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5运输机,运20的运输能力在世界军用运输机里能排到第几?
军用运输机是有一定划分标准的,既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同时按照飞机最大起飞重量、载重、用途、飞行距离,又分为大型机、中型机,以及一般的短程中型机和轻型运输机。
作为前苏联留给乌克兰的遗产,安225运输机是世界上唯一的超大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640吨,最大运载重量为250吨。
但是由于其不具备野战起飞能力,而且实际仅制造过1架,在起降时对机场有一些严苛的限制,甚至比民航客机还挑机场,因而不能以军用运输机作为比较。
因此在目前世界大型军用运输机范围当中,排名第一的是代号为"秃鹰"的俄罗斯安-124战略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405吨,最大运载重量为229吨,飞机满载航程达到了16500公里。
其次是代号为“银河”美国的C-5,特别是升级后的“超级银河”C-5M,最大起飞重量418吨,最大运载重量129吨,飞机满载航程5526公里。
由于这两款大型军用运输机具有远程洲际投送能力,因此被称为战略运输机。
但是随着对现代战略运输,以及战术空投的综合要求,美国代号“环球霸王”的C-17与中国代号为“鲲鹏”的运-20,由于集战略和战术能力于一身,因此被称为战略战术运输机。
美国的C-17排名第三,最大起飞重量285吨,最大运载重量为77吨,飞机满载航程4630公里。
排名第四的就是被昵称为“胖妞”的运-20,是我国最新型的战略战术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运载重量为66吨,飞机满载航程4400公里。
由于运-20研制时间晚,因此在综合航电系统方面具有后发优势,而且根据央视报道,随着换装国产涡扇-20发动机以后,性能方面还会有所提升。
以上就是200吨级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排名,而像俄罗斯的安-22已经停产,美国的C-141已经退役。
其他如我国的伊尔-76、运7/8/9、欧洲空客的A400M、以及日本的C-2、乌兰的安-70等都属于中型军用运输机。
1957年中国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
1957年,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运5首飞成功。
运-5(中国代号:Y-5,英文:Nanchang Y-5或 Shijiazhuang Y-5)运输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南昌飞机制造厂(代号:320厂)仿制生产的一型多用途单发双翼运输机。该机是按照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安-2飞机的图纸资料,于1957年12月23日在中国制造成功,曾名“丰收二号”。
如何看待空军节给出的运20数据?
所谓的"200吨."大飞机并非起飞重量必须在200吨以上:起飞重量在150—250吨级的大运均属于200吨标准范围。伊尔—76/96、波音767、运—20达到这个标准;DC—10、安—22、C—17包含在300吨标准内;重型运输机超过350吨:C—5、安—124、A—380、波音—747——这个范畴内的战略重运由俄、美、欧垄断!
2016年7月6日,运—20"鲲鹏"正式入役!
运—20作为200吨级的运输机种,它主要为了补充最终代替伊尔—76,满足中国军队40-50吨范围内的远程空运需求;运—20虽然模仿伊尔—76运输机的机翼,可是,机翼翼型、结构、材料做了大幅改进;机身设计更加参考安—70、C—17的设计理念,与伊尔—76完全脱离!它的机体长度比伊尔—76低:需要发挥大直径机体空间的搭载作用,它就要保证货舱宽度的同时尽量降低机舱地板的高度——(减少货舱的倾斜角度尤其重要!)运—20采用安—70的双侧纵向起落架舱布局: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两侧的独立舱体内,可以保证机身筒形机体的完整性;而单侧3组6个机轮则加大直径和宽度,保证机身在静止状态距离地面仅有1米——适合快速装载武器和人员!另外,运—20的前起落架位置靠近机头段,而机头驾驶舱没有伊尔—76机头下端的独立导航舱:机身段的可用舱体比例超过伊尔—76!而它的机身尾段外形呈锥形:这是低阻力气动设计,有效弥补机身外形对飞行性能的不利影响!运—20的起飞重量不比C—17A差:200吨起飞重量时的空重为85—100吨;载重20吨时有效航程为5500千米!所以,他可以满足中国陆军作战部队90%的装备运输要求:空降战车战斗全重9.5吨;
轮式装甲战车全重15—25吨;
履带战车/自行火炮全重20—32吨;
轻型坦克不超过35吨;
它们全部满足运—20的空运机动要求,保证机体的结构和载荷储备;
96式坦克全重43吨,可以由运—20运输,可是,它对飞机寿命的消耗很大!
这就说明,我军的轻型(轮/履)突击炮/坦克/装甲车可以上运—20运载到数千千米之外!不过,最大载荷50吨级的运—20不能运输重型坦克(99A):消耗大运的设计飞行寿命、坦克(重)的应用效率、成本都不利!伊尔—76运输T—72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拆除裙板、取消弹药、燃料排空;
固定链、防护板"包围"坦克避免损伤;
这样运抵前线的T—72则是"三无"武器:无燃料动力、无武装、无行驶条件!它还要分散兵力保护它不受敌人侵扰——毫无意义!
