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乌克兰战场最新战报引发了各方关注,主要是里面有一条战果非常特别,它宣称俄罗斯空天军的苏-35S战斗机和米格-31BM截击机在尼古拉耶夫地区的桦木村和红谷村两个地点各自击落了一架乌克兰空军的苏-25强击机。这是俄乌开战以来米格-31BM第二次拿到空中战果,上一次是4月份击落了乌军的一架苏-24M歼击轰炸机。由于目前米格-31BM配备了最新的R-37M超远程空空弹,所以它在乌克兰的空中战果就很值得关注。

图:俄罗斯国防部新战报中的空战战果
图:挂载老的R-33S远程空对空导弹和R-73格斗弹的米格-31BM
米格-31BM是2008年之后才开始陆续进入俄罗斯空天军服役的米格-31B的改进型。它与冷战时代的老米格-31相比,在雷达探测方面做了很大提升,主要是将机载雷达由老的“屏障”无源相控阵雷达换成了改进的“屏障-M”,天线尺寸更大,探测距离更远。老“屏障”的天线阵面是1.1米直径,改进的“屏障-M”直径则是加大到1.4米,对预警机和轰炸机这种雷达反射面积很大的空中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从200公里提升到了320公里(也有400公里的说法)。而新雷达的目标处理能力则是提高到了能同时跟踪24个空中目标,并与其中8个交战的水平。
图:R-37M超远程空空弹
图:苏-35S试射新的R-37M超远程空空弹
俄军米格-31BM目前配备的超视距空空导弹主要是老的R-33S和最新的R-37M,前者是冷战时期对R-33半主动雷达制导超远程空空弹的改进,高空发射时的最大射程从140公里提升到了160公里。而R-37M则是冷战末期开发的R-37超远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弹的最新改进版,它的高空发射最大射程超过300公里(R-37在1994年4月的靶试中击落了304公里的靶机,但靶机可能模拟的是轰炸机),同时雷达导引头换成了采用平板缝隙天线的9B-1103M-350,重量大幅减轻,尺寸也更紧凑,但是对轰炸机和预警机依然可以在最远40公里实现捕获。不过该弹的整体重量依然非常大,有510公斤重,所以主要是配备米格-31BM使用。
图:R-37M的9B-1103M-350导引头和R-37的9B-1388导引头
图:R-37M的出口版RVV-BD,高空最大射程减为200公里
虽然俄罗斯国防部的通报中没有写明这次米格-31BM是用什么导弹击落的苏-25,但是从参战苏-35S轻一色挂载最新的R-77-1主动中距弹来看,参战的米格-31BM很可能也是挂了最新的R-37M,毕竟这也是难得的实战检验机会。同时,如果R-37M取得战果,也会对今年1月份开始量产投入军贸市场的R-37M的外贸版RVV-BD的销售起到促进作用。不过考虑到该弹的尺寸和重量,可能也就是阿尔及利亚和越南等买了苏-30MKA和苏-30MKV的会有些兴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