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大地之环军需官在哪,以及在商丘的历史上与现代都有哪些名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当年的茶马古道在哪儿,有何作用
茶马古道是指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境的茶马互市,兴与唐宋,盛与明清!其两条主要路线是川藏和滇藏,延伸到境外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境内以及西亚,红海海岸,都有马帮的足迹!
茶马古道可以说是成千上万马帮,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开辟了一条通往境外的商贸之路,在高原雪域上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锻炼了他们非凡的勇气和生存能力,成就了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仅仅是贸易商人,也是茶马古道的探险家,更是中华民族的无所畏惧的魂魄!
留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应该能对那条通往境外的生命之路感到敬畏,历代中华儿女对茶马古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记忆和崇拜,他们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的精神,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永远闪耀着中华民族的荣耀和光辉!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中写到:“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茶马市场多么繁荣。马帮,古道,赶马人,沿途风景与危险,写满了岁月的苍凉与无奈,仿佛一部传奇,记载着他们坎坷得一生,也记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生存精神!
茶马古道是一个特殊的称谓,不仅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儿女的精神支柱!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了汉中;最终结局是在248年去世。
王平是在军队中长大的,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多,大概10个左右。
东汉后期,不像现在军队中十分注重军官的文化素养;那时候,只要能打胜仗就可以提拔当军官。
但是,王平很有思想,他自己会主动学习。
王平叫人朗读历史书给他听,听过后,能够明白主要意思;
王平根据听过的历史书,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符合书中主旨。
王平写总结的时候,都是自己口述,让别人代写。他的每一篇战后总结都有深刻道理,对战争取胜很有帮助。
正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平很谨慎,与别人交流谈话从来不开玩笑,他担心玩笑不当造成误会。
王平最大的缺陷是轻视自己、自信不足。
最大的缺陷,也正是最大的优点:王平自信不足,所以思考很多;猜疑别人,所以,一旦信任谁、谁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心中的圣人。
王平降蜀后,最佩服诸葛亮,所以,王平的后半生就是受诸葛亮灵魂指挥而行动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王平在蜀汉中的来龙去脉。
听诸葛亮命令,崭露头角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王平很听话,诸葛亮便带上王平。
马谡主动要求去守卫街亭,诸葛亮想起来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
诸葛亮对马谡很不放心,希望做事稳重的大将做马谡的副将,王平愿意。
诸葛亮一再交代王平:遇水扎营、失利布阵疑兵。
马谡太任性,认为自己在兵书中学了很多知识,尤其有一条记得很牢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是快速取胜的法宝。
马谡率领军队来到街亭,找了一处远离水源的山头高地,打算安营扎寨。
先锋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与诸葛亮的交代恰好是背道而驰。
王平不断地、反复地规劝马谡,千万不要在山上驻扎。
可是马谡坚决不听,最后把军队驻扎到山头。
曹魏大将张郃率领大军来到街亭,观看地形地势后,将马谡驻扎地山头牢牢包围,尤其是彻底切断水源。
因为王平一直对马谡的布阵耿耿于怀,蜀军离心离德,即使马谡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让蜀军齐心协力,反而导致蜀军不战自乱。
张郃对马谡军队发起进攻,势如破竹;马谡军队溃不成军,四散溃逃。
唯独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失利布阵疑军。
王平将自己率领的1000多士兵占据一处有利的位置,命令士兵大力擂鼓造势。
张郃怀疑蜀军有大的埋伏,故意诱敌,所以,不敢继续进攻。
王平抓住战机,以自己的军队为核心,把四散溃逃的蜀军聚拢起来,并且顺利回到诸葛亮军前。
