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佑,周世宗算不算唐朝到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真正乱悠悠的时期,可就算在这样的时期,其实也还是出过一些比较厉害的人物的,比如后唐的李存勖,要是他后期能够励精图治,一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除了李存勖之外,还有周世宗柴荣,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特别优秀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柴荣几乎是没有什么黑点的,就因为如此,有人觉得周世宗是历朝历代当中数一数二的皇帝,还有人觉得周世宗可以称之为“三不朽”皇帝,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何以谓之“三不朽”三不朽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大夫叔孙豹之口,所谓的三不朽,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人的品德言行以及功劳,即“立德、立言、立功”。这三个不朽也许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自古以来,能够真正做到这样的人已经可以算是圣人了。
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这些人算是圣人,所以他们确实做到了三不朽,但是真正的圣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还都不是皇帝,对于皇帝而言,想要做到三不朽,想必就更加不简单了。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励精图治,以身作则,创造了贞观之治,成为千古一帝,后人无不对其赞不绝口,但是要说唐太宗是否真的做到三不朽,我想答案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在立德方面,李世民有所建树,可还是有一些欠缺,在立言方面,李世民还算可以,在立功方面自然不需要多说。
宋太祖赵匡胤,也可以算一个千古一帝,但是宋太祖在立言和立德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也不能称之为三不朽,还有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圣祖康熙等,虽然都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但是其都有一些欠缺,所以都不能算是三不朽。
周世宗与上边这些历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相比,我们都不需要说他是不是三不朽,答案就已经十分明显,但就算不能称之为三不朽,我们还是需要分析一下的。周世宗柴荣在立功方面肯定是有所建树的,我们可以分别讲一讲。
周世宗的皇位来历周世宗能成为皇帝,与汉宣帝刘病已的运气有得一拼,要不是运气爆棚,他和皇位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身世就可以明白一些端倪。
柴荣原本是河北邢台人,父亲柴守礼最开始是当地知名的富翁,可惜在柴荣尚且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已经破产,家道中落沦为贫民了,本来就处于乱世之中,沦为贫民之后的柴家,生活变得窘迫起来。
当时柴荣的姑父郭威还在朝廷任职,柴荣眼看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就去投靠了自己的姑父郭威,跟随郭威一起创业。在郭威家,柴荣十分勤劳能干,很快就得到郭威的赏识,将其收为养子。
成为养子之后的柴荣,还没有涉及军事和政治,而是去外地经商,为郭威家族带来一些财富,这个小伙为人聪明,很有生意头脑,在外经商的同时还学习了一些骑射本领以及文史和黄老学说。
当柴荣成年之后,郭威身边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助手,就让柴荣放弃经商,而回到郭威身边开始从军。郭威后来因为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有功,被授予天雄军节度使,势力有所提升,正等着为后汉建功立业呢,结果刘知远当了一年皇帝就去世了。
刘知远去世之后,其儿子刘承佑继位,这个家伙对郭威十分忌惮,并且总是猜忌怀疑郭威会造反,试图将郭威直接灭掉,这个消息被郭威的亲信告诉了郭威,郭威觉得一不做二不休,就自编自导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戏码,以清君侧的名义将刘承佑给弄死了,自己登基称帝,号称后周。
虽然这次郭威成功夺得皇位,但是刘承佑早已派人去对郭威的家人进行杀害,以至于郭威登基之后,成为了孤家寡人,只有养子柴荣,成为郭威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所以在三年之后,郭威去世就把皇位传给了柴荣,柴荣就这样成为以养子身份登基的皇帝,其运气不得不说实在是好啊。
周世宗的功劳周世宗登基的时候才33岁,正值壮年,按理来说,柴荣是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当然柴荣也是雄心勃勃,给自己立下三个十年的规划,以十年开拓天下,以十年养百姓,以十年致太平,只要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想必周世宗也是可以和唐宗宋祖等人一决高下的。
