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末世理想主义者,以及生逢末世理想主义者的挽歌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抗疫期间在家待着为国家做贡献,又看了一遍谍战剧《北平无战事》,剧情是早已熟悉的,人物形象也是了然于心,这一遍下来,对剧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又有新的认识。
对于国民党阵的蒋经国(铁血救国会里人称建丰同志)、曾可达、梁经纶这三个人,剧中着墨甚多,虽然建丰同志从来没有一个正面镜头,只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但给人的印象依然深刻;国军少将曾可达,作为深受建丰同志信任的少壮派中坚,为推行建丰同志的决策,意图挽救国民政府行将灭亡的历史命运不遗余力;满腹经纶的双料间谍燕大教授梁经纶,政治面目模糊不清,对国民党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建丰同志的币制改革能够顺利推动废寝忘食……
剧中此三人,作为反动阵营的少壮派领袖和骨干,在我看来,他们的心中,依然充盈着理想主义——意图通过所谓“一次革命,两面作战”,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苟延残喘做垂死挣扎。毋庸置疑,他们对党国忠诚无比,对民众的觉醒充满恐惧,对风雨飘摇中的不可知未来惶惶不可终日。
该剧的在豆瓣评分高达9.3,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抛开了脸谱化传统,并且深入人物内心,让他们也经历了内心从充满希望和激情,到遭受挫折最后心灰意冷的转变,纵观全剧,三人的心路历程,正是一曲理想主义者的挽歌。
逆潮流而动,结局实属必然。大潮流之下,虽然贵为党国接班人,建丰同志最终也只能颓丧承认“我们失败了”。虽然名列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新贵且深受小蒋器重,曾可达最后也只能饮弹自尽。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出身很一般,政治经验缺乏,却被委以重任,本身就是一场错误。
梁经纶最后时刻认清了时代潮流的不了阻拦,弃暗投明,才迎来了新生……他游走于黑白之间,双重身份,又有美国背景,还被剧里两个女的同时喜欢。但是他也是理想主义者,甚至为了理想不敢爱不去爱。他克制着自己的爱,隐忍着两个组织最自己的怀疑、利用。最悲哀的是看着木兰死在自己怀里,他看到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连无辜的青年、党国的未来都可以滥杀,他彻底动摇了。他怀疑起了自己所效忠的究竟是什么。币制改革的失败,他最终心底深处已经认识到党国无救了,连最后这块遮羞布都遮不住了,还不如把它扯烂。同时,他也知道凭他自己是根本救不了党国的。
梁经纶最后的醒悟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醒悟和行动,让何校长决定带他远走美国。他也愿意走,留下来做什么呢?
他们努力了,战斗了,失败了……丧钟为谁而鸣?结局早在开始时刻就已决定。可悲可叹的是,在时代大潮面前,判断错了方向,所有的努力终将徒劳无功,所有的逆潮流而动,终将被时代抛弃,甚至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关于本次末世理想主义者和生逢末世理想主义者的挽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