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际关系的探索一直是真人秀策划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真实的亲子、家庭关系还是虚拟的婆媳、岳婿关系,都让真人秀具备很高的看点。但在这些真人秀中,基本以明星为主,对于素人的运用以及素人之间的关系探索,始终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方向。
最近贵州卫视播出了一档名为《你好邻居》的真人秀,节目定位是全国首档邻里沟通公益真人秀。不难看出,节目将人际关系的探索对准到了邻里之间这层既熟悉又陌生的关系之中。
应该说,节目整体的策划立意还是不错的,由李锐、张凯丽、大左、苏妙玲、陈翔和邵明明组成“破冰天团”,去到全国各个小区,通过邻里关系的测试、深入居民拜访以及与社区居民共同完成挑战三项任务,最终发放友邻基金,完成此次公益活动。
目前节目已经播出了三期,“破冰天团”也分别去到了北京的天通苑社区、燕郊的天洋城社区和重庆的阳光100社区。节目通过深入到社区之中,与最普通的居民进行互动,最终发现了邻里之间的闪光点,也通过集体任务,让每个社区的邻居之间变得更加和睦。
但巧合的是,《你好邻居》跟韩国KBS的《友邻关系》(2016年4月30日开播)几乎如出一辙,嘉宾的设置、游戏任务的设计也都非常相似,那中国的这版与韩版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不过,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先来看看中国版《你好邻居》的内容到底是怎样的?
《你会怎么做》+《社区英雄》的合体
如果看过《你好邻居》节目的朋友应该对这两个名称不会感到意外,因为从内容来讲,太像是《你会怎么做》和《社区英雄》的合体了。
破冰天团每去到一个社区,都是一种探寻的视角,通过测试发现这个社区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然后再去拜访陌生的家庭,最后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任务,完成这一趟的探寻之旅。
比如第一环节邻里关系的测试,就非常像《你会怎么做》节目的设置逻辑,通过设计某种极端场景,看看周围的陌生人能否做出反应。
在前三期的邻里关系测试中,任务分别为:
第一期——
1、苏妙玲因购买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希望有人帮她拿东西,并送到六楼。
2、李锐扮演腿脚不便的爷爷,邵明明扮演孙子,因突发状况,邵明明无法继续送爷爷上楼,需要邻居们帮他把爷爷送到六楼。
第二期——
1、在乘坐电梯时,能否跟陌生的邻居点头微笑,甚至握手。
2、乘坐电梯时,有遗忘物品需要回去取,同行电梯中的邻居会选择等待吗?
第三期——
1、如果需要邻居代收快递,是否会同意?
2、如果快递是需要到付,邻居还会愿意?
其实通过场景的设计,看看陌生人的反应,《你好邻居》跟《你会怎么做》逻辑基本一致,只不过《你好邻居》中的场景更加简单,冲突感也不是很强。
而之后的陌生邻居的拜访,就有点《社区英雄》的路数了,尽管故事没有那么厚重,但是都落在了具体的人上,故事性也得到了展现。比如在第一期天通苑社区里,就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北京社区报》还曾报道过这家里王爷爷和高奶奶的故事。
最后就是每期的重头戏,一项需要邻居集体协作的大型挑战任务。
第一期——头顶水杯跳广场舞,看跳完之后哪个组所剩的水最多。
第二期——边踢毽子边唱歌,多人同时挑战,毽子不能落地,直到一首歌唱完。
第三期——长筷子夹菜传递,以及绑腿加菜越过障碍,最终喂到明星嘴里。
这个设计没有什么问题,不仅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将邻里之间联系了起来,在为期一周的训练准备时间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升华,彼此更加熟悉,也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所以总的来说,从前三期的节目中,还是能感受到不少令人感动的瞬间,邻里之间的那种互帮互助,通过节目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不过深究到内容的细节上,节目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冷眼君就来逐一分析。
制作层面的几处明显问题
每期开头“破冰天团”都要非常正式的集体敲碎一大块冰,预示着即将开始的破冰之旅。冷眼君认为这个敲冰块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总觉得这个仪式感很强的动作是不是应该放在结尾,也就是说,这个仪式感是结果行为,而不是目标行为。一开始就破冰了,您还什么都没干呢,所以每次看到这个环节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邻里关系的测试部分是每一期的第一大环节,也是非常考验明星演技以及拍摄上的技术的。但是就目前的设计来看,还是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在第一期的测试中,苏妙玲假装搬不动买的东西,需要有人帮她一起拿到六楼。为什么觉得这个不合理,那是因为这已经超出了邻里之间的那个范围,因为是在路边,很有可能是非本小区的居民,所以这是对陌生路人的一个测试。
