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牛,可是很少听说过新物种诞生?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物种。物种(species)的基本定义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根据物种的基本定义,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存在生殖隔离:就好像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能够产生共同的后代,所以我们是同一个物种;而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尽管看上去很像,但由于DNA的差异和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不同的物种。
图注:今天地球上的三种大象,图片来自网络
在自然状态下,一个新物种的诞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几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一般来说,造成生殖隔离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地理隔离,比如著名的剑齿象属(Stegodon,就是我们小学课本中的黄河象),其生存于东亚大陆上的种师氏剑齿象(S. zdansky)体型巨大,肩高可达3.8米,体重超过10吨。但是在冰川期,一部分剑齿象沿着露出的陆地一直走到了位于印度尼西亚南部的弗洛勒斯岛,之后随着海平面下降,原来与大陆相连的陆地被海水淹没,留在小岛上的剑齿象体型不断减小,最终肩高只有1米,体重300多公斤,成了剑齿象属的新种:弗洛勒斯剑齿象(S. florensis)。海岛的形成,物种基因的改变,生殖隔离的出现,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注:体型不同的两种剑齿象,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师氏剑齿象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弗洛勒斯岛,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的生物学是不断发现和定义物种的过程,而这些物种都是已经存在的,而一个新物种的形成则时间和自然环境才行,这些条件都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新物种的。
图注:常见的物种分类树,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较一个新物种的出现,一个现有物种的灭绝却要简单的多,一个入侵物种的出现,一场巨大的地质灾难就可以做到。我们人类是最恐怖的入侵物种,我们所具备的破坏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一个物种灭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海牛(Hydrodamalis gigas)。这种动物体长可达10米,体重10吨,生活在被太平洋。1741年,欧洲人的探险队首次发现了大海牛,经过猎杀,这个物种在1768年灭绝,整个过程仅仅只有27年。
图注:遭到人类猎杀的大海牛,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在自然状态之下,一般的物种灭绝也是一个过程,但是人类的力量改变了自然界的法则,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这是非常可怕的。
图注:我们为了获得鱼翅而捕杀大量鲨鱼,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地球上的物种是从哪里来的,这或许就要从生命的起源谈起了,地球生命大约在距今38亿年前诞生,经过了漫长而恢弘的演化,逐渐积累起了今天地球上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塑造了地球缤纷神奇的生命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儒是什么动物?
是,大海牛,大海牛又名巨儒艮,或斯特拉海牛,是己灭绝的巨大脯乳动物,其实还牛目中一只体型最大的度,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大得多,而他们是生存至今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他生活的地域主要是在百令海峡及可能包括鄂霍次克海,也就是太平洋西岸北部的四灵群岛的白令岛与桐岛的近海水域,特别是河流出海口,可惜现在只有标本和化石了。
海牛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海牛又名:无齿海牛,斯特拉海牛 英文名称:Steller’s Sea Cow 无齿大海牛,身躯庞大,体长达7~8米,重达3~4吨,是海洋里的第二大哺乳动物。
它们吃草的时候动作有些像陆地上的牛一样,一面咀嚼,一面还不停的摆动着头部。斯特拉海牛性格温顺,非常善良,常常十几头或几十头组成一个群体。如果群体中一头受了伤,伙伴们就会把它围拢在中间来帮助它。斯特拉大海牛就这样在海洋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人类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是如何发现的:1741年6月,一支探险队的船只遇险,斯特拉等幸存者则漂流到了科曼多尔群岛,在没有食物来源的孤岛上熬日子。就在这时,斯特拉发现了沿海的大海牛,数量也不过2000头。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大海牛,从此人们把这里的大海牛定名为斯特拉海牛。他们在发现斯特拉海牛的同时开始捕杀它们来充饥。1742年,斯特拉等回到了堪察加,带回了许多斯特拉海牛的皮和肉,并对斯特拉海牛作了记述,还赞美斯特拉海牛的肉味鲜美。俄国的皮毛商人则一下子就对斯特拉海牛的皮毛发生了兴趣。他们纷纷来到科曼多尔群岛,开始了无情的捕杀。首先遭难的是那些成年的斯特拉海牛,到后来连那些幼仔也没能逃脱。斯特拉海牛从发现到灭绝只用了短短的26年时间,在人们没有更多的了解它们的时候,贪婪的人类就使斯特拉海牛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 海牛为什么说动物灭绝是人类干的?
