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海洋濒危生物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海洋濒危生物的知识,包括2020年十大濒危物种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世界十大濒危贝壳
1砗磲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成年砗磲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
砗磲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
2象拔蚌
象拔蚌也叫皇帝蚌、女神蛤,海产商品名称“象拔蚌”。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
这种蚌中文以形取名,称为象拔蚌,因为有一条长长的虹吸管或颈项,从一个庞大椭圆形贝壳中伸出来。由于其体积庞大并享有声誉,最近在北美洲市场又称为帝王蚌,属于双壳软体类动物,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洞穴类蛤蜊,同时象拔蚌的寿命很长,往往存活超过100年。
03黑金鲍
说到鲍鱼,黑金鲍是鲍鱼界的极品。在全球食材中,黑色的食材并不鲜见,但是黑色的鲍鱼就少见了,而新西兰黑金鲍是其中之一。
打开外壳,可见其肉色,其足部呈黑色,通常一只黑金鲍生长到可捕捞的最小尺寸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因常年吸附在新西兰海底火山质岩石上,壳表面堆积了厚厚一层粗糙岩状物,时而还长有海草。其肉足表面形成了含有大量矿物质的黑膜,此黑膜内富有独特的鲍灵素、鲍鱼多糖。
4金星蛤
普拉亚蛤蜊,也称为金星蛤蜊,是一种小型硬壳蛤蜊,属于墨角蛤蜊科墨角蛤蜊属。
这些蛤蜊在欧洲和非洲沿海的海口里被发现,它们的英文名字不太吸引人,因为它们的壳上有像疣一样的硬块。
?
2020年十大濒危物种
一、北部白犀牛,全球仅剩一只
目前世界上仅剩下了最后一只白犀牛,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都已经没有了,这意味着白犀牛这种生物将随着最后一头的死亡而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位列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首.
二、华南虎,野生种群已灭绝
周正龙的野生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让更多人的了解到了这一动物种群,开始关注它们的状况。华南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是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
三、黑冠长臂猿
黑冠长臂猿多数分布于中国云南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型猿类,体长45-64厘米,平均体重5.7千克,最高可达8千克。雄性毛色为黑色,雌性毛色为黄灰色或淡棕色,它们头的顶部和腹部有一黑斑。由于人类的猎杀,黑冠长臂猿的种群被隔离成岛装分布,生境已经丧失了75%,加上繁殖率低,目前全世界的黑冠长臂猿的数量在500只左右,其中中国特产的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剩13只。
四、红狼
红狼1980年就已经在野外灭绝,目前还有大约220只在美国被圈养。红狼是一种生存在北美洲的犬科动物,上体的颜色主要是肉桂红色和黄褐色,灰色或黑色组成的混合色彩,背部则是黑色,吻和四肢黄褐色,尾巴尖黑色,眼睛很亮。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部,以松鸡,浣熊,兔子,老鼠,腐肉和家畜中的动物为主要食物,也会吃腐肉。由于数目稀少,红狼常找不到同类繁殖,而与北美大草原的灰狼交配,令纯种红狼的数量极具下降,野外已经无法寻得它们的踪迹。
五、白头叶猴
从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的头部的毛发是白色的,加之以树叶为食,因而得名白头叶猴。白头叶猴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60-80厘米,体重8-10千克,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白头叶猴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六、北方毛鼻袋熊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第六位,北方毛鼻袋熊是袋熊的一种,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是一种最罕见稀有的怪异哺乳动物。作为一种新增物种,十年前才被人们所发现,然而现在北方毛鼻袋熊却只剩下100只。由于澳大利亚引进了野狗等捕食者,导致其几乎灭绝。而现存的北方毛鼻袋熊仅剩3个种群,只有其中1个种群在保护之中。
七、佛罗里达美洲狮
说起佛罗里达美洲狮大家肯定是有所耳闻的,这是猫亚科动物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凶猛的野兽之一。佛罗里达美洲狮是美洲狮的亚种之一,体长188-220厘米,体重32-72千克,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但是就是这样的猛兽也逃不过赏金猎人的猎杀,20世纪80年代末期,佛罗里达美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30只幸存,经过联邦政府的保护,现在的数量也不超过100只,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
八、犁头龟
犁头龟是马达加斯加国内本地特有物种,只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安哥洛卡内。与其他稀有动物种类一样,人类活动致使栖息地的范围缩小是造成犁头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另外人类的偷猎、非法动物贸易以及南非野猪对幼龟和龟卵的猎食都使犁头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在野生的犁头龟数量在400只左右,只有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一小块地区才能找到它们,他们正在受到严格的看守保护。
九、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无论从长相还是体形都给人一种“金刚”的感觉,虽然它们有着凶猛的面庞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非常的吓人,它们实际上是非常温和的草食性动物。由于其体型巨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食物,它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都是在进食中度过的。
山地大猩猩栖息在维龙加山脉的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分布在海拔2225-4267米,由于人类的过渡砍伐和连年的战争使得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食物短缺,现在野外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在500只左右。
