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长谷川萌 番号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谷川萌 番号和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个日本军队的支队,总计拥有多少官兵,为何很难被全歼
武汉会战期间,日寇第11军编成内有个“波田支队”,推进迅速,作风凶悍,由日军“台湾守备司令部”所辖之第1、第2联队、山炮兵联队和卫生队、汽车队和输送监视队(辎重兵)共14000余人组成(内含部分台湾籍士兵),以支队长波田重一少将命名,曾经攻克长江天险田家镇要塞,1938年10月27日该部占领汉阳,支队长波田随即因功晋升中将,出任第19师团长,货真价实的罪恶部队,暂不多评。(抗日名将张自忠)
日军的支队并非正式编制,而是为了特定战役任务临时组建的混成部队,类似于纳粹德军二战后期的“战斗群”建制,兵力规模则在师团以下、大队以上,具体编成根据战役需要设定,一俟战役结束即行归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正因为是临时组建,因此没有正式的序列番号,多以部队长的名字称谓,比如这个波田支队在之前的淞沪会战期间,指挥官是重藤千秋少将,所以1937年8月称“重藤支队”,武汉会战后波田高升,新任指挥官为饭田祥二郎少将,1939年则改称“饭田支队”,再以后整编为“台湾混成旅团”,就不再是临时性的支队了。
第五师团在华北作战中,也曾经抽出第9旅团加强后组成“国崎支队”,南下参与南京大屠杀。
(南京防卫司令唐生智)
在与国民党中央军的大规模野战中,日军的“支队”基本为旅团甚至加强旅团级的兵力,主要原因是日军在华兵力不足、占领区广大,有时完全抽调一整个师团参战颇显力不从心,于是就将担负占领军任务的师团抽调精锐组成支队配属给主要战役方向。
比如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第11军司令园部和一郞将驻宜昌的内山英太郎第13师团的早渊旅团抽出,加强炮兵后组成“早渊支队”配合第3、第6等主力师团南犯长沙,被九战区薛岳和六战区陈诚联手打将回去之后,早渊所部又重新归建第13师团,支队名字取消。此战期间同时还组建了荒木、江藤、平野等支队,多是从华中和华东各师团抽调兵力组成,以弥补进攻兵力的短缺。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方先觉)
而在与华北的八路军或国民党杂牌军的作战中,由于对手的强弱不同,日军又经常以一个联队或几个大队为基干组建负责扫荡任务的“支队”,此间兵力和火力都大打折扣,配属的炮兵等也较弱。比如由关东军组建增援华北的“大泉支队”,只是以第2师团的一个大队加强部分骑兵后组成,兵力不足1500人,支队长大泉基少佐;再如由独立第三守备队抽调精锐组成的“堤支队”,也不过是堤不夹贵中佐指挥的2000来人,兵力火力肯定低于一个旅团。
因此,日军的支队在正面战场是比较难啃的,基本是旅团以上师团以下的兵力,综合战斗力足可对顶中央军的一个军,支队长军衔至少是少将或大佐,确实难打;在抗日敌后战场则是大队以上旅团以下的兵力,整体战斗力不如中央军的一个师,支队长军衔从少佐到大佐,完全根据基干部队的规模决定,并非庞然大物。
如何评价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在20世纪初,设计制造的一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级纯日本血统的战舰。该级战列舰,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期间,日本最为强大的战列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
长门级战列舰
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高航速重火力的战列舰,以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量来补充数量的不足。长门级战列舰,装备了8门45倍径410毫米主炮(在大和级的460毫米主炮出现之前,长门级的主炮口径,是全世界最大的),四座主炮塔在舰艏与舰尾采用背负式布置。主炮仰角达到30度,射程达到30公里。20门50倍径140毫米副炮,安装在顶层甲板与上甲板之间。
