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对我的学员说,你们还年轻,刚刚奔三,有大把的机会去创造好成绩,不要盲目追随大神:大跑量,高强度,高频率!这样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举个简单例子,原本你的全马有机会跑破三的,结果维持在310的边缘停滞不前,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盲目训练,过度地消耗了身体,导致成绩停滞不前,这是我们常说的瓶颈期。对于进阶的大众跑者,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原则,合理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前期重点是打基础的,通过慢跑积蓄能量,看看专业跑者都是从场地练起,有哪几个场地选手拼命堆量的?都是适当有氧,适当强度刺激,以此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境界。真正堆跑量,拉强度,应该在赛前两个月,让身体慢慢适应比赛的节奏,但过犹而不及,应把握好度,不要让状态出得太早。

很多大众精英跑者,赛前依然狂练,拼命刷量,码强度,这是不科学的,最终的结果,跑过了!让状态出得太早了;或者把身体跑疲劳了,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调整为主,小负荷为辅,适当强度刺激,维持好状态。赛前肯定是要减速减量的,绝不能我行我素,否则原本全马有机会破三,最终只跑了个310,平常训练挺好的,到了比赛却差强人意,除了细节上的调整之外,个人觉得,平常你训练得挺好,比赛未必跑得好,好成绩可遇不可求,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关键时刻还是要看状态,有时候,不一定是你练少了,而是过头了,把状态过早地拉出来了,以至于比赛的时候,提不起劲,有点疲劳,只能拿身体去扛,最终一地鸡毛。我们看看基普乔格吧!他都是按轻松自在的节奏匀速跟随,跑姿行如流水,潇洒飘逸,看上去非洲轻松,到了30公里以后,一个加速,就让所有对手胆寒。其实他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匀速才是马拉松之魂!前面轻松一点,后面才有足够的体力,去面对极点,应对撞墙,绝不是心急如焚地,撸起袖子,一顿操作猛如虎,最终谁崩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跑马一定要求稳,合理分配体能是王道。
如你所知,现在由于疫情不稳定,导致赛事停摆,学员训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怎么办?就跟各跑团联谊,搞测试赛,个人觉得,偶偶测试一下,无妨!经常测试,就有点过了!为什么?我只能这么给你说吧:平常训练好比给自己存钱,存得越多,底子厚,跑起来嘎嘎涨劲啊!而比赛啊!测试啊!都是要花钱的啊!跑个全马要歇好几天呢!经常花钱,会导致入不敷出,既测不出好成绩,还会导致身体出问题。看看人家专业跑者,一年比赛都不超过3次,平常都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安心训练,期待更胜一筹。对于我们大众精英跑者来说,更是如此,要注重积累,尤其有氧的积累,多慢跑,少混氧,即: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压下来,求稳!该快的时候,一定要顶上去,那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少跑。合理优化你的跑量,其实一个月并不需要跑那么多,适合自己的就好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