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餐桌下他深深顶撞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餐桌下他深深顶撞以及一个顶撞引发的孝或愚孝的思考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家孩子快11岁了,前几天在饭桌上我们批评他没有规矩,因为他反手去端碗让我们觉得别扭和容易摔碗,但孩子跟我们抬杠,说他改了我们还批评他。我们成人有时候还真的会被孩子顶得发脾气,我也不例外。但,冷静后,父子终究是要去解决问题的,我跟儿子说的重点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人去给我们提点是一件好事,不然小节不注意也会酿成大错。
我们听过《弟子规》里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在教诲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去领受。父母责罚我们的时候,应该虚心接受,好好检讨,反省改过。父母有一分爱护我们的心,希望我们能够增长德行,才会教育我们、责罚我们。
当孩子“一言九顶”,顶撞父母时,我们做父母的(包括我)也需要反省我们自己对父母讲话是否恭敬?上行下效,假如我们对父母讲话不耐烦,无形当中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孩子如果问:“假如父母误会我们,也不解释吗?”我基本会这样回答——一个谦虚的人会懂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接受他人规劝的时候,人家讲了十句,其中九句是对的,你没有注意到,却立刻要解释那一句他讲错的,这样以后可能就没有人给你提建议了;人家讲了十句,其中九句是错的,你也要珍惜那一句对的,那一句可能让你受用终身。
这里讲个故事,孔子有一位学生叫曾参,非常孝顺。有一次他被父亲责罚,一气之下,父亲就拿起旁边的棍子打他,结果他被父亲打晕了。后来曾子去见孔子,孔子骂他不孝。曾子吓了一跳,我连跑都不跑,怎么说我不孝?孔子说:“假如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你就是陷父亲于不义。如果把你打死了,谁最痛苦?父母最痛苦,从今以后几十年的日子,他将如何承受痛苦的煎熬!”所以,孔子告诉曾子“小杖则受”,父母用小棍子打你可以接受;“大杖则走”,拿起大棍子时要赶快跑。处处替父母着想,就是学活了。
学问是要活学活用的,父母大多知道发脾气对自己身体不好,还是要管教孩子,是因为怕孩子不学好,怕孩子人生没有建立正确的人格、态度,宁可伤害自己的身体也要教育孩子。孩子如能体谅父母的用心,每次被教训之后,就想我一定可以再进步,要赶快改正过失,能有如此的心态,就能珍惜机会提升自己。
“须顺承”的“顺”,我们要理解。是不是父母所有的责罚与要求全部要顺从?这几十年当中,很多人觉得儒家所说的孝顺是什么都要顺,那是愚孝。讲这种话的人,可能连一本经典都没有从头到尾看一遍,圣贤绝对不是这种教学理念。“顺”有两种情况:父母所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要赶快记住去落实,这是顺;父母的责罚与要求错误时,不要当面顶撞,要懂得顺势而为,先退一步,等待好的时机再跟父母沟通,这也是顺。《弟子规》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中国人讲的孝顺,绝对不是父母所有的要求都照做,而是先要分辨对错,要用理智去孝顺。父母有过失,我们没有去劝,便是陷父母于不义,这不是为人子者应有的态度。
小结一下,古人小学时就学洒扫应对、待人接物,所以家庭秩序比现在好,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怎样说话,如何孝顺,从小就要开始言传身教了,对不对?欢迎您的评论,也欢迎关注,我们一起修齐治平。
关于餐桌下他深深顶撞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