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缓慢而有力的C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缓慢而有力的C以及学习成绩第一的记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一个人读书,要想在班里或者年级,成绩取得第一名,那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几乎跟买彩票中大奖一样难。当然对于极少数学霸来说,得第一名又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对于并非学霸的学生来说,得第一名就太难了。我恰好就是那种不是学霸却又偶然得过几次单科第一名的人。正因为这样,屈指可数的几次打败学霸们,获得的单科第一名,对于我来说,就记忆特别深刻。它们应该也是我漫长的学生生涯中支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的重要佐料。
2、初中一年级上期期末考试后,我跟班级学霸蒋桂忠同学外语并列全班第一,都是满分一百分。大家一定以为我这个学期外语学得很好。
3、其实,我外语是学的很差的。因为我学了一个学期外语,我记不得任何一个英语单词。这次我之所以能考得我读书史上第一个期末考试单科满分和全班“第一”的成绩,说起来是特别搞笑的。
4、原来期末考试之前,外语老师特别跟我们宣布:“本次期末考试,外语就考按顺序将26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默写出来。”我一听这个期末试题,心里就高兴极了。然后考前三个下午我每天在家里的低矮的煤灶火上一边烤火,一边背诵和按顺序默写26个英语大小写字母。当时,母亲每天也在低矮的煤灶上纳鞋底。母亲看我读英语那么起劲,也很高兴。
5、本来我这人机械记忆能力很差,英语26字母的顺序如果是死记,我是没法记住的。好在英语老师教会了我们唱《英语字母歌》,所以我唱两三次字母歌,然后就拿本子在凳子上默写一遍。默写之后,自己检查,发现不会的空着的和写错的,就看看书,读几遍,写几遍,然后单独默写一两次。就这样,三个下午,我就把26个英语字母大小写的顺序默写掌握得牢牢的了。
6、然后期末考试试卷发下来,老师就在黑板上写出考试试题:“按顺序将26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默写出来。”我一看高兴极了,很快就将这道试题的答案完美的写出来了。
7、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英语老师宣读了上期全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我与班级学霸蒋桂忠凭借满分100分并列第一。
8、我那个冬天和第二年的初春,都戴了一顶皮帽子,全班就我一个人戴皮帽子。也可能我还是全校唯一戴皮帽子的学生。英语老师因为是普通任课教师,任教班级多,记不得我的名字。但是因为我得了第一,他就凭我的皮帽子记住了我。
9、然后每次上英语课的时候,他要提问我时,就笑着说:“戴皮帽子的站起来!”可是他不知道我除了记住26个英语字母的顺序默写,我记不得一个单词,也搞不清任何其它语法知识,他叫我站起来答问,纯属这次考试“第一”的误导。他除了让我听写或默写字母,我任何英语问题都回答不了。我想他对我这个情况也是感到纠结与迷惑的。
10、当然他并没有直接找我谈话,也没有在课堂上深入地询问我,这也是老师们工作不深入的普遍作风。
11、我的数学考试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考试之前,我从来没有得过班级第一。特别是初中一年级时学代数,我的数学每次期末考试居然不及格。这点害我差点挨父亲的狠揍。不过看过我成绩单的父亲,只是高扬着手掌,表情空前的愤怒,但终究没有真揍我。