诸葛亮听取败将们的汇报,根据功过进行奖惩。
马谡、张休、李盛等大将不听丞相安排,全部斩首。
王平牢记诸葛亮的密令、谨遵诸葛亮的部署,虽然没有扭转大局,但是,减少了损失,而且能把2000士兵安全带回军营,应该奖赏。
诸葛亮拜封王平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职位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获得升迁的将军,根本原因是王平听诸葛亮的话。
扛诸葛亮大旗,稳定局势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魏延被任命为前锋。
进军途中,诸葛亮病情越发沉重,秘密与长史杨仪等人,安排退军事宜,诸葛亮特别安排魏延在最后压阵。
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听指挥,随他自便。
诸葛亮死了,蜀军不敢发丧。
杨仪等人准备退兵,并且安排魏延断后压阵。
魏延十分生气。他觉得丞相死了,应该继续进军,因为还有我魏延,魏延有能力取得胜利。
魏延要求继续北伐。
杨仪坚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继续退兵。
魏延与杨仪意见冲突,两人在军中大吵大闹。
大部分将士都跟随杨仪不慌不忙后撤。
魏延带领少数亲信,快速感到杨仪大军前面的南谷口,准备用武力拦截杨仪。
杨仪命令王平上前抵御魏延。
王平心想,这是内讧,无论谁胜谁败,对蜀军都是致命的损伤。
王平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威望,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
但在阵前,不听从杨仪的命令,将会导致更大的内乱。
王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仗而让魏延退却。
王平想到了诸葛亮,他要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使得一触即发的大战、扼杀在萌芽状态。
王平打马来到魏延军前,大声呵斥道:诸葛丞相刚走不远,你们就敢胡作非为!快快回到大军之中。
将士们听到“诸葛丞相”,便纷纷从魏延身后离开,回归杨仪大军之中。
魏延看看只有自己儿子等少数几个人跟在身后,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回汉中。
杨仪命令马岱追杀魏延。
在生死关头,王平扛起诸葛亮的大旗,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稳定了诸葛亮刚死、即将动乱的蜀汉局势。
王平凭此功劳,再次获得升迁。王平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并以安汉将军的身份辅助吴懿镇守汉中,不久,晋封为安汉侯。
王平成为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重要大将,并且正是王平,有延续了蜀汉江山。
用诸葛亮计策,延续江山
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三万汉军镇守汉中。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6万魏军进攻汉中。
面对5倍于自己的强敌,大将们都很惊恐,有人建议暂时放弃重要的隘口,单独守卫城池,等援军到来,再一起去把关隘强夺回来。
王平不同意他们这种冒险做法。
王平分析:援军赶到汉中,需要行军1200里;魏军占据关隘,汉中就保不住了;汉中失守,蜀汉政权就会很快被消灭。
王平继续分析: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把守兴势;我率军作为后盾。我的军队机动灵活、根据形势需要可攻可守。在这段时间中,魏军进攻不会太顺。
王平说:在我们抵挡不住的时候,援军正好赶到,前后夹击,可以打败魏军。
王平的这次作战风格,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作风:布阵疑兵、稳中求胜!
前军在兴势守卫期间,王平的军队在后方运行,让魏军看到,蜀军好像有大军埋伏。
魏军当然不敢急功冒进。
王平率领的蜀军,终于赢得了宝贵的后援时间。
按照王平的计策,魏军正在犹犹豫豫的时候,蜀军的增援部队接连不断赶到兴势。
受到不同方向进攻的魏军,很快被打败,狼狈逃回。
后来还有反例,验证了王平完全正确。
王平已经掌握了诸葛亮军事思想的精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只能使用这样的计策。
兴势大捷胜利后,蜀汉政权继续存活19年。
王平用上了诸葛亮的计谋,延续了刘家的蜀汉江山。
248年,王平年老去世,他的儿子王训继承爵位。
王平一生平稳、谨慎、善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青州有哪些名人
青州
属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
青州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青州古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名人:1、杨应奎杨应奎(1486~1542)字文焕,号渑谷,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回族,为明朝进士,历任仁和县(今杭州)知县,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临洮府(今甘肃)和南阳府(今河南南阳)知府,临洮境内驿站环境恶劣,驻守官兵疲惫,时常误事,杨应奎认真整顿,调节兵备,兴修水利,引洮河水灌田,并建水磨。百姓得利,齐声赞誉。在南阳正值饥荒,他致力救灾,救数活万人。又筑陂堰灌民田。两府府志皆出自他手。临洮为他树立“去思碑”,南阳为他立生祠祀之,以表崇敬。
