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挺无奈的,我本来只是个喜欢钱币收藏的收藏爱好者,本来是想着开个号跟泉友们交流钱币收藏的,现在都快被公知逼成喷子了。
关于文化载体,西吹们最经典的两个言论一是至少(注意这个词“至少”)在公元前三千年(有些“专家”甚至认为一万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在大量使用并向周边国家出口莎草纸了。比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莎草纸就来自埃及。二是公元前十六世纪埃及和赫梯曾经签订了世界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并且埃及法老和赫梯君主保持了长期的通信。有力的证据就是在赫梯帝国出土了很多泥板,上面有具体的通信内容。
这两句话单拿出来其实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但是!放在一起,这问题就大了!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啊!
我们来个简单的算数。公元前三千多年到公元前十六世纪,足足有一千五百年!也就是说,在古埃及大量使用并出口莎草纸后又过了一千五百年,和赫梯帝国的通信竟然还在使用泥板!
我们来对比两幅画面,一幅是一个通信员抱着(也可能是背着)厚重的泥板,一幅是通信员背着薄薄的几页莎草纸。同样是走几千里路,哪个更容易些?更不要说几千年前连平整的道路都没有,泥板容易损毁这个问题了。中国的瓷器卖到欧洲为什么是天价?损毁率太高呗。即使是现在,瓷器玻璃运输过程中损毁率都不是太低。
而且通信用的泥板跟瓷器还不一样。它是孤品,就这一件。国君也不可能批量生产一批泥板给对方送过去吧?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头条和知乎都提问过
但是头条只有两个回答,还跟题目没什么关系。
知乎就比较逗了,回答的不少,但是只有两个回答算是跟题目有点关系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即使喜欢吹嘘古埃及文明的公知,也解释不了这个现象。
知乎这两个回答几乎不约而同地从文字角度解释:赫梯帝国使用阿卡德语,也就是楔形文字的一种,这种文字不能写在纸上……
这个回答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不能写在纸上的文字,看来我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楔形文字肯定是假的,因为它写在纸上了。
在我提出质疑后,这位先生竟然是这样解释的。
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吗?我第一反应就是一个人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我知道肉好吃,可我就是喜欢啃树皮你能咋滴?(更粗俗的例子不敢举了,大家自行想象)
另一个公知则是从防伪的角度,认为泥板可以防伪。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重新制作一块泥板很难吗?
对于这个疑问,人家这样说,埃及送出泥板前都有存档,重新制作后对比一下原件很容易发现。那既然都有存档了,用什么写还重要吗?重新制作泥板会被发现,难道重新写一张莎草纸就可以瞒天过海?这叫什么逻辑?
西吹们还说什么历史的惯性
那你这历史的惯性也太大了吧?一千多年都没改过来?看看中国,汉朝以后基本上就看不到竹简书了,几乎一点惯性没有呢!
被问急眼了,西吹们直接就开始宣称农民工不配谈历史了。
呵呵,合着您读了那么多洋大人的书,连最基本的“人人平等”都忘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