12、不过初二时数学是学的几何,数学老师跟初一的数学老师不是一个人,不过两位数学老师刚好都姓夏。这位教几何的数学夏老师讲课特别有水平。他的每堂课都能让我听懂,都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每次平时作业与每次相关的几何测试内容都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13、我甚至还清楚的记得,有次上节数学课结束时,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有难度的几何思考题,是一道判断题。数学老师让大家下课以后再思考思考这个题目的说法是否对?下课后值日生不要擦黑板。其实还没下课我已经看出来这个试题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既然老师不让我们马上回答,我也就没有做声。
14、第二节课又是数学课,老师让大家回答这个试题的对错。结果全班同学都说“对”,只有我一个人大声说:“错!”但是可能因为说“对”的太多了,声音太大,压倒了我的声音。老师没听到我的答案。同时他大概也太高了这道试题的难度,也低估了我们全体的学习水平。当数学老师笑着说“大家都说错了”的时候,我的同桌却对我充满佩服之情的笑着模拟我的斩钉切铁的回答:“错!”还配合着模拟我答问时的挥手的手势。他的模仿把我逗乐了,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我是全班唯一答对了学生。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对几何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很全面的结果。
15、但是我每次大的考试,成绩一般不很突出。因为当时初二是毕业年级,每次大的考试都会加进一年级的代数内容。所以对于一年级代数不及格的我,初二的大考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不很突出。最多在前二三四名的位置。
16、既然数学成绩在班级已经算前列学生,记得全校毕业班数学竞赛时,我居然破天荒成了参赛代表之一。但是毫无疑问,我什么奖也没获得。因为这个比赛也是综合考虑初一代数和初二几何的试题内容的结合的,估计是各占百分之五十。而且这次比赛的几何题也是超级的难,我感觉也不是做的有把握。
17、可是初中毕业升高中的统考,我发现几何题特别多。而且我做的非常顺手和很有把握。初一的代数题目少,我也感觉不会做,算是瞎做一气。我做完以后,我统计了整份试卷几何题的分数是75分,代数是25分。
18、最后统考成绩出来我数学考了75分,是全校三个毕业班数学第一名。第二名是全校著名学霸罗同学,他是65分。我班的学霸蒋同学60分。
19、我的这个成绩让班主任邓兴同老师极为高兴。他在班级毕业典礼上,对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当时有个学校的期末考试,考试中我大概是全班总分第四名。较之过去有很大进步。邓老师说我期末考试是“坐了直升飞机!”而我初中毕业升高中的统考总分是全班第二,数学全校第一,老师抬高声音说我“升学考试是放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说完邓老师一向苍白憔悴的脸上居然透着红晕,冒着兴奋的微汗。我感觉邓老师既是为我的进步和出色的数学成绩感到高兴和骄傲,也是在为他自己居然成功使用了两个自以为很贴切很生动的比喻句感到兴奋和自豪。邓老师是我们初二的语文老师,他虽然教了我们很多语文知识和语文修辞手法,但是他平常上课和讲话语言都是十分平实的,基本没使用过啥有趣的修辞手法。我的数学让他十分意外和惊喜的一举夺得全校第一,极大的激发了他亲自思考运用修辞手法的兴趣。我想他一定为这个两个比喻句认真的动了一番脑筋。
20、一个初一数学老是不及格,初二也从来没在大考中得过班级第一的人,居然升学统考获得全校第一的高分,而且分数超出全校著名学霸罗同学的数学第二名的分数整整10分。这个成绩在当时全校全算是丢了一颗大炸弹。
21、正因为这样,当我结束了班级毕业典礼准备离开学校时,刚好碰到我初一的数学老师夏老师跨进一个空教室的门槛去找我初二数学老师夏老师,刚好初二的夏老师正在空教室里面忙中餐的准备工作,初一的夏老师见到初二的夏老师,张口就是一句:“潘江云数学考全校第一,夏老师你有啥想法吗?”初二的夏老师马上眉头一皱,嘴巴一扁,仿佛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随即是脑袋拨浪鼓似的左右来回一晃,口里认真、缓慢而有力的吐出三个字:“搞——不——懂——!”