另外,从防备心理的本能来讲,跟着一个陌生人去到家里,这还是需要经过一番思考的,因为你可能是出于好意,可是谁知道家里等着你的是什么呢?就像有个好心邻居帮忙拿上楼了,可是等着他的却是大左的一番质问,非常尴尬。
以至于误打误撞,一位大妈提议说帮苏妙玲看着东西,让她多跑两趟就行,这个考验冷眼君反而觉得才是最合理的测试。首先它降低了陌生人的风险,其次考验的是一个对陌生人的耐心程度。
第二期的测试是在电梯内,本身的设计是看邻居之间能否会因为对方的点头微笑而做出回应。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简单的测试,可是李锐通过在控制室的指引,一下子让测试破了功,稍微有点意识的人,都会意识到隐藏摄像头的存在,这种被指引的状态反而不是那么真实了。
其实在冷眼君看来,这个测试不仅可以由明星来完成,比如主动去跟电梯内的邻居点头微笑,甚至闲聊两句。同时也可以找普通人去扮演邻居,卧底邻居的设计应该也能看到最真实的邻居反应,而不是靠控制室的语音调度。
第三期中的代收快递这件事显然有点脱离生活,而且接收快递这种事一定是要跟本人联系,而且联系物业往往是第一选择,而不是拖邻居去代收,何况还有到付的快递,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在测试内容的设计上,还需要节目组再好好琢磨,尽量少干预,多让邻居们真实的反应。
第二,拍摄上的问题。这一点可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问题十分明显的时候,冷眼君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
比如在第一期的测试任务中,邵明明需要找到好心人把由李锐扮演的爷爷从一楼背到六楼,最终有一个小伙子愿意帮忙。我们发现,节目组在楼道都布了隐藏摄像头,所以我们能看到小伙子背李锐时的镜头基本上是这样的
可是当快背到六楼顶层的时候,镜头拍摄的画面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在这两人面前一定有一位摄像师在跟拍,这个摆拍的痕迹还真是有点太明显。先前大左和苏妙玲所在的六楼区域,实际上是有一台摄像机在的,其实完全可以在上到顶层之后,让李锐去解这个扣,可惜从最后的播出来看,这一段明显的补的。
还有就是去到陌生邻居家拜访时,尽管我们知道都是有提前沟通的,但是在拍摄上是否能够制造出一种陌生拜访的感觉呢?比如破冰成员敲完门,主人开门之后,能不能别马上跳到屋内的过肩镜头,这个部分用单机拍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第三个环节,也就是大型挑战任务的部分,有一个细节其实处理得不够好,那就是规则介绍的方式。《你好邻居》中的介绍方式是通过配音加文字板的形式,虽然没有错,但是还是显得有点土,这种规则介绍的小片,其实可以通过动画或者之后的精彩片段来剪辑替代,只要不露结果就可以。
韩版《友邻关系》的不同之处
在这里,冷眼君不想讨论是否有抄袭之嫌,只是客观的陈述韩版《友邻关系》的一些不错的设计。
韩版《友邻关系》每一期也会去到一个社区,也是对邻里关系的探讨,不过每一期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以后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在4月30日的首播中,节目组就来到了一个有“多孩村”之称的小区,在这个社区里每个家庭都有多个小孩,以至于楼层之间经常会出现因小孩打闹而制造的噪音,邻里之间也因此大打出手过。而且之所以会去到这个社区,也是因为有社区申请人对节目组发出了申请,让嘉宾们的动机变得合理,于是带着这个问题6位明星嘉宾去到了社区。
另外,每一期节目也是分为三个部分,最后也会是一个需要邻居们集体协作完成的一项大型挑战任务,如果任务挑战成功,该社区就能免费获得社区公共场所重建的服务。第一期中就是赢得了社区图书馆和休息室的重建服务。
而中国版《你好邻居》中,最后获得的友邻基金就相对有些模糊,不知道是要干什么。
测试环节的真实性。同样是在电梯内的测试,《友邻关系》用了一块留言板作为互动手段,而没有干预太多,最终呈现的效果也非常有趣。
留言板上的内容是新搬来的邻居写给大家的,希望大家多多体谅,尽量不要制造太多的噪音。结果有一位邻居拿起笔做了回复,写到“忍着活吧”。虽然很冰冷,但是也很真实。
随后,有一位小朋友主动擦去了“忍着活吧”几个字,可能从她的内心出发,还是希望邻里之间能够更加和睦一些。
我们可以发现,在没有节目组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完全由普通的邻居们完成了整个测试内容,所以要看效果好不好,还是得看测试内容的设计本身是否巧妙,是否能够引发大家的互动欲望。
虽然以上都是一些细节处理,但是对比来看,《你好邻居》在多处设计上还是欠周全,在动机和逻辑上也差了一些。除了节目立意本身的正能量之外,还是希望节目能在制作层面有更多的考量,让节目更好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