先说答案:物种灭绝当然不全是人类造成的了,它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更有自身因素,而且,整个世界上的生物并不是只有灭绝,也是有新的物种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拆分开来,简单的来说一下这个几个问题。
物种灭绝的最大因素
地球诞生于距今约46亿年前,而最早的生物诞生于距今36亿年前,从36亿年前开始,地球正式进入了有生命的时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当然,在地球生命繁荣的背后,也有生物的灭绝,从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开始,到现在约6亿年的时间内,地球一共历经了5次大的生物灭绝,它们分别是:奥陶纪生物大灭绝、泥盆纪生物大灭绝、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以及白垩纪生物大灭绝。在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以二叠纪大灭绝最为惨烈,因为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在那场灾难中,约有95%的物种灭绝。
从人类的进化史看,从猿到人的第一阶段就是距今约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阶段,这个阶段也是猿向人进化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最早也就出现在距今约300万年前。但是,在地球上5次生物大灭绝中,即使是最后一次的白垩纪大灭绝事件都发生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
因此,地球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均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说物种灭绝都是人类导致的,这个“锅”我们不背。而从5次灭绝事件的原因看都是因为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地壳运动等等自然因素导致的。所以生物灭绝最大的因素就是自然因素。
(二叠纪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人类与5次大的灭绝事件没有关系,但是与现代物种灭绝的关系却很大
从距今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时期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猎杀动物了,这一点从南方古猿的化石坑中的鹿科动物的骨骼化石就能看出。在人类进化的整个过程中,人类与野生动物主要是食物的关系,当然为了自身安全猎杀野生动物的也有,毕竟占少数。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发明出了各种武器,这使得人类有了与任何野生动物叫板的实力。其次,人口的膨胀必然需要更多的空间来生存,而这些空间原本是属于野生动物的。再加上,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有着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被疯狂的猎杀。最终,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的灭绝,比如大海牛、中国犀牛、华南虎(野外灭绝)、长江白鲟等等。由于人类的直接关系导致的物种灭绝已经数不清了,根据科学家的推断,近代生物的灭绝速度是以往生物自然灭绝速度的100万倍,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因此,总的来说,在人类出现以后,生物的灭绝确实与人有着极大的关系。
有灭绝就有新生
从地球上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来看,虽然每一次都是超过60%以上的物种灭绝,但是在下一个时期,新的物种就会填满整个生态链,因此,地球的整个生态一直都是比较的平衡的。比如二叠纪的灭绝事件中虽然有95%的生物灭绝,但是二叠纪几乎是海洋生物的天下,当灭绝事件发生后,到了三叠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开始发力,填补了陆生动物较少的空白。
所以说有灭绝就有新生,如果不是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也没有登场的机会,毕竟在整个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末期,哺乳动物都在恐龙的统治下“猥琐发育”,直到恐龙灭绝后,它们才开始崭露头角。
至于在当下,有多少新物种产生,没有确切的数字,毕竟,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对地球的探索也只是冰山一角。不过,我们可以从身边找一些例子,比如蚊子,早在几十年,我们身边的蚊子还只有普通的蚊子,但是如今花蚊子都有至少两种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甚至还有一些身体黑黑的,不知道什么种类的蚊子慢慢地也出现了。这不正是新生物种最好的信号吗?
而且随着人类不断地探索,一些新的物种也被陆续发现,它们中也肯定有新物种。比如我国科学家刚在海南发现的石屿海泽甲、国外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的狮子鱼等等。
(石屿海泽甲)
总结
在距今300万年前,生物的灭绝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而在距今300万年之后,许多生物的灭绝就与人类的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了。当然,有灭绝就有新生是不错,但是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物种的新生速度,如果再不保护,照这样下去,重蹈二叠纪的灾难也不是不可能的。
斯特拉大海牛灭绝原因?
美好感觉,然而,在过去历史中,有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因为一次“种草”分享,从发现到灭绝,中间只经历了26年。
故事发生在1741年6月,德国动物学家乔治·威廉·斯特拉跟随一支探险队到海上探险,在白令海峡不幸遇险,斯特拉和其他的幸存者们最终漂流到了科曼多尔群岛,在这孤岛上,没有任何食物来源的情况下,斯特拉和幸存者们只能面临饿死。
然而,在绝望之际,斯特拉在孤岛沿海发现一种大型海洋生物,数量约2000只,饿疯了的幸存者们,开始捕杀这种生物来充饥。这种海洋生物体型非常大,据称,这种生物身长约10米,重量可达十几吨,完全可以喂饱33个男人整整一个月。
尽管体型吓人,但捕捉却异常顺利。
斯特拉发现,这些动物高度群居,在岛屿周围的浅水区吃海带时,会聚集成一大群,然而这样的社会行为对它们不利。当水手们瞄准其中一只时,另一只则会跟在船后,试图撞击船只拯救同伴,即使同伴已经死亡了,它也会一直跟着,这导致捕捉非常顺利,有了食物的储备,探险队们也安全回了家。
这是首次发现这种生物,被命名为斯特拉大海牛。
斯特拉大海牛由首次发现的斯特拉命名,是一种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名字里有海牛,是因为它和海牛一起同属于海牛目,但斯特拉大海牛和儒艮关系更为亲近,同属于儒艮科。
和现在的海牛生活在温暖的热带水域不同,这种生物已经完全适应了北太平洋的亚北极水域。
左边现代儒艮的头骨,右边斯特拉大海牛的头骨
它们失去了牙齿,取而代之的是大的角质垫,非常适合吃海带,含有大量的脂肪,而骨骼变得出奇的致密,这有助于抵消它们所面临的浮力问题,它们还有一个透明眼睑来保护眼睛免受水下的伤害。
同时它们的体型也长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尺寸,成年的身长可达10米,体重可达11吨,比许多现代鲸都要大,可以说是海洋里第二大哺乳动物。
这一切都意味着它们是高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