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腐肉 古文的问题,以及和战城南古诗改写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战城南原诗如下——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前几日,我注释了其中的梁字(见:不要迷信古人;),解答了很多人持续了很多年的疑问,但仍有人对这首诗的句子和主旨不清晰,这真的是悲哀。为什么研究古代文学的专业人士对古文或常识的理解、共情如此低下?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各行各业的现状,莫不是归结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种政治悲剧。
哀叹不如跬步,我来用更加通俗的词句,改写这首诗,以便于学者理解:
《征战南北》
战南方、战北方,
战死沙场不归葬,乌鸦秃鹫皆可餐。
灵魂尚且豪,乌鹫且听好:
英雄落尘土,尸首任尔辱,安能拂之去?
水声呜呜,蒲苇咽咽。
骠骑战死,驽马徘徊。
起栋梁以筑室,南向?北向?
前方将士死,后方钱粮催。
无钱无粮何以战?文臣变酷吏,百姓指骂死。
王叹无良臣,良臣焉能安民且主战?
王不思朝政,日夜战争,武将文臣终凋零!
注释:这首诗分两部分,分水岭是栋梁筑室一句。
前面讲的是前线将士不畏死,死后被乌鸦吃,意思是将士丢了性命,换来的是一群不参战的官僚(好战的帝王和主战派)。
后面讲的是后方筹粮筹款,哪怕是读了圣贤书的臣子也不得不沦为百姓眼里的酷吏,逼良为娼,哪里还有什么贤臣?做了好战君王的贤臣,必然沦为百姓眼中的酷吏。做了百姓眼里的贤臣,必然沦为好战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佞臣!
国王仍然在叹贤臣少。真的是少吗?帝王您要的是什么贤臣?跟随你一起打仗,筹粮筹款,搞苛捐杂税的那些酷吏吗?这些是百姓眼里的贤臣吗?
我虽然是栋梁,但我不能干这样的贤臣,也不能干这样的武将。对不起了,帝王。
好战的帝王,您自己从不朝政,从早打到晚,一直在战争,这哪能行啊?再好的武将文臣都会凋零,不是战死,也变成百姓的讨伐对象,被百姓唾弃!
需要强调的是,中间这个分水岭:栋梁筑室一句,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栋梁,国之栋梁,在这种战争期间,不知道该向何方?是跟随国君从事战争呢?还是远走他国,投向和平的国王。这里的南北,指的是朝南朝北,有深层涵义:朝北意思是拜见国王,表示臣服。朝南,意味着背叛,或自己成为国王,接受臣民的朝拜。这里面就存在臣服vs造反两种选择了。
原诗的这句分水岭: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且记之!
关于腐肉 古文和战城南古诗改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