22、看得出来,我的这个数学全校第一,成了我离校时留给我的初中两位数学老师一道无解的难题。
23、其实我自己却很清楚,这个第一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一是我平时初二的几何作业和几何考试,哪怕是课堂答问还是上讲台做题,从来没有错过一个试题,我班上的学霸是没有这个情况的,我估计我几何可能是全校学的最好的;二是我初二早读时间说服了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邓兴同老师,独自打破了学校规定的早读只许读语文的规矩,我用了很多早读时间全面梳理复习了初二的几何知识;三是这次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打破了老师们预期的初一初二数学各占50%的比例,几何比例考到了75%。我实际上这次统考只是将初二的数学知识考了个满分。所以总分就是获得几何知识部分的75分。
24、两个夏老师并不切实知道我的学习情况,也不知道统考两个年级的知识实际所占比例,所以他们对我的考试第一只能感到无比意外和惊讶。
25、当然我们的教师是无意于深入研究教育和学生的。他们从来没有心思去调查研究学生。所以虽然我自己当时就知道他们问题的答案,但是他们对我的走过路过视若无睹。我也不好意思好为人师主动去指点自己的两位不惑之年的老师。
26、高一的时候,我期中期末考试总分常常是全班倒数名次,大约在倒数五名之内。因为当时我们班级是全县最出色的初中毕业生集中的地方。我们那届高中生,是武冈二中第一次在全县进行高中新生择优录取。而且武冈二中当时被列为全县第一重点高中,最好的学生任由武冈二中第一批录取。所以我们当时的高一班实际是全县优生会集地。我因此除了语文一次期中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其它各科都没有得过全班第一。
27、作为一个总分倒数5名之内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语文单科第一呢?而且我语文一般考试并不是属于单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
28、原来这次期中考试出了一道特殊的作文题。作文当时一般要占总分百分之四十。这道作文题十分奇怪,就是让考生“缩写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而这篇课文试卷中并没有打印出来,又是闭卷考试,不许学生翻书和带资料的。
29、这种题目对绝大多数同学是个很难的题目。难在哪里呢?
30、首先因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节选。篇幅很长,又不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所以学生大多不可能记住这篇课文的很多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写作此文脑袋里的原始素材太少或不全,这是难处之一。
31、难处之二是,学生极少缩写训练。估计很多同学不知道或不擅长缩写。
32、而我自幼喜欢看小说,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所以虽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是背诵课文,但我对整个故事情节却清楚的记得。而且我自幼看了小说经常喜欢讲给别人听,这个过程实际等于是故事缩写的过程。因为我讲故事一般就是讲故事梗概,不可能把文章内容都记住和说出来!于是我就用800字左右将课文按要求缩写出来了。
33、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小结中考情况时,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本次期中考试语文最高分是潘江云同学。”搞得我跟大家都很吃惊和意外。然后他又说了这次语文大多数学生都考的不好,主要是作文失分太多。我就明白我这次主要是作文分数遥遥领先全班同学,所以我语文成绩破天荒全班第一。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课后还特别问了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张老师,这次我作文是不是全班第一,张老师说是的。
