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黑暗的假童话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丑小鸭真的是,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黑暗的假童话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孤鸟我们如何定义天鹅?
tobehappyortobeugly
清晨,终于艰难地爬起来,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至两眼发黑,果真就是:撸铁撸得欢,天天欺骗餐。而恰逢周四,肯德基的廉价炸鸡又要大放送,便约上友人不辞这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快朵颐一番。
黑暗童话饭间聊起了一个颇为经典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一只长得很丑的鸭子,自幼在同伴和周遭动物的欺凌和歧视下长大,直到某一天,平湖如镜,丑小鸭发现自己早已脱胎换骨,成了一只洁白无瑕的天鹅,扇动双翼,腾空而起。
这个故事流传之广,让那些出身低微,却有最后成功的人都有了“丑小鸭”这一代名词,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种温情而又奋进的情感,对于大多数生而平凡的人们,也给予了深刻的共情
然而,近些年有人品评这部童话故事时,却断言这是一碗毒鸡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暗童话和虚伪故事。其实细细思索一番,也不难提炼出个中的原由:因与果的逻辑。丑小鸭之所以变成天鹅,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呢?从生物学上说,就是其体内包含着成为一只天鹅所需要的所有遗传物质,通俗地说,因为它是两只天鹅的孩子,这是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之前情节的铺垫充分吗?它遭受了这些冷眼和不公,这些冷眼和不公激励了丑小鸭吗?然后它在这种激励下,自己织就了一副天鹅的羽毛,从而变成天鹅吗?显然不是。
依童话所言,丑小鸭遭受这么多的悲惨与它最后变成天鹅完全没有关系,这个推导既不充分,这个条件全无必要,只是恰巧发生在一个个体的时间线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事件罢了。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读了三个小时的书,终于等到了他点的外卖,然后饱餐一顿,因之,读书可以缓解饥饿。
这份外卖或许太过显眼,一般人都能看出,但丑小鸭却依靠折叠的脱氧核糖核酸,颇为隐匿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这样解读下来,丑小鸭这一个故事确实是黑暗文学,用一些逻辑脱钩的事件,向人们鼓吹无端的苦难。
而投射到现实中,就是一个出身显赫的人,不需多少努力就能一步登天,之于旁人付出百倍努力亦无法企及之境界,而那些生来是鸭子的人,直到死的一天也中是一只鸭子,无法变成洁白的天鹅。编造这种故事的人,其心可诛。
红色就是美味吗但说到此时,我们又不免察觉一丝端倪,倘若我们将“变成天鹅”视做所有禽类成功的目标,那么除天鹅之外的种群,就永无出头之日,而事实又非如此,鸡也有自己的快乐,鸭也有自己的幸福。
这世上快乐满足的人,也不见得就是最富有最显赫的那一群人,所以之前所说的“逻辑脱钩”“编造幻梦”云云,还有一个前提的前提,那便是对成功的预设。诚然,“成为天鹅”对于丑小鸭个体绝对是一种的成功,但并非普世的成功,而这种错误的预设,来源于我们片面的评价。
打个比方,一个名厨打造的一盘红烧排骨。一众老饕都赞之为珍馐美馔,这菜好吃应是公认的,无可指摘。一人观其颜色,见之红光艳艳,因此便言:红色,美味者也。以此推而广之,绿色白色黄色就算不上美味,可难道红色的塑料袋,也算美味吗?
常人都能知道,一道菜称得上美味,肯定是因为闻之馥郁芬芳,啖之齿颊留香。颜色——不过是悦目的表象耳,与美味与否并无直接的关联,所以定义成功也不能以一个指标而笼统论之。
说回丑小鸭变成天鹅,就意味着他成功地摆脱欺凌与歧视,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这种成功是具有特异性的,实际上,每一个成功的人,他们的成功也是不可能完全复制的。
又比如有一只鸭子,长得同样丑,更不幸的是,它骨子里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鸭子,那请问它能通过某一天化身天鹅来开始一段新的人生吗?不可能。而不可能的是这种路径,而非到达成功的境界本身。换言之,他可以变得智慧,变得强壮,一样能从鸭群中脱颖而出,获得其他个体的尊重。
我们的故事若从这一层看,丑小鸭这一故事就发挥了很好的精神激励的作用,相比这只相貌丑陋的“鸭子”。人的身上有更多的可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鹅”这一形象,可以视作人身上某种能力或美好特质的觉醒。我们应当相信它的存在,然后发掘它的所在。每个人都能变成天鹅,这无关血脉、背景、种族,只因我们是人。
对于“天鹅”多元化的改造,也能打通这则童话故事的逻辑链条。倘若丑小鸭不堪受辱,在某一个阴沉的清晨或午后,或自沉于湖中,或自缢于梁上,那它就永远也变不成天鹅,这是一种坚忍的力量,这个条件虽然不够充分,但绝对必要。
这是丑小鸭的故事
也是万万千千努力生活的平凡人的故事
OK,关于黑暗的假童话和丑小鸭真的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