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一点小事就暴躁的人是什么病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一点小事就过分生气烦躁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你有没有试过因一点小事就过度焦虑?
因别人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就郁郁不欢?
因别人做的事与你的预期不符,而失望生气?
那是因为你的情绪总是被外界事物牵引着,别人的言行总在左右着你的心情与思绪。《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把这些因他人言行而过度反应的情绪归纳为四种“情绪病”,认识“情绪病”与它的诱因,我们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的作者是阿尔伯特·埃利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心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他开创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心理临床疗法。
一、过度反应的四种“情绪病”
1过分烦躁:因一点小事而表现出恼火、沮丧、紧张或担惊受怕,比如因配偶一句无心之失的话,或因孩子调皮捣蛋,而表现出的极度不耐烦或发脾气。
2、过分生气:表现在对他人的戒备心,因他人的一些言语行为过度反应。比如,我曾经在商场看到一个年轻妈妈因孩子贪玩游乐场的玩具上肯走,而被掌掴。
3、过分抑郁:无精打采,一蹶不振,失去所爱的人,或失去工作。
4、过分内疚:把一件事的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内心长期沉溺在自责与悔恨中,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如何界定自己的情绪是否过份?比如:很多人因一些琐事打骂孩子,过后又充满自责,这个时候自己的内心知道打骂的行为表现是很过份的,作者埃利斯认为,85%的人都能清楚识别自己的反应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是不适合的过激行为,另外15%神经大条的人则需要别人提醒。
二、诱因ABC导致坏情绪的产生
埃利斯在书中提出一个理性的行为疗法:ABC疗法。
很多人认为是A决定了C,产生“如果他不是这样,我就不会这样……”的想法,但往往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去左右他人或某件事的发生,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比如: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这次考试考砸了而大发雷霆,而有的父母则不会,他们会耐心的给孩子讲解引导,希望下次能够取得一好的结果。同样一个事件,为什么父母们的做法会不一样,答案在于B,你的看法和感受决定了C的行为。
很多人的错误之处在于,想拼命改变A,认为孩子如果多用点心学习,我就不会这么生气;丈夫如果早点回来,我就不会跟他吵架,真正决定C的不是A,而是B,你的看法和感受直接导致了你的行为,所以改变B,也就是你的思维模式,才能改变最终的行为结果,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三种病态思维模式。
三、3种思维模式加剧了坏情绪
思维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如果我们的思维存在消极倾向,那一切就真的会向坏方向发展。
1.恐惧化的思维模式
把一切都想像成灾难性的结果,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的,这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万一……就会怎样”,比如:孩子30岁了还没对象,万一要一辈子打光棍怎么办?万一我赶不上这趟飞机怎么办?万一我这个工作做不好,领导会怎么看我?万一丈夫忘记了这个纪念日,他一定是不爱我了。
这些过分担忧的心态,喜欢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想,自已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变得沮丧、消极,对事情失去理性的判断,直接导致事情也难以取得一个理想的结果。
2、应该化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往往很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比如父母说“我们辛苦供你读书,你应该努力”,“你早就过了适婚年龄,应该早点嫁人”等等,这种“应该……”“必须……”“非……不可”的想法带来的压力,会让人觉得焦虑、紧张、难以放开心情。
一旦有这种思维,不止对自己严苛,会认为别人也理应这样,当达不到理想标准时,可能会影响个人和身边人的亲密关系,这种带有精神负担的思维模式,会让人觉得你难以亲近。
3、合理化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逆来顺受。会自找借口,把一些不合理不道德的行为合理化,
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软弱反应,不敢直面解决问题,而是用回避否认的方法来处理,因为逃避远比正视要容易得多。但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你始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没有机会成就任何事。
四、4个步骤摆脱坏情绪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是三大被坏情绪控制的方式,换个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排脱情绪的控制。
作者埃利斯在书中为我们指引了另一种思维模式:选择思维模式。
选择思维模式的意思是,你除了把问题“恐惧化”“应该化”“合理化”之外,换另一种给自己更多选择空间的思维模式,用“我应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开始,给问题寻找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帮自己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先用ABC理性行为疗来看清楚自己坏情绪的来源,同时启动四个步骤来帮助自己看清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一步: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C,我的感觉和现在的行为是否合适?
第二步:认真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否存在“恐惧化”“应该化”和“合理化”,结合自己、他人、和当时情形来审视。
第三步:如果自己的思维模式存在错误,该如何反击纠正这种非理性的思考方式?
第四步:做出更好的选择。
举个例子:最近乔总是与丈夫发生争吵,她觉得他总是忽略自己的感受,情绪变得过分生气和暴躁。
①乔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最近总是无端的发火,在丈夫身上找毛病,显得过分烦燥。
②她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现自己陷入了“应该化”的思维,认为丈夫本来就应该对她无条件好,应该时时留意自己的需求感受。
③这些争吵给丈夫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他采用了冷战的方式来对她,两人现在关系很紧张。
④乔发现了自己思维模式的错误和行为的不恰当,并开始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后,采用了沟通交流的模式来化解了她与丈夫之间的问题。
当乔开始反思、审视、并反击纠正自己的思维模式时,她开始变得理性冷静,并做出了更好的选择,走出了情绪的控制。
像乔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遇到问题容易过分情绪化,被坏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们很难改变事情和他人,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通过调整思考方式,不让情绪过激,才能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不让自己的情绪因他人言行而起伏不定,赶走不良情绪的控制,需要先改正自己的过度反应,人有情绪起伏,但因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或陷入焦虑,是不可取的。《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从学会改变思维开始来稳定情绪,从而改变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形成一种淡定、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OK,关于一点小事就暴躁的人是什么病和一点小事就过分生气烦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