34、不过张老师也没有因此询问我为什么这次作文能考第一。可见老师们不屑于研究学生是一种通病。这次语文成绩是不是全年级第一呢?因为那时学校对学生分数的统计排名并不重视,一般不搞或不公布全校排名,我就不得而知了。
35、这次语文考试得第一,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学生考试得分跟考试试题与学生的学习个性差异的联系很紧密。也就是说如果命题跟一个学生的学习长处相吻合,这个学生得分就会高。而每个学生的学习长处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那时我就认识到,考试命题本身的科学性、公正性是一个很成问题的课题。
36、我们那时高中是两年制的。那时,高二结束考大学之前还有一次预考,预考大概会淘汰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只有高考预考考上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正式高考。
37、高考预考之前,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凡是高考预考通过了的本校应届毕业生,万一没有考上高校,下学期都可以无条件回学校复课。这让我这个总成绩不理想的应届考上高校信心很小的应届生很高兴。
38、我预考以超过预考分数线5分的总分通过了预考。但是高考我却以总分285分的总分名落孙山了。复课时,学校背弃了校长在考前的复课条件承诺。将应届生通过预考就可以复读的条件,改成高考总分300分以上才能回校复读。也就不做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区别,只认分数,不认学习历史。哪怕你高中毕业已经复读了七八年,照样可以凭这个300分作为复读通行证进入二中复读。
39、这样高考落地之后,我们很多应届毕业的高中生就自然被众多往届复读生给压下来了。挤出了武冈二中复读资格之列。
40、然后我到处找熟人,准备转到别的普通高中复读。不过最后因为我生父姓宁,跟二中宁校长是“本家”。然后通过我城里同胞哥哥去请求校长走后门。然后校长看我“本家”的份上,也同情我父亲早夭被送乡下农民抱养的可怜,就同意我作为特例进入二中复读。
41、由于我是最后一个特别走后门进入二中复读的,我进去时二中寄宿生已经到了极限。班主任让我跑通学。我就只好到离校约四里路远的姑妈家跑通学。
42、当我办好一切入校手续走进教室时,全班同学已经坐成乌压压的一教室。上届我班的几十个复课生依然还是我现在的同学。这时班上学生总数大约接近90来个。
43、全班都是男女生分坐,两个男生或者两个女生并排而坐。我感觉教室里已经水泄不通,哪里还有我的位置呢?!班主任将手往靠近进门口不远的一个位置一指,“坐到那个位置去。”这时我才猛然发现,居然还有一个女生是一个人打单坐着,她并排有个空位置。我内心颇有几分尴尬,但是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复读机会,我可不敢有半点不满,只好硬着头皮坐到这个特别的位置上去。女生是一个比我高大很多的胖女生,脸上隐约有不少稀碎的小黑点,表情比较严肃,身上气场比较足。我看着她内心生起一种胆怯的感觉。好在她对我并没有表现出很反感和很排斥的意思。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她实际是我们政治老师的女儿,难怪跟我们这些农村的生长的穷小子不是一种气场。
44、当班主任张老师让我坐到这个唯一的男女混杂的位置上去时,教室里顿时发出一阵忍俊不禁的笑声。不苟言笑的班主任马上脸一沉,严肃的训斥道:“有啥好笑的?!男女同学坐一凳有啥稀奇的吗?!什么思想!”教室里立马安静了。这时候,我特别感激班主任的这一声富有威力的训斥,让我内心的尴尬大大的下降了。
45、这个班实际是由一届新应届生和三四十个分数高过我的复课生组成的一个大型文科班。当时二中全校就只有这样两个大文科班。
46、我这个班里除了三四十个高考上了300分但是没有被高校录取的同学之外,还有一个是成绩上了北大但是因身体原因没被录取的学霸同学,他也正是我初中时代的同校同届的学霸同学罗同学。还有一个是考上了中专来了通知不肯去读的。所以我在这个班面对的同学学习成绩都是十分强悍的。
47、不过这个学期期末考试时,我的数学居然又考了一个全校第一。因为全校两个文科班,就我一个人考了满分100分。