长门级装备的45倍径410毫米主炮
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上层建筑。为远距离观测以及指挥的需要,该级舰采用了七根支柱支撑的高大樯式桅楼,顶部设射击指挥所。另外舰艏的外形也很特别,设计了独特的勺型舰艏(为了对付链系水雷,勺型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
随着战列舰主炮射程的增加,长门级在装甲方面设计时,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的防御装甲。
长门级装备的50倍径140毫米副炮
长门级战列舰拥有当时战列舰中最快的航行速度,最高航速可达到26.7节。日本海军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的航速是23节。(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长门号搭载救灾物资全速赶往东京湾。不过到了日本远州滩海域时,正好遇到英国皇家海军级轻巡洋舰派遣号,为避免最高航速被外国军舰知道,长门号因此放慢航速,比派遣号慢驶进横滨港)
由于之前的日本战列舰,要不是英国设计的,要不就是基于英国设计更改的,所以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级纯日本血统的战列舰。该级舰是旧日本海军中最具代表性,也为当时日本国民最熟悉和喜爱的战列舰(当时长门号知名程度已经到了小学生都知道和喜欢的程度,如果问小学生最喜欢的战列舰是哪一艘,大部分几乎会立刻回答是长门号,同时如果有写生军舰的机会也会以该舰为首选)。
长门级战列舰
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长门级被视为重要性仅次于大和级的主力舰,日本军方对使用它非常谨慎,一般很少参加战斗。因此长门级首舰长门号成为二战结束时,唯一幸存且可以使用的战列舰(二号舰陆奥号,也并非是在战斗中损失,而是在泊地爆炸沉没,后来怀疑是让储备的炮弹殉爆炸沉)。
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
二战时日本一共有16个军衔级别,其中9个是军官等级,由上至下依次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之后的7个军衔由上至下依次为准士官,曹长,军曹、伍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杉山元(自尽于1945年9月12日),陆军大将军衔,“叁个月内征服支那”、“五个月内荡平东南亚”的提出者,先后担当陆军大臣、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等重要职务,无论是于中国战场还是东南亚战场都对屠杀平民、俘虏负有主要责任,于战后自杀。
筱冢义男(自尽于1945年9月17日),陆军中将军衔,战前多从事外交方面的活动,先后担当过驻德国、匈牙利、奥地利使馆武官,二战期间为陆军士官学校校长,后为第一军司令官于卸任后编入预备役,于战后自杀。
安达二十叁(自尽于1947年9月10日),陆军中将军衔。
寺本熊市(自尽于1945年8月15日),陆军中将军衔,名为陆军将领实为从事航空部门的工作(由于日本当时空军没有单独编制,多奴属于海陆军),曾任职于浜松陆军飞行学校,并担当第二飞行师团师团长、第一航空军司令官,最终以航空本部长的身份迎来战争结束,并于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后自尽。
牧野四郎(自尽于1945年8月10日),陆军中将军衔,历任第五军参谋长、陆军预科士官学校校长、第十六师团师团长等职务,于菲律宾莱特岛作战期间所属第十六师团溃煺战败,承担其责而选择自尽。
安达二十叁(自尽于1947年9月10日),陆军中将军衔,历任第叁十七师团师团长、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长、第十八军司令官,战争临近结束仍旧指挥第十八军困兽犹斗,兵发出了“全员牺牲报国”的口号最后一战,战争结束时其摩下第二十师团(编制二万五千人)仅有不足八百人存活。安达中将本人也于被俘后自杀身亡。
