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的财务,最近看到很多公司的招聘信息,不论能力如何,上面有一条关于年龄的明晃晃的要求,低于35岁是基本要求。于是我想到自己,如果辞职,是不是都找不到工作了?
为什么很多公司宁愿选择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毕业生,也不愿选择工作了十几年,年纪大于35岁的职场人士呢?
原来比起35岁的职场人士,刚毕业的人虽然没有经验,但是可塑性极强,不会像中年人士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工作。
其二,年轻人的记忆力、学习力都是中年职场人士没法比的。
第三,年轻人所求的工资往往没有中年人那么高,这就是有些可替代的工作为什么偏爱年轻人的原因。
我们想想看,同样的工作,老板是愿意雇佣学习能力快,工资低的年轻人还是不思进取,天天老油条一样的中年人呢?
是不是很扎心?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这群35岁以上的中年人成功逆袭呢?
答案是当然有。35个魔法口袋就藏在《可塑的我》这本书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中2条有意思法宝吧!
《可塑的我》封面
这本书的作者陈婕君是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曾于哈佛附属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工作,执业时间14年,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
首先,作者通过人们中年阶段反射出的各种问题,追溯到各自的儿童时期,原来是儿童时期没有玩好。
作者指出,一个正常发展的孩子在4岁的时候,需要大量玩耍,也喜欢玩耍。一个孩子开始玩耍时,就会发展出真实的能力,并且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让他去玩,那么这些没玩够的人往往会在成年后遭遇事业上的瓶颈。
这个时候最好的实现自我转变的方法就是玩,在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专注自己做的事,才能发生转变。
其次,所谓的自律可能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自律。
一直以来,有一个概念一直误导着我。我跟很多人一样,以为掌控局面就是要自律。比如,我计划6点半起床读书,结果某一天身体不舒服7点才起来,于是我的内心就感到愧疚或自责,觉得自己不自律,内心很焦灼。
然而实际上,掌控并不是意味着控制,我计划6点起来读书,早上没有做到,我可以在白天抽时间读一个小时。
掌控的特点是在事情进行过程中可以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预料到事情会发生改变,我们及时做出反应并调整。
要知道,人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自己的局限性,然后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这只是书中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两个魔法口袋,若想知道其它33个魔法口袋长什么样子的话,还请自己买来阅读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