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都流了这么多还嘴硬和嘴硬是发烧的前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嘴硬是发烧的前兆。前几天家属发烧了,我却没有发烧,于是一度认为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是无症状感染者。由于之前第三针加强针接种了不到30天,而且仅仅是打喷嚏的轻微症状,更是加深了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的妄念,逢人就吹嘘自己的“天赋异禀”,还以“梅超风”自居,嘴硬的可以!
嘴硬没几次,轻微打喷嚏的症状就开始加重了,开始流鼻涕,清汤鼻涕,身上还有些发冷,这个时候依然抱着自己是那“天选之人”的念头,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些风寒感冒药就好了。正好天也晚了,吃完药就睡觉了。
第一个晚上是最不舒服的。到了半夜可能是体温升高的原因,开始发冷,棉被裹了又裹,还是感觉凉飕飕的。心里知道离自己几米远的地方就有一床棉被,可是就是懒得下床。真是又菜又爱玩,辗转反侧捱到天明。
卧床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第二天一测温度,已经38.5了,秉持着不到39°不吃退烧药的观念,开始硬扛。加了厚棉被,准备了一大壶热水,正式开始对病毒的反攻。身体上的不适主要有头疼、腰疼、屁股疼、腿疼、眼睛涨不想睁眼,翻来覆去想找个舒服的姿势就是找不到,平躺、侧睡、窝着睡,都不行。还有未吃退烧药的缘故,体温只是升高,却并未发汗。此种情况下,休息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一天未下床应该是大多数发烧人的第一天度过方式。
认识的亲朋好友中几乎人人都发烧了一次。这跟抗疫政策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抗疫政策,想说的有三点:
放开是综合多目标中寻求“最优解”。随着病毒毒株的变异,传染力骤然增加,毒性降低,防控的成本大大升高,防控的收益却在减小。放开成了在“人民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的博弈中的最优解。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主动为之。
防疫政策转变的有点快,借用朋友的话说是:“白天说门外有鬼,晚上就开门”。大多数人和医疗机构对即将来到的感染高峰和用药高峰没有准备,突然的转向让许多人产生误导,认为就是一场普通的感冒,甚至还有人认为早阳早好;还有就是家中药物储备不够,才出现了早期有许多人买不到药的乱象以及医疗资源的挤兑。
保障工作跟进的挺及时,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关注到了用药需求,提出要保障药物的供给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另一方面推出线上医疗服务和巡诊医疗队,有利于高效有秩序的分类诊治。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动作,存在不足地方个人来看有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重症的区分别诊治不到位。大家都是惜命的人,有的人打个喷嚏就要去医院住病房,有的人病毒已经感人肺部却只能在家打点滴,当然,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在疫情中才有的,只是在疫情期间显现的更加明显而已。二是对于农村等医疗基础薄弱的地区重视度不够。农村有着大多数人口,相对较少和差的医疗资源,又聚居着体质较差的老年人群体,加上本身防护意识弱,农村就成了防疫长城中薄弱的一环。
希望大家能度过这次疫情,同时要注重个人的防护,让“杨康”“杨过”可以在大街上自由地散步,而让“王重阳”少一些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马二的小事。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都流了这么多还嘴硬和嘴硬是发烧的前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