而且,伊尔—76运输T—72的重量集中在主起落架——降落的时候,它对机体和主起落架的结构冲击很大,降低机体结构寿命、使用安全性:主起落架、机体结构寿命会呈现大幅度的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的需求急需300吨级的战略重运:全地形条件载荷航程达到70吨/5000千米;55吨/6500千米;重运最大起飞重量250吨级;转场航程不低于8800千米;满足99A、红旗—9、机动警戒雷达系统、重型舟桥的运输要求(300吨级大运运输T—72比较方便)现在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
世界上载重最大的飞机是安-225“梦幻”运输机 安-225的酬载重量原厂公布是250吨,但一般认为,安-225至少有超过300吨的酬载能力,其中货物不是只可放在机身内的货舱中,安-225原本为了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所设计的机背货架,也拥有载运250吨重物体的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空军所拥有最大型的军用运输机C-5也不过只有118吨的额定酬载能力,纵使连安托诺夫自家招牌的安-124,也不过是150吨的水平而已。除了一般所注目的酬载能力外,安-225因为机身庞大,所能携带的油料也相对地更多,因此拥有超长的续航能力,纵使在全负载的情况下仍能持续飞行1,350海里(约2,500公里)的距离。事实上,安-225是国际航空联合会(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FAI)在2004年11月新制定的世界纪录标准中,长程飞行的荷重纪录保持者,握有多项离陆重量300吨以上等级机种的世界纪录。美海军陆战队到底有多惨?
对于海军陆战队的身份来说,有一个十分贴切的说法,就是名为军中之花,实为海军陆军的私生子。虽然说象秦始皇、孔子、耶稣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有这个身份,但是大家都知道私生子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在铁甲舰时代初期,各国海军在军舰上还是有陆战队,像北洋水师在威海保卫战中攻击南北帮炮台就是由北洋水师的陆战队进行的。
海军尤其是在大风帆时代,每一艘战舰上都有海军陆战队,一个是当时海战在最后阶段都是两边的船上的人上去用大刀、斧子还有手枪,相互砍,这种情况下,保留一支陆战力量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付时不时要起来哗变的水手,陆战队也是舰长的主要打手,所以这样不明不白的军舰上就有了这样一支部队。
而到了铁甲舰时代,海战已经很少出现对着砍人这种情况了,而已经改善的居住条件和薪酬也使水手很少哗变了,这个时候,海军陆战队原来的两项任务已经是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海军陆战队就剩下看守加煤站这类的警卫工作,这种任务说老实话,派个水兵扛个步枪就行。这个时候海军陆战队实际上已经是要面对生存危机的问题了。
著名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由于T34而闻名天下,但是克里斯蒂当初可是设计了一系列装甲车辆,其中就包括水陆两栖车辆,而且陆战队的人也挺感兴趣,但是真的想订购的时候,就只有两个字了“没钱”。
这时候恰好赶上一战,而在这个时候爆发的加利波利战役,是第一场攻防双方都是工业化、半工业化军队,这场战役当时的出了一个结论,就是登陆作战已经是不可能在成功进行。但是当时,美国制定的“橙色计划”中,美军必须要夺取一些日本占领的岛屿,所以经过陆战队军官的研究和争取,确定了要想进行登陆作战,就必须由训练有素的海军陆战队进行。
经过二战的洗礼,海军陆战队得到了大发展。到了战后美军成立参联会的时候,陆战队的参谋长自然就在其中,但是在参联会中,陆军、海军这两个老牌军种自然不用说,而空军这个新兴军种掌握了当时核武器的唯一投送手段战略轰炸机,地位更高,这样算起来陆战队只能是老四,所以也就是四等人。
海军陆战队的装备比较轻,相对来说轻步兵作战能力更强一点,对于重武器的依赖比陆军小,而且战备程度比陆军要好。
麦克阿瑟是陆军将领,但是,在二战中手下经常指挥陆战队,特别是仁川登陆战役中,特别指出要陆战队第1师参战。
而且由于海军陆战队的特殊性,由于上陆前航渡阶段是听从海军指挥,而上陆以后又是和陆军在一起,在太平洋战争中很多时候陆上作战,海军陆战队是由陆军将领指挥,所以自身的独立性不高,处于一种姥姥不疼 舅舅不爱的境地,在军种争夺预算的时候,经常处于不利的情况,陆战队的船还好说一点,而使用的陆战武器只能是使用陆军用剩下的,陆军用M1半自动,而陆战队还用拉大闩,不过,现在海军陆战队由于经费相对充足,所以对于象步枪这种低值产品,陆战队还是可以先体验一下,但是重武器就是只能捡剩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