周世宗根据计划,先从第一个计划以十年开拓天下来实施,周世宗先整顿吏治、任用贤臣,让朝廷内部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接着又开展灭佛运动,鼓励农桑,整顿禁军,以修饰边防。
一切内部情况整顿好之后,周世宗就开始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了,他先是三征南唐,将南唐打得措手不及,后来又往西去击败后蜀,最后北伐幽州,想要实现天下统一。可惜的是,在收复幽州的途中,周世宗突发疾病,撤兵回家不到一个月就英年早逝了。从当上皇帝,到去世,周世宗仅仅坚持了不到六年时间,以至于第一个计划都没有完成。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一直跟随着周世宗卖命,这个人就是赵匡胤,在周世宗去世之后,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孩子柴宗训,以至于最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抢走了柴宗训的皇位,不过赵匡胤有一点做得十分人性化,那就是纵观整个宋朝,也没有抹黑柴荣以及虐待柴家后人。
当然,赵匡胤后来能够统一天下建立北宋,与当初柴荣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密不可分,因为有了柴荣为赵匡胤做的那么多铺垫,才让赵匡胤有了后来的江山大业,从这个角度而言,柴荣在立功方面,确实有些建树的。
结语想要做到三不朽,又谈何容易呢?尤其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在皇权的熏陶下,还有几人能够保持初心呢?周世宗之所以没有任何黑点,并不是他真的做到了三不朽,而是周世宗去世太早,并且赵匡胤以及赵匡胤后人没有黑化他,要是周世宗活得再久一些,谁又知道他会被皇权腐蚀成什么模样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古代的北汉在什么地方?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公元951年,后汉大将郭威因被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郭威拥刘崇之子刘赟即帝位,后来郭威杀了刘赟,建立后周。刘崇遂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灭亡北汉,北汉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汉皇帝刘继元出降,北汉亡。历四主,共二十九年。
为何把皇位传给义子柴荣?
早在郭威还没生儿子之前,柴荣就被郭威收养为义子了,后来虽然郭威生了两个儿子,却在后来的政变中被杀,因此,柴荣成为郭威唯一的子嗣,所以,郭威的皇位只能传位给柴荣。
乾祐三年(950年)冬,后汉隐帝李承祐猜忌郭威,郭威得知后,因担心家属安危,只得暂时隐忍,并写密信给李承祐,想先稳住局势。不料,这李承祐根本不吃郭威那一套,直接将郭威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部诛杀,这里面就包括郭威的两个亲儿子。
我们看历史,有时候觉得很难理解。像皇位这种极其尊贵的东西,自然从来都是不外传的。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
如果一个皇帝没有亲生子嗣,那么,在皇位继承方面,至少要在同姓宗族当中,寻出一个合适的人来,过继给先帝,然后合法继承皇位。
我们看到,像郭威这样,把一个众人可望不可及的皇位,竟然让给了一个外姓的养子,实在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当然,柴荣,又名郭荣。这是跟了郭威的姓,所以这么叫。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喊他叫周世宗柴荣。可见,郭威死后,郭氏一族,实际上已经断了根苗,再无香火了。
有人说,郭威英雄一世,创下了诺大的家业,到头来居然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实在令人叹息。但是,我们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郭威选择的继承人柴荣,还是相当不错的,没有让郭威失望,也没有让历史和人民失望。
要说这柴荣,是郭威老婆他哥哥的儿子,因为老柴家家道中落,所以几经周折,年纪尚幼的柴荣,就投奔了他的姑母。这柴荣,也确实是从小就聪明伶俐,家里家外,都是郭威的好帮手,深得郭威的喜欢。后来直接跟着郭威弃商从戎,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
郭威喜欢柴荣,还跟柴荣的姑母有关。这柴老姑母,跟郭威的夫妻关系非常恩爱。据说当年,这柴大美女也是名门望族,可是,却偏偏看中了这个还寂寂无名的郭威,而且非他不嫁。就跟戏曲里面的王宝钏跟薛平贵的故事差不多,这个柴大美女,大有下嫁给乞丐的意思。
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使得郭威对这个结发之妻非常深情,因此爱屋及乌,捎带手,这柴荣也沾了光。
以上概述了柴荣与郭威之间,非同寻常的义子义父关系。其实,有这一层关系在,皇位的继承,基本上就已经定局了。
有人说,郭威还有个外甥,叫李重进,为啥不叫外甥继承皇位呢?
