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糖丸怎么吃的问题,以及和您做的糖丸真好吃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时间荏苒,如日月穿梭,一眨眼,我的儿子已过而立之年。那些曾经的少年都已长大成人,可你们还记得儿时到防疫站吃糖丸的往事么?
那时,每到春季,七岁以下的孩子都要去防疫站服用糖丸,媒体上也会报道中央、省市领导给孩子们喂糖丸的新闻。
那糖丸又是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糖丸的全称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是一种抗病毒的疫苗,在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完了糖丸,必须说说顾方舟。顾方舟就是糖丸疫苗的研制者,是位功勋卓著、保证了几代人身体健康的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也是“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2000年,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已经74岁的顾老先生庄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
我曾经问儿子,你还记得小时候我领着你去防疫站吃糖丸的事情么?孩子说记不清楚了,好像吃过那种像元宵一样药丸吧,嗯,好像是甜甜的......又问,你知道顾方舟么?孩子摇了摇头,看来是真的不知道。其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位叫顾方舟的老人,他一生都在做着与病毒抗争的事,都在做着为保护我们健康的身体而不懈拼搏的大事。他是我们应该真正记住的人。
说真的,也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他很可能救过我们甚至我们的孩子的命,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也一定吃过他研制的甜蜜蜜的糖丸。
顾方舟毕业于苏联医学科学院,他毕业后,同学们以为他会选择外科,因为他在外科上的成绩最为突出。结果顾方舟选择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疫苗研究。用顾老先生的话说,外科即便天天做手术,一辈子也救不了多少人。在公共卫生方面做好了,可以救一大片。后来,他确实救了一大片。
资料记载,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大爆发,有1680个孩子突然瘫痪,病死率近28%。随后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南宁……一时间,全国一片恐慌。随后几年,病毒爆发的趋势有增无减,不仅东南诸省,甚至蔓延到了中西部的南宁,肌肉萎缩、瘫痪甚至死亡的人与日俱增。1959年,南宁的“脊灰”发病率比南通高出了3倍。那年的7、8月份间,南宁家家户户房门紧闭,都怕孩子被感染。
那时,在中国出现了一种“背包族”,就是家长背着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四处求医。“交通不方便,没有通车的地方,家长就背着孩子走,带足几天的口粮,憋着一股劲,从一个医院走到另一个医院,不断地看见医生的摇头,却一直不愿意放弃治疗。”
顾方舟回忆说,曾经有一位家长知道他是专门研究小儿麻病症的,就带着孩子上门求助。“顾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还要建设国家啊。”顾方舟无奈的说“对不起,我真的救不了他。”后来保洁人员告诉顾方舟,那个家长瘫坐在长椅上,一直呆坐着,很晚很晚才失望的慢慢离开。
缺少有效的治愈手段,医生的脸上也是写满了不甘和无奈。像这样得不到救治的孩子,每年都会增加数万例。
中国当时之现状,深深地刺痛了顾方舟他们的心。
疫苗!疫苗!研究疫苗迫在眉睫!从那时起,顾方舟发誓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疫苗。
当时,不仅环境艰苦,物资还非常奇缺,恰恰又是普遍挨饿的那几年。为了研究病毒,做实验的猴子比人都珍贵。后来有人饿得扛不住了,就去偷猴子的口粮吃,顾方舟只能含泪劝阻:人可以饿,猴子绝不能饿啊。技术落后,物资匮乏,连吃饭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研究艰难的起步了。
值得庆幸的是,顾方舟从苏联专家手里获得了疫苗原液。这可是比命都宝贵的资源啊。只是疫苗原液有了,却没有详细数据。疫苗的活性和有效性都要进一步检测,在缺少有效研发手段的情况下,经过夜以继日的鏖战,顾方舟和同事们终于搞出了疫苗样品,动物试验没有问题,可该找谁进行临床测验呢?为了和时间赛跑,为了挽救更多的孩子的生命与健康,顾方舟只能拿自己做试验,以壮士奔赴疆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在吉凶未卜的一周里,他时刻观测自己身体的变化,结果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成人没问题,但不等于给孩子服用就是安全的。因为成年人身上可能早就自带抗体了。疫苗是给孩子喝的,只有孩子喝了安全才行。可是,又去哪里找孩子试验呢?去找谁的孩子试验呢?谁又愿意把孩子拿来做试验呢?没有办法,迫不得已,顾方舟只好瞒着家人,含泪让自己的孩子服用了脊灰活疫苗......自己的孩子也是鲜活的生命,也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啊,一旦失败,孩子将面临瘫痪甚至是死亡。
“那段日子,也是顾方舟做父亲最为揪心、最为细心的时候,孩子出去玩,他会远远望着,晚上孩子睡觉,他也会守在床边,等孩子睡着了,他才会走到书桌前继续工作。”当时提心吊胆的不止是顾方舟一个,在顾方舟的感召下,研究所其他科学家也先后给自己的孩子喂了疫苗,因为测验的样本不能只有一个,还因为大家觉着,自己的孩子都不敢喝,凭什么给别人的孩子喝。每天,研究所的同事上班彼此问候的第一句话就是,家里孩子还好吧?
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家,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父母,他们也挚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他们为了大我,而舍弃了小我。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家,为了挽救成千上万个孩子的生命,他们不仅仅是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知识智慧,还奉献了自己的身体和孩子的安全。
万幸,真是万幸!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一个月,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临床试验获得成功。顾方舟成功研制出了首批脊灰活疫苗,450万支疫苗先后被送往11个城市接种,效果显著,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到此为止,只剩下一个难关需要克服了,就是如何运送疫苗。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很不方便。那时的中国,疫苗全程冷链运输对边远地区而言是不现实的。还有,服用时也有问题,家长需要将疫苗小心的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影响效果,关键是孩子还不愿意吃。
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孩子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突然想到,孩子都喜欢吃糖,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顾方舟就尝试用滚元宵的方式把疫苗裹在糖衣里,配方神秘好吃到爆的糖丸疫苗就此诞生。一听说吃糖丸,孩子们都争抢着吃,小小的糖丸,给服用的儿童留下了甜甜的记忆。
糖丸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吃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就是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运输!
之后,糖丸获得迅速推广,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从1994年至今,我国再也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面对孩子的父母,医生终于不用再说“对不起,我们治不了,我们真的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骄傲的说“给你个孩子喜欢吃的糖丸吧。”
2016年,糖丸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新疫苗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顾老先生载誉而去,数十万儿童的健康甚至生命因他得到保全。
对于顾老先生,大家是不是应该感激他、记住他呢?他不仅挽救了众多孩子的生命,还给孩子们留下了甜甜的童年。顾老先生虽于2019年离开了我们。他走后,人们还记得糖丸的味道,纷纷留言“谢谢您,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丸”,“可能是小时候最甜的回忆”。是的,那甜蜜的糖丸,那顾老先生的故事,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都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让我们都记住他吧,那个为全国儿童拼过命的人。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顾老先生,愿天堂没有疾病、没有病毒......谢谢您,顾老先生,您做的糖丸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是您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给了我们甜蜜的童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