十、白鳍豚
白鳍豚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唯一的海洋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别名白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属于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濒危动物之一。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2004年人们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一具白鳍豚尸体,是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白鳍豚。
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
1.远东豹
远东豹,又称阿穆尔豹、满洲豹,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它每小时能跑60公里,弹跳高度可达5.8米。2015年,全球仅存60头远东豹,全都生活在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
2.婆罗洲猩猩
婆罗洲猩猩仅生活于婆罗洲岛——亚洲最大的岛屿。相较于“表亲”苏门答腊猩猩,它们的脸更宽、胡须更短。婆罗洲猩猩有三个亚种:西北亚种、东北亚种、中部亚种。中部亚种数量最多,据估计有3.5万只。东北亚种最危险,仅存约1,500只。
过去六十年来,婆罗洲猩猩的数量骤减50%。据科学家预计,到了2025年,婆罗洲猩猩的数量会再减少22%,总数量降至4.7万只。
3.山地大猩猩
目前,山地大猩猩仅存不到900只。人们曾认为,该物种会在二十世纪末灭绝,但自然环境资源保护者正在努力保障山地大猩猩的延续。当前,山地大猩猩的最大生存威胁因素有:政治不稳定、人类侵占栖息地、森林退化。
4.中南大羚
直到1992年,人们才发现了中南大羚。它属牛科,生活在越南和老挝的山区。这种动物非常罕见,科学家只遇到过4次。
5.玳瑁
这是一种海龟,生活在热带海洋里。人类为吃龟蛋、取龟壳而杀害玳瑁,对它们造成了极大威胁。此外,它们还很容易陷入渔网。过去一百年来,玳瑁的数量骤减80%。
6.华南虎
在20世纪50年代,华南虎尚有4,000只。1979年,中国明令禁止捕猎华南虎。尽管如此,到了二十世纪末,华南虎依然仅剩30-80只。2016年,华南虎约剩100只,皆被圈养——也就是说,没有野生华南虎了。
7.长江江豚
顾名思义,它们生活在长江。这种动物很聪明,智商和大猩猩差不多。据估计,目前还剩1,000-1,800只长江江豚。
8.苏门答腊象
苏门答腊象可重达5吨,生活在茂盛森林里。由于栖息地大面积被毁,苏门答腊象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减少了半数。据估计,它们目前仅剩2,400-2,800只。
9.中华穿山甲
它们不仅生活在中国,也生活在其它亚洲地区,如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麓、印度的北部地区。人们猎杀中华穿山甲,是为了肉和鳞片。它是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哺乳动物。据估计,每年有10万只穿山甲被捕。
10.白背兀鹫
在中国南方和马来西亚,白背兀鹫可能已经灭绝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白背兀鹫的数量减少了99.9%。专家认为,这是因为白背秃鹫在吃牛尸时,吃进了有毒的兽药。
11.菲律宾鳄
目前,野外仅存不到200只成年菲律宾鳄。它们是栖息地丧失和捕鱼设备的受害者。
12.小头鼠海豚
这是世界上最罕见的海洋动物,首次被发现于1958年。自1997年以来,小头鼠海豚的数量减少了92%以上。目前,野外仅存30只。它们是捕鱼设备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全球变暖对栖息地条件和食物链产生了负面影响。
世界上最珍稀的海洋小生物
1、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由于栖息的范围狭小,并且习惯暖水区,渔民在捕捞的时候很容易将其困入网中,加上环境的污染以及恶意的捕杀,成为了加湾鼠海豚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2、儒艮
儒艮有着“美人鱼”的称号,和海牛非常相似,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地区。儒艮的行动非常迟缓,而且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还容易患肺炎和皮肤病等问题,加上人类的捕杀,导致儒艮逐渐成为了濒危生物。
3、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之中,栖息的深度不一,喜欢成群活动。由于过度的捕捞问题,蓝鳍金枪鱼在2009年被列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如果不去限制,在不久之后就会灭绝。
4、蓝鲸
蓝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日的进食量就能达到4吨以上,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200多吨。由于上世纪频繁遭到猎杀,导致蓝鲸成为了濒危物种,截止目前,蓝鲸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50头。
5、玳瑁
玳瑁属于海龟,其体型比较的庞大,一般在1.6米以上,并且前额还分布有鳞片,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玳瑁成为了濒危海洋动物,在中国的海域之内几乎是见不到这种海龟的。
6、新西兰海狮
新西兰海狮主要分布在新西兰的南极群岛,由于生存的环境以及捕杀问题,升级成为了濒危物种,并且被收录到了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7、黄唇鱼
黄唇鱼是仅存在于国内的鱼种,长相很特殊,在2006年被列入到了濒危海洋动物之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麋角珊瑚
麋角珊瑚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属于罕见生物,很难在其他海域见到了,目前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9、革龟
革龟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乌龟,其体重最重能够达到900公斤以上,据称在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经成为了珍稀海洋动物,被列入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之中。
10、淡水苏眉鱼
淡水苏眉鱼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大堡礁以及红海等海域,这种鱼类非常特殊,出生时为雌性,在9岁左右就会转变成为雄性,如今淡水苏眉鱼已经比较的罕见的,属于珍稀生物。
关于本次海洋濒危生物和2020年十大濒危物种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