、早在冀中平原抗日的时候,贺龙就曾和赵洪文国并肩作战,对于老太太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在得知赵洪文国建立起反共武装后,贺龙特意叮嘱,要尽量给赵洪文国做思想工作,如果失败,也要活捉,毕竟赵洪文国抗日有功。
69、再来看另一边的赵洪文国,老太太在三河乡立足之后,就开始大肆征收武装力量。为了征兵,老太太杀害了不少解放军人员和亲共群众。为了筹措粮食,赵洪文国杀害了解放军的征粮工作人员。
70、为了立威,赵洪文国杀害了200多名积极支持共产党的无辜群众,想要从思想上彻底奴化当地百姓。在完成这些暴行后,赵洪文国征集齐了5000兵马,亲自率部攻打了什邡(fāng)县城。
71、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赵洪文国还是决定亲临战场指挥,跑不快就做了一副滑竿,找几个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抬着,腰里插着标志性的双枪,带着5000匪众浩浩荡荡地直奔什邡县城。
72、赵洪文国的武装力量本质上就是散兵游勇,遇到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毫无战斗力可言。还没到什邡县城,就被解放军60军179师537团阻击。战斗刚开始,队伍里的这些散兵游勇就开始害怕,后退,老太太着急地鸣枪示警,不允许后退,但是根本没人听她的,纷纷四散逃命了。
73、赵洪文国的第四子赵连中在混乱中背起了老太太,向着山中逃去。因为贺龙的指示,所以537团并没有追上去,留赵洪文国一条性命。
74、后来,解放军联系到了赵洪文国,想尽办法给老太太做思想工作,没想到冥顽不灵的赵洪文国居然再次集结起了匪众,攻打什邡县城,结果想都不用想,还没第一次进攻坚持的时间长。
75、但是这一次,赵洪文国可就没那么幸运了。第一次攻打县城,在贺龙的指示下放老太太一条生路,没想到赵洪文国不知悔改居然再一次攻打县城,解放军537团一营营长李佐军带领部队一路追去。
76、赵洪文国一路从三河乡逃往绵竹县大石坝,之后又逃向了红庙场,李佐军兵分两路,在红庙场包抄了赵洪文国。在经过短暂的战斗后,赵洪文国就被活捉了。
77、李佐军对赵洪文国还是很客气的,将她带回了营部。赵洪文国被抓的消息上报了中央,周恩来亲自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赵洪文国求情,念在赵洪文国抗日有功,希望可以刀下留人。
78、但是赵洪文国在三河乡激起了强烈的民愤,尤其是被杀害的200余名亲共百姓的家属,纷纷强烈要求处死赵洪文国。为了平息民愤,西南军区军法处最终做出了枪决赵洪文国的决定。
79、毛主席知道消息后,亲自特批:“一定要善待其家属,被抓的家属都要无条件释放。”
80、即便赵洪文国多次叛党,与党作对,但是毛主席还是对赵洪文国心存善念,十分关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律法之外依旧人情味十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便是因为其广阔的心胸。
81、赵洪文国对于抗日的贡献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作为一位来自于旧社会的女性,从赵洪文国勇敢地拿起枪对抗日寇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老太太那不同寻常的勇气。
82、在赵洪文国的带领下,东北的早期抗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其在思想领域造成的影响极其重大,大力推动了全民抗日的思潮。
83、但是,赵洪文国因为不坚定的立场和贫乏的政治远见,迫使老太太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不仅让自己的名誉毁于一旦,也给共产党的解放事业造成了阻挠。
84、尤其是被赵洪文国残害的200余名无辜百姓,死得实在是太可惜了。命债只能用命来还,即使赵洪文国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她的错误选择依旧将自己一步一步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