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kfc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及和卖意面和牛排的肯德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春节放假回家,发现家楼下开了家肯德基。手机点餐时,引入眼帘的几张“自在厨房”的优惠券引起了我的注意:花椒鸡汤、烤全鸡、牛排……肯德基又在搞什么鬼?没错,这就是KFC刚推出二个多月的自在厨房。
2、自在厨房采用自助式销售,一个冷鲜柜摆在进门显眼的地方,在线下单、自助取货,基本不需要专门的员工。冷鲜柜中主要有牛排、炒饭/面、咖啡和其他饮品等。依托于KFC自有的配送体系,KFC的产品线有了进一步的延展。
3、2020年初疫情停摆的几个月,餐饮市场发生了严重的供需错配:
4、一方面,很多传统的餐饮巨头纷纷迎来“至暗时刻”:严格的防疫政策限制了堂食,而很多传统餐饮的烹饪方式又不能适应外卖需求;
5、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热爱美食的消费者都能在家里制作出可口的食物,这些被压抑的需求是导致解封后报复性消费的重要原因。
6、有没有一种折中的办法,既能让餐饮行业充分利用消费者对自身口碑的信任,同时又能让消费者不只是在餐厅才能享用美食呢?标准化速食食品或许是最佳选择。
7、一方面,现在的冷藏保鲜技术已经能满足相关需求。尖端的技术在部分品类的保鲜上已经能做到跟现炒食品类似的口味,这其实就解决了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口味问题。大家现在喜欢在外面吃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这些食物好吃。而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应用在速食食品上,可以减少他们对口味的顾虑。
8、另一方面,投入成本并不算高。速食食品依赖中央厨房,而成熟的餐饮品牌基本都有较为完善的中央厨房配送系统,以保证口味的一致性。在这方面,引入速食食品基本上不需要对已有的供应链做太大的调整,其实也是间接节省了成本。
9、面对疫情的反复以及诸多未知的变数,意识到危机的巨头们纷纷放慢了线下门店扩张的脚步,尝试往其他赛道去挤,而标准化食品则凭借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了很多巨头的目标:喜茶开始发力罐装饮料、西贝莜面村也推出了速食袋装面,只需要简单加工就能食用。
10、历来接地气的肯德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自在厨房”在小程序上线,线下数千家门店配合做好宣传及硬件准备,肯爷爷的决心可见一斑。
11、在中国市场,肯爷爷是非常接地气的:从最初推出老北京鸡肉卷,到后来早餐有了皮蛋瘦肉粥和炸油条等中国特色食物,而且针对中国人口味不断优化。到现在,肯德基在中国大城市的早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得不说这种本土化战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12、好多年前,肯德基和麦当劳就是很多商业追随的风向标,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说:肯德基麦当劳开到哪,哪里的商业氛围就会起来。这种商业地产价值在当时给我们的感受可能有限,但后来当这两家陆续上线了咖啡业务、早餐业务时,人们瞬间就感受到了这种商业价值的威力。在这两家的连锁店内,咖啡和早餐依托于黄金地理位置优势有了非常显著的增速。
13、这次自在厨房业务更是适合于当下国人消费习惯的项目。虽然自在厨房项目本身在选品和购买形式上还有很大的迭代空间,比如购买体验一般、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等,但是其门店的商业价值无疑又再次得到了放大。试想下:当肯德基的速食产品做得足够好吃、价格适中,而且你一出家门、办公室就能买到,你还会轻易拒绝它么?
14、如此看来,这项业务最终被大众接受也只是时间问题。
15、肯爷爷是为了卖速食食品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远不止这么简单。
16、在我看来可能是踩着速食食品的东风,培养新一代年轻人的饮食消费习惯,让肯德基再活在新一代人的记忆中。
17、不妨回顾下肯德基是怎么成为一众80后的回忆的吧:肯德基于1987年来到中国,最开始的一批顾客,也就是七八岁时候的80后,现在大多数也已为人父母。80后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吃KFC和麦当劳早已成为平常之事,这两家企业真正实现了两代用户的培养。
18、再辉煌的历史都有落寞之时,虽然薯条汉堡现在仍然卖得很好,但肯麦两家提供的传统食品常常被冠以“垃圾食品”之名,备受质疑。如何打造健康食品,顺应时代东风,继续培养下一代消费习惯,再去影响下一代人,就是肯德基现在要做的事情了。
19、肯德基是商业成功的典范,它的经营策略和商业远见值得很多企业学习。
20、在这个时代,培养年轻用户、提升用户黏性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这点,只专注于眼前利益。虽然我很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但我更愿意看到影响中国下一代人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