安藤利吉(自尽于1946年4月19日),陆军大将军衔,台湾第十九任总督,也是日治时期的最后一任总督,任职第十方面军司令官期间战争结束,并于关押于监狱期间服毒自尽。
牛岛满(自尽于1945年6月22日),陆军大将军衔,“陆の牛岛,海の田中”其中牛岛所指的就是日本陆军最后一位陆军大将牛岛满,冲绳战役期间所率第叁十二军不敌美军,于战败后切腹自尽。
纳见敏郎(自尽于1945年12月13日),陆军中将军衔,先后担当宪兵部本部长、陆军宪兵学校校长等职位,战争的最后一年调任第二十八师团并驻扎于冲绳,终战诏书发布后同高田利贞陆军少将、加藤唯雄海军少将代表西南诸岛日军同美国第十军司令官史迪威上将签署投降协议,得知被列为第叁批A级战犯后选择自尽(同期人员包括広田弘毅、畑俊六、大川周明等人)。
田中静壹(自尽于1945年8月24日),陆军大将军衔,曾先后担当过墨西哥和美国的武官,早于上海事变期间就参与过侵华活动,二战爆发前始终担当宪兵方面的职位,后接替本间雅晴担当第十四军司令,并于任上迎来战争结束,后于司令部选择以手枪自尽。
吉本贞一(自尽于1945年9月14日),陆军大将军衔,早期曾任职于驻法国使馆,始终活跃于参谋阵线,先后担当过第十一军参谋长、中支那方面军参谋长、关东军参谋长等诸多参谋职位,战争结束前身为第十一方面军司令官兼东北军管区司令官,战后自尽。
冈本清福(自尽于1945年8月15日),陆军中将军衔,陆军大学校毕业后担当南方军总参谋长职位,后被派赴欧洲从事同德国、意大利之间的军事联络,最终任职于驻瑞士使馆武官,战败后自尽于瑞士苏黎世。
阿南惟几(自尽于1945年8月15日),陆军大将军衔,旧日本陆军最后一任陆军大臣,早先曾担当兵务局、人事局局长等职位,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在战争最后时刻仍旧报以希望同盟军一决死战,得知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后自尽,值得一提的是阿南惟几的儿子阿南惟茂却积极从事中日间的交流活动,并于2001年至2006年担当日本驻华特命全权大使。
长勇(自尽于1945年6月23日),陆军中将军衔,随同中支那方面军参与南京攻防战,并以“ヤッチマエ”(口语中的处死)的口吻蔑视中国战俘的生命,其后先后担当第二十六师团参谋长、第二十五军参谋长等职位,晋升陆军少将后派赴至太平洋战场,战争末期随同牛岛满的第叁十二军驻守冲绳,战败自尽。
山田清一(自尽于1945年8月15日),陆军中将军衔,炮战学说出身的山田早先曾担当野战炮兵学校教官,晋升少将之后派往太平洋战场负责南方军的燃料补给,于驻守印尼斯兰岛期间迎来战争的结束,并且因其“橘丸事件”的自责而选择自尽。(橘丸事件: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最大的成建制被俘事件,受其牵连的高级将领包括南方军参谋总长和知鹰二中将、第二军司令官豊嶋房太郎中将等,均被判处重労働。)
藤冈武雄(自尽于1945年6月22日),陆军中将军衔,中日战争初期曾随步兵第七联队参与侵华战争武汉战役,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晋升为少将,并先后担当台湾军兵务部长、独立混成第九旅团长、第六十二师团长等职务,战争末年被晋升为中将军衔并率队参与冲绳战役,期间因嘉数高地的战斗失利并兵损过大而于撤煺的途中自尽。
水上源蔵(自尽于1944年8月4日),陆军中将军衔,毕业于陆军戸山学校,四一年以陆军少将的身份担当第五十四师团兵务部长一职,又于四叁年调任步兵团以团长的身份参与缅甸战事,曾一度给予盟军重创,最终于密支那地区面对二十余倍的盟军(中美英)死守防线达八十余天,眼见获胜无望后组织敢死队做最后的抵抗,虽然水上源蔵本人抱着一死的决心但是对其手下却说出了“みんなの身体は、それぞれご両亲のいつくしみをうけて育ちあがった贵重なもの、それを大切にとりあつかわぬ国はほろびます”这样的话语(大意就是:你们要为了父母活着,不要陪着国家一同灭亡),当然最后水上本人依旧选择了自尽,被特晋为陆军中将。
长谷川萌 番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长谷川萌 番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