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班长哭着说不能再深了0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班长哭着说不能再深了0以及士兵的班长经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剑客行者三剑客
题图/大唐三剑客
老王退役了。作为单位的新闻骨干,拿着厚厚一叠证书和厚厚的作品集。当然,老王在单位里可不仅仅是一个新闻骨干,还兼任着一个班的班长。同时,他的岗位经历里,还有代理排长的辉煌。这些经历,让他的当兵经历足够厚实,也收获满满。
总之,老王退役的时候是开心的,觉得当兵值了。但是等到他退役到家待安置的时候,通过和同年转业安置的军官的对比,让他曾经骄傲的心瞬间失落了很多,也让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骨干经历失色不少。
为啥?老王说他和一个转业安置的军官交流过。这个军官是一名营主官,同时也在一些重要岗位工作过,履历经历都很过硬。而和他不同的是,军官的这些经历特别是任职经历,都转化成为了退役安置时的加分项,真正的是当不当主官不一样。而且退役军人保障法里也明确,作战部队的团营连主官,是优先安置的。
而对比一下自己,老王就觉得吃亏多了:自己的当班长、代理排长的经历不但退役安置的时候没有纳入优先安置、重点保障的范围,而且连量化计分的规定中根本没有骨干经历这一内容,着实让人有些尴尬和感慨:都知道当骨干、当班长很辛苦,但是怎么没啥体现呢?
当骨干、当班长辛不辛苦,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都说班长是军中之母,其实从侧面也反映出班长的付出和牺牲。从新兵入伍开始,为师、为兄、为友,班长用自己的点点滴滴影响着身边的战士。而到了战场,班长又是最基础的指挥员,是士兵们最可信赖的主心骨,更是战斗胜利的保障者。
而很多的军官,甚至是将军,都有着当班长的经历。班长骨干的经历,给与军人的实在太多。我们可以在之前的战斗中,读到连队干部牺牲受伤,士兵特别是班长承担起指挥战斗责任的故事,让人感动更让人钦佩不已。
也正是因为当班长骨干的重要性,所以在士兵提干时候,“在推荐单位任建制班班长1年以上,或者是推荐单位专业技术尖子且在本专业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就成了一个重要条件。而原总参、总政《关于改革从优秀士兵中选拔培养基层干部办法的通知》中也明确,从优秀士兵中选拔保送对象,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衡量,择优遴选,确保质量。基本条件: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立志献身国防事业;中国共产党党员;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听指挥;一贯表现突出,军政素质兼优,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在推荐单位担任班长一年以上,具有一定的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高中或者中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2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放宽1岁;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可是这样硬邦邦、实打实的经历,在退役时戛然而止,没有给这些拥有特殊经历的士兵更多的帮助,似乎他们从来都没当过一样。
《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服役表现量化评分暂行办法》中,主要有服役年限计分、奖励和表彰计分、残疾等级计分等内容,对士兵在艰苦边远地区、海岛等艰苦条件下服役、在驻海外基地服役、参战等经历量化计分,但是没有班长骨干经历计分的内容。
《退役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办法》对获得军队功勋荣誉表彰,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的退役军官、退役军士按照计发基数一定比例增发退役金,但是依然没有班长骨干的内容。
还有,《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有优先选择安置地的条件,立功受奖、艰苦地区工作、特殊岗位服现役的经历都可以成为优先选择的资格,但是班长骨干也没有。
而《辽宁省安置上校以下指挥管理军官及专业技术军官考核赋分暂行办法》规定,担任过正团级单位、副团级单位、正营级单位、副营级单位、正连级单位、副连职单位主官的,分别计3分、2.5分、2分、1.5分、1分、0.5分。
……
也难怪很多像老王一样的士兵在退役安置的时候会感到失落和伤感,这落差绝对有些大。
也别怪这些班长们有些计较,也别说他们看得太重,这段经历让他们付出牺牲很多,自然也希望这份经历带给自己的荣耀可以延续到退役之时,转化为安置时的计分和优先。
有人问,既然艰苦地区、参战等经历,都可以在退役安置时得到体现和转化,为什么退役士兵的班长等经历不能像军官的主官经历那样得到展现和体现呢?
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骨干特别是班长的数量比较多。如果全部加分或者优待,就成了普惠制待遇让价值减弱。这一点可以参考保障法中,连主官没有获得安置优先资格的相关原因。
二是缺乏经验借鉴,缺乏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机制。如果可以加分,任职时间该如何规定,是累计还是现职?相关工作的研究探索和实际有些滞后。
三是对于骨干价值的认同,可能和军官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很多人对班长的地位和贡献认识不全不深不够,觉得班长再厉害也是普通一兵,现有的待遇规定足够。进而导致关注度不够,相关工作的主动性不足。
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剑客认为将士兵的骨干经历的“忽视”是一种遗憾,也应该成为未来士兵量化计分的一个关注点和改变方向。
正如一个士兵说的那样,将骨干的经历量化计分纳入优先优待的范畴,不仅仅是加几分的事情,更体现了对于这些士兵骨干价值和能力的认同,体现了对他们奉献和贡献的尊重,更可以树立良好的工作导向,让当与不当不一样、当长当短不一样。
那么未来如何将士兵的骨干经历和他们的退役安置待遇挂钩的?以下建议可以参考:
一是界定好骨干的标准。比如班长是骨干没问题,那么副班长呢?还有代理排长甚至代理副连长等职务呢?这些经历能不能纳入骨干经历的范畴,需要调查了解做好规定明确。
二是积极拓展适应范围。剑客认为如果条件允许,不仅仅是档案量化计分可以提现,还可以在退役金的发放、安置的优先等方面予以拓展,尽可能给与更多的帮助支持,让这段经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严格准入标准。剑客认为,既然是一个导向和激励措施,就应该严格准入标准,让有限资源得到最科学的使用。比如当班长成骨干绝不是有个命令就可以优待计分了,而应该设定一定的工作时限标准(比如2年以上,或者其他),达标之后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只不过,这样经历可以累积而不强求连续或者现职。
其实,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的士兵经历还不止骨干经历这一种。士兵的职级、学历等经历,也可以视情在退役安置时得到展现。剑客不是要求士兵的量化计分全盘军官化,和军官的一个样,但是如果能尽可能多的得到体现,也是一件好事,对于士兵的服役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关报道中说,士兵的量化计分办法也正在修订之中,希望剑客的建议能够给退役士兵的安置一些帮助,哪怕因此而多一分,也足矣。
关于班长哭着说不能再深了0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