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月华倾天和月华如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辛丑中秋之夜晚,月出“斗牛”之间,徘徊“东山”之上,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来了,撩拔起人间万千思绪。昨晚真想在月光清辉中走进公园散步,赏月看景,听秋虫啁鸣,放松疫惫身心,无奈精彩的中秋文艺晚会与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牢牢捆束于我,只能忙中偷闲时不时从窗口望着皎洁悬空的一轮明月。十点后关了电视,我静静站在窗前心无旁骛赏起月来,它注视着我,我也认真的看着它,我们相互感受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挂。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月亮都着不尽相同的感情。千百年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薰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是美丽的、古典的,在不同人心里,月亮或是诗歌,或是童话,或是传说,或是散文,它总是与祖母、乌篷船、故乡、袅袅炊烟,与阿娇妹妹、嫦娥姐姐联系在一起。
翻开唐诗宋词,写月吟月颂月的诗词浩如烟海,不计其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伟岸雄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月照人,人怨月,人月合一,特别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终于在“照无眠”的明月中寻求到一种安慰,怀念情同手足弟弟苏辙之情得到慰藉,也顺便表达苏轼旷达的心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王维的落寂与孤独深深无奈之表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中秋佳节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与遐想;“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是孟浩然笔下月亮寄托着旅人的哀思,抚慰到他惆怅的愁心……
如今,灿若星辰的诗人们一个个消失了在时光的隧道深处,只把一个关于月亮的传统佳节留下来,只把一轮明月留下来,只把描写月亮的令人神驰遐想、叫后人乐此不疲传颂的佳句美文流下来。
看过中秋晚会、男团乒乓球决赛,在这万家灯火、举国同庆的美好节日,我浮想联翩难以成寐,我索兴坐起来在放纵心情,在不断联想,我以为这些诗人词人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他们一个个分明就站在时光的隧道里,站在了一轮明月之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血脉早已在我们这些同族、同祖人身上得到了延伸与继承,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传承吧。“千年明月照今世,明月曾照旧时人?”,是对月亮今世今生的最好诠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老先生说的真好。我们在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回到故乡,或邀请家人欢聚一堂,与家人一同相聚在那千古不变的大月亮下,畅叙幽情,共享天伦之乐,在这花好月圆之夜好好满足中国人对生活最美好的盼望……
写完此文已近子夜,夜已深,朗月高悬在天,月华如水,诗意月光给人许多感动与浮想。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月亮,那是属于我旧时的月亮,寄托着一个游子的无尽的乡愁。又转而一想,要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举国体制,要不是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不是成千上万个医护人员、志愿义无反顾逆行奉献,要不是广大人民群理解支持配合,能取得抗击德尔塔病毒的全胜吗?若败,则家破人亡、尸行遍野民不聊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今晚这样安宁温馨的良辰吉日吗?不想了,睡觉,明天是工作日,得养精蓄锐上一天少一天即将退休之班。(9月22月晨)
好了,关于月华倾天和月华如水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