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罪恶之家,以及罪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看了两部画风差别挺大,但内核跟风格都很相近的片子,一部是英式风格的《罪恶之家》,上流社会的一家人晚宴被突然到访的探长盘问关于一名自杀女性的事情,引出了该女子贫困又无助的生前时光,也让一家人懊恼愧疚之余又觉得事情诡异的难以解释。另一部是丹麦小成本的《罪人》,讲述了一名因枪击而调入文职的警察接到了一通疑似被绑架者的求救电话然后施以援手的故事。
两部片子场景都很简单,让笔者想起狙击电话亭,活埋和恐怖直播,前者就是六个人在屋子内对话,间或有一些关于死者生前与屋内人的接触,后者的场景布置更加简单,就是男主在报警中心不停地接打电话,偶尔会有同事来搭几句台词,仅此而已。
影片进行到后半段时,两场戏内的剧中人都不约而同的觉得事情和之前认定的事实不太一样。罪恶之家的上层贵族发觉出虽然这位深夜打扰他们的探长讲了一个年轻女性由于贪婪,嫉妒,淫欲,冷血,懦弱而最终走投无路的故事,虽然他们也没有对探长加之的罪名予以反驳,但是他们在确认死者照片的时候都是分开进行的,探长故意不让他们其中任何的两人同时看那张照片,加上探长的叙述中,这名死者换了多次名字,然后他们认定,这不过是把他们五个人分别对待五个女性的事情给编凑到了一起罢了,虽然这名探长奇怪的行径不足以用敲诈勒索等原因解释,不过只要没死人也就算不上什么事,于是,他们又放下了心里刚刚短暂背上的包袱,继续把酒言欢,歌舞升平了。
而这结尾处对于过错和原罪的不同态度也是两部片子在表达方向上的根本不同。前者注重讽刺和警示,后者强调悔过与面对。
男主由于多年身处一线,其警惕性立刻让他察觉出报警人的不安和恐慌,于是很快确定了电话另一头的女性被绑架,在了解够信息后,他立刻电联了分区警察,也是由于他多年身处一线,于是他安排了追踪和营救方案,不料却被分区警察以各自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为由给顶了回来。
明日将要上庭裁定自己未来命运的焦虑和担忧,妻子离去后的无助与失落,加上本来由于发生绑架而燃起的工作热情却被浇灭的挫败感,让男主无处发泄这混合又庞大的不甘,只能将耳机一次又一次地摔在桌子上。
缓过神的男主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希望借助其他警员的力量尽快弄清绑架的现状和原由,期间受挫被拒,不过他很快调整了回来,几番动作后,他基本摸清了来龙去脉,报警人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在家,更小的儿子却被该女子的前夫也就是现在劫持她而逃窜的嫌疑人给乱刀砍死。
不过,按照男主的提议而脱离险境的母亲打来的电话却冲刷了男主的所有思绪和神经。
这位聪敏,勇敢又对子女担心不已的母亲,却是名精神病,也是砍死小儿子的真正凶手。
男主愣了神,又回过了神,他劝阻了此时清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做过什么然后准备自杀的母亲,耐心地开导劝慰无果后,他把自己枪击的事情也就是每日上庭要受审的案子讲给她听。
然后两个人都意识到人都会犯错,也很可能会犯罪。
我们很多时候无法体谅别人的感受,因为我们漠视了他人,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因为我们忽略了事情的其他可能性。我们总是这样自说自话,犯了错,犯了罪,伤了人,害了人,却拿出种种冠冕堂皇又大义凛然的理由为自己的虚伪,自私,暴虐,愚蠢所开脱,辩解和回护。
然后拍拍屁股站起来,继续向前走。
然后重蹈覆辙。
我们什么时候能直面真相呢,无论是事情,还是人心。
我知道掩耳盗铃很轻松,我也知道道貌岸然很容易。
可那是错的啊,就因为是错的,所以才轻松,才容易,才能得蝇头小利,才能呈一时之快。
进步是很难的。
但影片给了我们答案。
男主在结局处白光透过来的门前驻足良久,影子拉的又浓又长,不过最终,他还是打开了那扇门。
罪恶之家和罪人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