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行止,景行行止的意思?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yǎngzhīmígāo,zuanzhīmíjiān 解释: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出处:《论语·子罕》,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 喟然:叹息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仰弥高,不可及;钻弥坚,不可入。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诗在《小雅》里,“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读hang。“行止”的“行”就读xíng。 但后来将《小雅》中这个句子独立出来说“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便会误读为xíng。 “止“语气词。 景行(háng道路)行(xíng跟随)止。
景行行止什么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行”的读音是:“hángxíng”。
然心向往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前半句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全句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令人遵循。”我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孔子,但内心景仰向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鲁国,观看仲尼的庙堂、车辆、礼器,书生们按时到孔子的旧宅演习礼仪,我崇敬得徘徊流连不忍离去。自古天下君王以及贤人也很多了,当活着时都很荣耀,到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孔子一介平民布衣,道术声名流传十几代,学者们认他为老师。从天子王侯以下,凡中国研讨六经技艺的人,都以孔子的话做衡量的标准,可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向往之行必触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出自《诗经·小雅· 车舝》
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让世人遵循,让人不禁将他的举止作为行为,虽然不能到达和那人一样的品行和才学,但也会心之向往,时刻规范着自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让世人遵循,让人不禁将他的举止作为行为,虽然不能到达和那人一样的品行和才学,但也会心之向往,时刻规范着自己。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 车舝》,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为周朝所写。
拓展资料孔子在鲁国做过司冠,后周游列国,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家”是《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载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孔子不是世袭封爵的王侯,但司马迁为了突出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破例推崇,将其列入“世家”。
《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史记·孔子世家》写的赞,列在该篇末尾。赞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