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格林斯通,电影观后感征文获优秀奖作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农民院士》在全国上演,反响巨大。因为该片取材于真人真事,以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土地上,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为原型创作的。
2、做了几十年的科技工作,本该退休颐养天年的他却主动去找活干,而且干的还不是一般的活,啃的是扶贫的硬骨头,在条件艰苦的穷乡僻壤大山沟里一干就是五年,这在一般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有人认为他这样干图的是啥?这不可思议的事朱有勇却偏偏去干,因为他始终牢记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何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先进分子,就更应该站在高处,胸怀全局,以看到还有贫穷的群众自己也吃不下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祖国强大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所以他虽然退休了,还是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贡献自己的余热。
3、他把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虽然困难诸多,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难而上,他认为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4、他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
5、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他身上,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
6、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他不忘初心,扎根基层,苦心钻研的深刻体现。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后他曾说“这比拿多大的奖项、给多少钱都更让我高兴。”“能帮农民兄弟解决问题是幸福的事”。这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获得的一切荣誉。
7、经过中国工程院开展的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澜沧县特别是竹塘乡的脱贫攻坚成效已逐步显现。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人才帮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8、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朱有勇院士团队定点帮扶澜沧县脱贫攻坚的成果已一项项留在澜沧的大地上。
9、观看了《农民院士》影片让我深受启发,向他学习,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学习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土地上。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