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马踏飞燕阅读答案的问题,以及和马踏飞燕课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马踏飞燕典故
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
马踏飞燕和鸳鸯啄米是什么意思
马踏飞燕和鸳鸯啄米,指恋人之间甜蜜而密切的关系,犹如只有一只马脚可以踩在飞燕和鸳鸯上,他们像饥饿的家伙一样争抢着米粒一样温暖而又舍不得分开。
马踏飞燕课文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它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闻天下,受到人们的赞美。
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怎样表现它的速度之快呢?艺术家构思奇妙,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艺术家匠心独运,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这样就把“快”具体化了,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真跑得快啊!马蹄踏在飞燕上,飞燕竟安然无恙,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怎样都能保持平衡?这是一个难题。艺术家有意使马的头和颈往后收缩,让重心尽量后移;同时使踏燕的后蹄尽量前伸,让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正好在一条垂直线上。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两条腿和扬起的尾巴,不仅使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马的造型更加优美。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这篇课文描述的便是我国古代的艺术精品——铜奔马。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健壮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龙燕背上,龙燕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将一匹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马踏飞燕全文解释
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这里有一位镇守张掖的长官张先生。张先生的官职为“守张掖长”兼“武威太守”,也就是全面主持张掖军事工作和武威行政工作的最高长官。这位守张掖长卒后,陪葬极为“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是一座大型砖室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即使此墓被历年盗毁多次,但在它的最后一次发掘中,在长度不足20米的墓穴中还是挖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陪葬品两百余件;铸造极为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多达99件,此阵势足可想见张将军出征或巡视时壮观的场面。
就在车马仪仗队的最前列,有一匹器宇轩昂、急速飞驰的骏马,其前肢两蹄和后肢左蹄呈腾空状,后肢右蹄踩在一只飞鸟之上。可见,这是张将军最为得意的一匹领头马,快速奔跑在队伍的最前列。
“马踏飞燕”的名字由来
此马刚刚出土时并未受到足够多的重视。真正认识到这件铜奔马文物价值的,是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
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代表团访问甘肃时抽空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陈列。当郭沫若看到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身长45厘米、高为34.5厘米的领头马时,他眼前突然一亮,并叫工作人员拿出来让他端详。郭沫若认为这匹铜奔马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并欣然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
关于马踏飞燕阅读答案,马踏飞燕课文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