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自我慰藉的小段视频,予心灵一抹慰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作者扶植计划第二期#
书香四溢,沁人心脾,闻之良久,慰藉人心
--题记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时代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人们也在不停追赶着时代的步伐,不分昼夜的争分夺秒。然而,短视频的兴起消磨着人们的耐心,“农药、吃鸡”的流行让人们失去了细细品味乐趣的能力,一个个热点话题的出现磨灭了人们沉稳的情绪……内心的焦虑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问题,谁都不想成为时代的弃婴,那么,在这个快速变换的时代里,人们正在失去着些什么?
东晋诗人陶渊明从小酷爱读书,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凌云壮志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恬淡心境,而且每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后来经历官场的狡诈与险恶,愤然辞官归隐田园,不再为世间的各种诱惑所动容,存着一身浩然之气过着“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陶潜的茕茕孑立、孑然一身的气概,都归功于藏在他心中的诗书。诗人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没错的,书籍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气质甚至容貌,也会不经意间端正你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为麻木,空洞的人心带来一抹慰藉,滋养心灵。
古诗词为干涸的心灵带来一泓清泉。在现实中有些话是不用费力与他人讲的,因为无论古今人们的情感总是相通的。打开一本古诗词,感受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细腻情感的描绘,细品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物喻人的巧妙,慨叹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深厚情谊,叹息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无人理解的苦闷。在古诗词的丛林中,仿佛找到了自己难能可贵的知己,向它诉说一段自己的侠骨柔情或与其聊聊自己平凡的过往,治愈自己不愿向别人展露的伤疤……
心灵的滋养当然也离不开经典的助力。在《三国演义》中会意魏蜀吴“三足鼎立”的盛况,在《水浒传》中领略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侠肝义胆,在《西游记》中体会师徒四人所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在《红楼梦》中了解宝玉与金陵十二衩的爱恨情仇。其实,阅读经典何尝不是在阅读我们自己,我们身边有着“桃园三结义”的挚友、生活中也存在着“怒杀阎婆惜”的冲动、经历着“三打白骨精”被误会的遭遇、体会着“黛玉葬花”的忧愁。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些许的不如意,有可能是学业中的“逆水行舟”、有可能是事业上的“屡屡受挫”、也有可能是爱情里的“心灰意冷”……但这些意难平似乎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给予了莘莘学子内心希望;《洪岩》中,革命者愈挫愈勇的意志是“上班族”的标杆;舒婷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舒婷对平等爱情的心绪。是啊,书中的内容好似你多年的老友,你为他敞开心扉,他为你排忧解难,焦虑的内心也变得平静,我想,读书的魅力就在于此了!
俯瞰这个时代,大家何尝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负重前行,不如我们先放慢脚步,用心去阅读一本书,让书籍化作一件风衣,包裹我们稚嫩的心灵,在心底积下足够的勇气,然后轻装上阵激昂青云!
这时候我们再想想,又得到了些什么?
关于自我慰藉的小段视频和予心灵一抹慰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