48、数学老师赵老师应该也有点意外,我居然在这么多强手中考得全校第一。所以他说到我这个成绩时,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介绍了这个情况。并没怎么上心的表扬我。主要只是简单地陈述一下事实:“这次期末考试,两个班就一个满分,就是潘璋荣同学。潘璋荣同学是个不错的同学。”虽然如此,我也感到很自豪了。要知道我们这个两个大文科班,还有几个从理科转来的。我除了数学第一,这个期末我总分也是全班第二。仅次于那个考上中专没去读的同学。那个上届考上北大没被录取的学霸同学,去医院去治病去了,就没参加这次期末考试。如果他在,我能否总分全班第二,我估计就悬了。
49、当然这次我数学考第一,我估计也跟我数学作业自我加码有关。我这个学期每次数学作业一般都是同学作业量的两倍。
50、因为这个学期,数学老师一般布置作业都是布置教材上的练习题的“单数”题或者“双数”题。而我觉得教材后面的每道题都有它特殊的命题角度,做起来感觉都不一样。所以我就坚持每道题都做。这个应该是我期末考得数学第一的重要原因。这个大概也是我国教育中中题海战术盛行的重要原因。毕竟多做题是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
51、同时这个学期我跑通学,一个人在姑妈家一个木房子里住,我总觉得每天神清气爽,学习效率颇高。我想这个也是我这个学期成绩上升幅度大,数学考全年级第一的重要原因。
52、可是期末考试后,一方面我姑妈刚好中风瘫痪了,没法继续到姑妈家跑通学;同时由于学校新的学生宿舍楼落成使用,班主任也特别主动做我工作,让我到学校寄宿。于是我第二个学期就住到学校了。
53、可是住到学校后,我直觉到下午和晚上在教室里自习,压根儿不是在姑妈家跑通学那个感觉。因为我感觉教室里空气很不好,脑袋里有种昏沉的感觉。晚上十来个人一个房间睡觉,空气也不太好,睡得也不像姑妈家踏实。加之学校的伙食也不如姑妈家,很多时候饭菜难下咽,食量不如姑妈家。因此复读的下学期的学习效果我感觉明显不及在姑妈家跑通学的上学期。
54、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学校教室和寝室,很多学生聚集的环境,其实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当然还有伙食质量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我因此特别怀念在姑妈家跑通学的一个学期的学习时光。我认为那是我学习的一个黄金时段。我也因此特别感激和怀念我的姑妈。
55、本来学习第一,一般指比较大型比较正规的考试而言的。但是,我觉得特殊的作业成绩第一,也是跟大型考试第一具有同样的意义的。至少它的精神意义是相当的。我的大学逻辑作业成绩第一,就是这样一次意义深刻的经历。
56、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开设了《逻辑学》这门必修课。
57、我们大学的逻辑学课程是放在我们教学楼里一个大型阶梯教室上的。这个教室里一同听课学习的有我们八一级和八零政治系两个年级四个班160人,还有八零级和八二级教育系70多个学生。总共有学生数总数230多人。我甚至还记得,我们教室后面还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穿军装的老军人在跟我们一起学习。
58、教我们逻辑学的是我们年轻的班主任助教郑老师,还有50来岁的逻辑学副教授罗剑辉教授。我们的逻辑学教材就是罗教授编写的。逻辑学教材的封面侧棱上赫然印着:“罗剑辉编”。他们两人一人教一个单元,轮换着来。
59、我们逻辑学总共是五个单元。每教完一个单元,老师会批改一次作业。批改作业的任务由郑老师一个人负责。
60、我逻辑学每次做作业时,都是选做我自己认为有歧义的试题。凡是没有歧义的试题,我都认为没必要做。我只是看看在脑子里做一遍,就不做到作业本上了。这个主要跟我字写的不好,又写得很慢和很吃力有关。也跟我的思想有关,我认为学习是脑力劳动,只要脑子里认真想了,做了,是否写到本纸上应该是没有关系的。作业发下来,我的每次作业全部是叉,成绩都是丁。这个虽然有点让我意外,但我也理解。我知道郑老师没有认识到试题的歧义所在,没有从我理解的角度去思考试题的答案。我的作业试题被打叉我很理解。加之我多数试题都没做,在此基础上,成绩记丁我也理解。
61、第四次单元作业教师批改结束后,郑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差不多用一整节课,将两百多人的大班的全体学生的四次单元作业的成绩,按甲乙丙丁四个成绩等级,来了一个不厌其烦的大点名。结果每次单元作业中的少数得丁的名单中总有一个我最熟悉的名字——潘璋荣。
