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由来已久,而我国的几次人类“飞天”行动更是开创了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而人在太空中都是什么样的状态?人类能在太空中做到什么程度——在不少电影中亦有所体现。
今天我给大家说说给我印象极深的几部科幻片吧。
1.《月球》
它也是人类征服宇宙的第一站。
2009年的科幻片《月球》,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月球故事。
男主Sam是月球能源公司矿工,他在月球基地开采能源,眼看三年合同期满,他却感觉身体不适。
渴望回家的Sam遭遇了一起事故,随后又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月球上怎会有另一个自己?
他很快发现:这不是幻觉,而另一个自己也不只是唯一的一个“自己”。
原来,他是一个克隆人,人类复制出一个又一个“他”,让他执行任务,直到机体衰败。
他决定和另一个“他”,一同摆脱这注定的命运。
他们能成功吗?
我对《月球》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一个人,一颗星”的孤独感。
即便是被克隆为人类的Sam,亦有人类的情感。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回到地球。
所以说,人类是群居的动物,永远渴望家人,渴望朋友。
2.《地心引力》
以“回到地球”为目标、并且和《月球》一样,演员数目少到只有个位数的电影,还有2013年的《地心引力》。
在外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不幸遭遇太空碎片袭击,飞船发生严重事故,侥幸没有当场死亡的两位宇航员只能坐逃生舱返回地球。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又遇到了“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极端情况。
最终男宇航员牺牲自己,解开拦截索,把活命的机会留给女宇航员,从此飘浮在无垠的茫茫宇宙。
电影的后半,主要是展现女宇航员独自面对太空里难熬的孤独和恐惧。
但最终,她坐着咱国的天宫号(对,就是咱的!!)成功返回地球!
泪目!!
在这部电影里,世上只余我一人,对于女主来说,不是比喻而是事实。
“地心引力”不只是个天文地理名词,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是地球家园和地球人的情感,给了女宇航员活下来的勇气。
3.《火星救援》
2015年的《火星救援》,同样是一部努力“回到地球”的电影。
但是男主显然比《地心引力》的女主幸运多了!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次的故事发生在火星。
因为遭遇巨型风暴,男主开始时被认为已遇难。
但实际上他并没死,而是利用植物学技能自制肥料种土豆,努力让自己能够挨到下次火星任务派遣队的到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地球上的人发现男主没死,当即决定派出救援小分队把男主救回地球。
最后,当然是回来了呀!!而且还是在咱的中国航空局帮助下哦~~!
牛!
《火星救援》的风格同许多科幻片不同。
科幻片常常带着或人性或哲学的思考;《火星救援》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表现的方式却非常幽默,不像别家科幻片那样往往是苦大仇深的灾难片。
它有着一种“人与自然互相帮助”的乐观主义精神。
看的时候非常开心。
不过看着开心不代表不靠谱,真去细究它的科研元素,又无一处不硬核。
4.《流浪地球》
2019年的《流浪地球》应该用不着我多介绍了,是咱国这些年来最像样的科幻片,截至2021年10月17日,仍在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五名的位置。
原著作者是我特别喜欢的刘慈欣。(啊我希望《三体》拍出来又不希望拍出来!!)
设定简单来讲就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自救。
但是,《流浪地球》是基于中国式家国情怀的一部电影,自然有很多和之前科幻片不同的地方。
别家的科幻片里,人类大多是坐飞船跑去另外的星空、另外的星球重建家园;
但是恋家的中国人却选择了带着地球母亲一起跑!
酷儿~
不愧是信奉“叶落归根”的民族!
其实,很难讲带着地球跑出太阳系是否真能实现。
而要跑多少光年才能救人类免于灭族之灾更是未知。
在我看来《流浪地球》的长处,真不是场面够不够大、科技够不够硬;
而是,当天灾来临之时,人与人之间那种解不开的纽带;人类对于生与死的抉择——
这一切如此动人!
所以为什么要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呢"?
哪怕有再多的不圆满,再多的遗憾又如何;
人哪,不就是靠着那点情感、那点信念、那点精气神,才和别的生物不一样么!
生而为人,何其幸运!!
#神舟#
#科幻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