杨应奎幼有大志,平生博览名臣之著,常以宋臣范仲淹为楷模。嘉靖中,因遭受奸臣诬诟,被罢官回家。后在益都城内建宅院,名为“后乐庄”,庄内有“后乐园”,以此教育后人学习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精神。他还编写《杨氏世谱》,传承后人,为青州回族的形成留下了重要史料。
2、刘珝刘珝(1426~1490)字叔温,号古直,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进士,历官编修,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弘治三年病逝,谥文和。
刘珝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著有《青宫讲意》《古直先生文集》等。
弘治皇帝御赐祭联:忠禆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
弘治二年,奉旨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莅威视察时,将威海卫等卫所的城池及墩堡整饬一新。他的功德感动了威海卫及周围卫所府县的官员和兵民,自愿捐俸修建环翠楼作为纪念。委托总督备倭将军姚升,请求优礼在家养老的刘珝为环翠楼作记。是年刘珝已64岁,欣然写下《新建环翠楼记》
3、燕肃燕肃(公元961~1040)字穆之,一字仲穆,一署上谷。
燕肃少孤贫,巧思过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他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创造发明。
著有《海潮论》,并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善画山水寒林,与王维相上下,在京师太常寺、翰林学士院作屏风画。其作品有《春岫渔歌图》《夏溪图》《春山图》《冬晴钓艇图》《寒林岩雪图》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山居图》纨扇,图录于《宋人院体画风》。
燕肃为官廉明,处事明审,恢复死刑可以上诉中央这一制度,王安石写诗称赞: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称他为“仁人义士”,欧阳修称他“为人宽厚长者”。
4、杨秀珍杨秀珍(1909~2008)原名牛岭先,山东青州人。我国“五四”运动后,誉满画坛的少数女画家之一。曾任山西大学艺术系教授,山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等等。
杨秀珍特长大写意花卉和工笔草虫,笔墨精好苍润,刚柔相济,画风清新典雅,功力位居齐门女弟子之首。
1941年后,连续四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每次齐白石都曾为其题词落款20多幅画。在她画的《东坡观砚图》题词:秀珍女弟笔机畅雅,何异男儿,从古以来,书画一道,闺秀无能人,独后画学,当胜于昔也。
徐悲鸿曾为杨秀珍作品题曰:丹青可名世,齐老有传人。
青州名人何其多,他们的精神在这座美丽的古城里留下了不灭的历史印迹!
在商丘的历史上与现代都有哪些名人
20554
磨史作镜
10月13日
说几位商丘近现代名人:
1.孙殿英,河南永城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十二军军长,因缺乏给养,组织部队盗掘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因此闻名,事后全国群情激奋,要求惩办孙殿英。孙殿英用盗掘出来的宝贝上下打点权贵,加之乱世,最终不了了之。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反蒋,失败后被张学良收编。抗战后任新五军军长,1943年对日作战时被俘,旋即投靠汪伪政府。抗战后又投靠蒋介石打内战,1947年被我军俘虏,不久病死。
2.郑廷珍,河南柘城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军独立第五旅旅长,陆军少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主动请缨抗日,并向母亲表达了不打败日寇绝不生还的决心。1937年11月在忻口战役中,不顾警卫劝阻,亲临一线指挥观察敌情,被日寇机枪扫射牺牲。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陆军中将军衔。一同牺牲的还有军长郝梦龄等高级将领。1983年郑廷珍被评为烈士。2014年,民政部公布首批300名著名抗战英烈名录,他名列其中。
3.任长霞,河南商丘睢县人,中国警察界著名英模人物,被称为女神警。2004年4月14日,时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的任长霞,在查办重大案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牺牲,年仅四十岁。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大地之环军需官在哪和在商丘的历史上与现代都有哪些名人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