62、念完四次作业成绩之后,郑老师特别不点名的批评讽刺了我。他说:“有的同学,平时说起理想志向来头头是道,做起作业来却又懒又厥,而且还潦草……有的人居然好意思次次打丁!我以后每次都要在这里逐个公布作业成绩!看有的人还好意思得丁么?!”这是郑老师批评我的大致用语。
63、其实我虽然字写的差,内行的老师会发现我只是不善于写字,并不是潦草。我的大学法学概论老师特别跟我的帮他阅卷的同学评价了我的文字,他说:“潘璋荣同学虽然字写的丑,但他是很认真的一笔一划写的,他这样写实际很吃力的,他只是不会写字,不是潦草,不是态度问题。”同学转告我老师这个评价时,我心里真的感到好温暖。这老师真懂我的字啊!这是唯一一位对我的字有着深入和辩证评价的老师。因为这我永远的记住了他,让我对他生起一种特别的敬意与好感。虽然他的教学水平很一般。
64、因此郑老师说我“作业潦草”是他不会看字的表现。不过不会看字的老师是多数,我也不怪他这点。至于“又懒又厥”,意思是又懒又傻的意思。因为我作业做的少,所以他认为我“懒”;因为我做出来都被他判“错”,当然就是傻了。我对他的评价也能理解。
65、这节课下课之后,我想找郑老师说明下情况。可是我找他并喊他时,他反而故意快速地往前面走,也不搭理我,他显然在有意躲避不理睬我。我看出来他故意躲避我,我就没继续追赶他。他这个态度让我很意外。我估计他是被我的作业表现气坏了。但他作为老师,不仅不主动找学生做工作,反而拒绝学生主动找自己沟通,这也是让我很反感的。
66、我只好找到机会跟罗剑辉教授说明我的作业情况。特别是我跟罗教授坦率的交流我对我做的歧义试题的看法。罗教授觉得我说的非常在理,一个劲的点头,认可我做的作业题的答案都是对的。
67、最后一次作业,我改变了过去只做歧义试题的做法。因为一个人的名字每次都出现在极少数打丁的学生名单中,我觉得这是一种容易让人瞧不起的记忆。完全按照郑老师的要求做完了所有试题。而且文字书写上我更加认真了。我希望在后面的作业的成绩公布中挽回一点在公众中的“最差生”形象。
68、这次试题中有个最后的试题,试题内容篇幅很长,有几页书的篇幅。我们政治系八一级的同学在寝室里叫苦连天,甚至有爆粗口骂娘的。同学们都在互相请教:“这个试题你会做吗?”当然没有一个不说“不会做”的。虽然不会做,但还是得做。于是大家就瞎做一气。
69、至于我是几百人大班上唯一被四次点名得“丁”四连丁的“最差生”,自然没有谁会想到来问我这个题目怎么做。而在我看来,这个题目虽然篇幅很长,但是其逻辑结构和逻辑层次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我很轻松就做好了这个题目。
70、这次作业也就是我们逻辑学的最后一次作业。老师批阅作业之后,我看到我的作业每个试题都是红挑。不过郑老师却破天荒没给我写成绩。
71、在上课小结这次作业时,老师没有践行自己的要逐个点名公布成绩的承诺。而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本次作业就只有一个打甲的,最后一个试题就只有一个同学做对了。”然后他就在黑板上板书最后这个试题的答案,与我作业本上做的一模一样。
72、这是我特别感到骄傲的一次作业成绩。但是老师却做了“隐性”处理。这让我感到无比失落。从这件事以后,郑老师在我心中形象就变得有些丑陋。尽管他外表实际是长得挺帅气的。
73、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我国很多教师批评学生往往特别上心,但是表扬学生却十分吝啬和小气。甚至不惜让自己公然失信于学生。我想这里不仅有个教师的教育教育技术与水平问题,也有个教师的胸怀、度量和品质问题,也可以说是师德问题。
74、后来,我的教育眼界拓宽了。我了解到国外教师以及教育家大都喜欢和擅长表扬学生,而中国教师以及教书匠大多喜欢和擅长批评学生,比较轻视和看淡表扬学生。对此,我算是深有体会的了。
75、(补注:本人小学时父母取名潘章云,因为我辈分是章字辈;初中时我自己对这个名字不满,觉得“章”与“云”搭配不当,就自己改名为潘江云;高中时因为学了历史,有点羡慕乞丐出身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借用其“璋”字,遂改名潘璋荣。同时因为武冈土音中章、江、璋同音,云与荣同音,所以我这么改也是在读音上遵循了父母取名的音的意思。让父母感觉不到我改了他们钦定的名字。)
关于缓慢而有力的C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