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特殊交易完整播放,以及交易正式落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潮新闻记者朱承
6月8日,一单特殊的交易在浙江温州苍南落地。
交易双方为苍南县沿浦镇人民政府(卖方)和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买方),交易标的则是位于苍南县沿浦湾面积为31.4公顷的红树林在2016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十年时间的碳汇总量。
这意味着,浙江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签约正式落地,也是浙江在探索红树林的蓝碳转换成碳交易产品迈出的重要一步,是落实国家有关碳排放和碳交易政策安排的具体行动。
红树林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二氧化碳并永久埋藏在沉积物里,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滨海湿地海洋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浙江省作为红树林人工引种的北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红树林引种造林。
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调查数据,全省现有红树林312.5公顷,其中温州220.8公顷,台州91.5公顷,舟山0.2公顷。“如果按照红树林植被平均碳储量为1.09tC/ha,土壤平均碳储量115.26tC/ha,总碳储量为116.35tC/ha,则全省红树林碳储量约为36.3万tC,转换成二氧化碳的量为133.22万吨。”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次交易有助于培育浙江省蓝碳交易市场意识,对于明晰产权归属、健全交易模式,推动蓝碳资源的市场化进程都有助推意义。
“蓝碳固碳效果好,资源稀缺,属于高质量碳汇,当前市场上开发和交易案例极少,这次转让总价12万余元我们认为是值得的。”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自2022年起实现运营碳中和,在自身不断努力减排的同时,每年仍需要数百万吨优质碳信用抵消剩余排放,本次交易对于他们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鉴于当前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尚未重启以及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尚未备案,本次交易基于买卖双方公平自愿的原则,采用“期货”形式,签订购买协议。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和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备案后,再核定二氧化碳减排量,完成最终交易支付,并把此次交易纳入CCER体系当中,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本次红树林碳汇项目收益将用于哪里?记者从苍南县沿浦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他们拟继续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潮新闻+】什么是蓝碳?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在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蓝碳”概念,指出全球自然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中约55%由海洋生物捕获并固定储存于海洋生态系统,该部分的“碳”被称为“蓝碳”,即海洋碳汇。
在我国明确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蓝碳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相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绿碳,蓝碳储存时间长,平均可达到数百年,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认为是我国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最有潜力的生态学途径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特殊交易完整播放,交易正式落地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