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没带罩子让老师C了一节课作文,以及我和我的老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学生时代经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但不知为什么,唯有我高中时期的班主任郗老师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如今,郗老师已经去世多年,但当我回忆起高中阶段仿佛就在昨天,郗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眼前。
五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高中同学聚会,专门邀请了郗老师参加。而就在那年的夏天的七月六号,郗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很“迷信”地想:去世都与高考相连,可见郗老师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称号,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又怎能舍得老师离开呢!出殡那天,多日炎热干燥的天气,竟然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就连老天爷都在为郗老师哭泣。
那年春节刚过,一天,同学打电话说郗老师患了肺癌。我放下案头工作,二话没说与同学一起匆匆忙忙赶往医院。哪曾想,我们找遍整个医院,连郗老师的影子都没看到。医生说郗老师只拿了点药回家养病去了。我们又立即赶到郗老师临时租赁的房子,正在引燃蜂窝煤炉子的郗老师,瘦黄的脸上一不小心抹了一道黑,显得更加沧桑衰老,一副病人模样。看到我们,郗老师微微一怔说:“你们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溢满了我的双眼,其他同学的眼圈也红了。
我们特意诚请郗老师去了海鲜饭店,点了他最爱吃的大虾。我们谁都没劝郗老师去住院治疗,因为所有的同学都明白,当了一辈子教书匠的郗老师根本没有存款,两个孩子都在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上班,自身生活难保,哪有钱治病呀。同学们打算给郗老师凑点钱,他说什么也不同意。郗老师诚恳地对我们说,那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希望你们最后听老师一次话。郗老师凭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地与病魔搏斗了半年后,恋恋不舍地走了,带着生活的贫穷,同时也带着“桃李满天下”的精神富足,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也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九七七年我上高中,郗老师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最欣赏我的作文,经常以范文的形式在全班阅读。郗老师还时常给我“开小灶”,借给我一些课外读物,扔下句“功夫在诗外”让我慢慢去体会。我深深爱上阅读与写作,郗老师才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自己的文字偶尔有幸见诸报端,可以说字里行间都凝结着郗老师的一番心血。一天,郗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在《齐鲁晚报》看见我的文章了,听口气比他自己发了文章还高兴呢!这以后,郗老师就把发有我文章的报纸留下来保存好。那年去看他,郗老师桌子上的一摞报纸里,肯定会有刊登我文章的报纸在里面。如今想起这些,好像看到郗老师仍然在看我的文章,并鼓励我好好写下去。
作为班主任老师,郗老师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学生们的饮食起居。七十年代末期,人们的生活还处于贫困阶段,物资相当贫乏,煎饼、地瓜就着咸菜,组成了我们的一日三餐。郗老师是公办教师,一般在食堂吃饭,主食是馒头或大米。郗老师经常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饭票,贴补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如今,已经当上高中校长的一名同学“受益”最多,而我虽然不是最困难的学生,但由于是郗老师的得意弟子,所以也跟着“沾光”不少。
郗老师还带领着我们开荒种菜。教室后面原先是一片荒地,课间休息,郗老师望着窗外的荒地对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乎,翻地、播种、浇水、间苗就成了我们班里的课外活动。夏天有绿油油的油菜,爬满篱笆的黄瓜、豆角,还有一垄垄的小葱。有时候,我们边干边吃,摘下黄瓜在身上一抹就送入口中,一根豆角与一颗小葱捋在一起,吃到嘴里不亚于现在的“肯德基”、“麦当劳”。秋末冬初,收获的一堆堆大白菜、胡萝卜、水萝卜,成为我们整个冬季的“美味佳肴”。校长表扬我们班带了个好头,我们则看着郗老师笑个不停。
那时候,学校经常停电,直到如今,我仍然怀念那些停电的晚自习。因为停电时,别的班级是一个人坐在讲台上念报纸,报纸旁亮着一盏玻璃罩子灯,讲台下面朦胧的灯光下,同学们有的交头接耳说话,有的则嬉笑打闹。而我们班,只要停电,郗老师一准端着盏玻璃罩子灯,急匆匆来到教室。除了解答同学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给我们读一些文学作品。老舍、朱自清、沈从文等大家的作品在郗老师的讲解下,文学的根基慢慢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十年浩劫,教育事业百废待兴。老师恨不能一夜之间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学生也巴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书本“啃”遍“吃”透。因此,那个时候,特别时兴数理化知识竞赛,有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高二那年,我去参加县里组织的中学生数理化知识竞赛,郗老师带队,另外还有一名物理老师。郗老师主要负责参赛选手的吃饭、住宿,还有比赛中的其他事情。我们一行五人(三个选手)骑着自行车,一路上还商量着这道数学题应该怎样解,那个物理或化学试验应该如何做。
那个时候,国民经济正处于复苏时期,从学校驻地到县城的教育局,三十多里路,有自行车骑就不错了。全县仅一个招待所,吃住条件相当差。记得当时郗老师不停地跑前跑后,一再交代食堂里的师傅尽量做些有营养的饭菜。一盘土豆丝,一碗绿豆芽,几个烧饼支撑着我们走进竞赛场。
竞赛结果,我们仨一个全县第三名,一个没名次,而我勉强进入前十名。当一本“爱科学”、一本“爱迪生”、一本“四角号码字典”捧着手里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台下郗老师赞许的目光。这么多年了,至今,我还保留着那本印有“全县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纪念”的四角号码字典。
一九七九年高考前一天,也许是雨淋的缘故吧,我晚上发起了高烧,脸通红,嗓子也哑了,躺在闷热的招待所床上直抹眼泪,担心自己的寒窗苦读,因病而付诸流水。郗老师见此情景,叹了口气,拿着雨伞走出了招待所,一会儿就拿着药回来了。郗老师给我倒好水,冷凉,然后看着我把药吃下,又帮我掖了掖纹账,说了句:“你可千万要好起来”就回房间了。其实,郗老师与我的担心是一样的,真的很害怕我因病而耽误了高考。第二天听同学说,其实,那一夜,郗老师根本就没睡着,满眼的血丝已经说明了一切。郗老师象父亲一样,关心着他的每一个学生,只是对我偏爱有加。
作者简介:刘素萍,笔名泉魂江韵。中国人民银行汶上县支行。文章散见于《齐鲁晚报》《扬子晚报》《武汉晚报》《生命时报》《知音》《演讲与口才》《博爱》《辽宁青年》《做人与处事》《中国金融文学》等多家报刊杂志及《金融作协》《山东金融文学》《江湖寻味》《扬州拾味》等多家公众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