李重进(?~960年),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五代时期大臣。后周太祖郭威外甥,母为福庆长公主。这李重进,年龄比柴荣稍大几岁,而且久经沙场,手握重兵,战功卓著,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很早就有了自己可以随意指挥的班子,而且威望相当高。看这样子,其实李重进似乎确实应该在皇位继承候选人当中才对,可惜后来并没有被郭威选中。这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外甥跟舅舅的关系,应该更亲一点,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可是郭威有他自己的考虑,毕竟一个是天天喊他叫“爹”的儿子,一个只是喊他“舅舅”外甥。这可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称呼,柴荣虽然血缘远,可是这个“爹”的称呼,日积月累,足以拉近郭威跟柴荣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对亲父子。
有了这一层递进的父子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郭威在临终之前,特意搞的那一场特殊的跪拜安排了。他命令李重进在众大臣面前,跪拜柴荣,这是在实质上让李重进服从柴荣将来的统治。
这样一说,我们就没必要再在别的亲戚上面思考什么继位的问题了。比如有人说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也是皇位继承人选,我们认为,这个女婿 ,相比于外甥,恐怕要差十万八千里了。
不过,要说这张永德,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在五代时就混的不错,到了赵匡胤的大宋朝立国,他也一样活的潇潇洒洒,还跟赵匡胤的关系搞得不错,也不是个一般人呢。
张永德(928年-1000年),字抱一,汉族,并州阳曲(今山西阳曲)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历任殿前都点检、侍中、东京内外都巡检使等职,参与了对北汉、南唐、契丹的战事并率立战功,在后周和北宋都受到礼遇。
后周柴荣与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柴荣一生都是赵匡胤的主公,赵匡胤是柴荣的得力部下和臣子。
柴荣,又名郭荣,是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皇帝,世称周世宗。
后周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是柴荣的姑父,并收柴荣为养子。因为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均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所以,郭威在去世前将皇位传给了柴荣。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世称宋太祖。
赵匡胤出生于官吏世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虽是官员,但是在五代十国人吃人的乱世,也仅是勉强糊口度日。赵匡胤作为家中活着的长子,只能外出谋生,四处游历,却到处碰壁。
赵匡胤在走投无路之时,投奔了郭威,并被郭威收留。赵匡胤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郭威赏识提拔。
赵匡胤转为柴荣部下
在郭威称帝后的第三年,公元953年,柴荣升任开封府尹(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有了开封府尹即是储君的先河,一直延续到宋仁宗时期),赵匡胤转到柴荣属下,成为了开封府马直军使,开始了跟随柴荣的生涯。
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四方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赵匡胤执掌禁军。从此时,开始了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四方的生涯,直到柴荣去世。
这一年柴荣御驾亲征北汉、契丹的入侵,由于战事不利,加上有将领逃跑,后周军队陷入危机。赵匡胤在危机时刻,联合禁军大将张永德,合力夹击敌军,柴荣亲自上阵督战,一举击溃北汉军队。
柴荣继位的初期,因为不是郭威嫡子,所以,后周将领和军队并不是很服气柴荣,赵匡胤在此战中的举动,一举取得了柴荣的信任。回师之后,赵匡胤就被提升为了殿前都虞候(都点检职位最高,都指挥使次之,然后就是都虞候)。
公元956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先后击破南唐何延锡、皇甫晖、姚凤十余万兵马。赵匡胤有独率两千兵马,在六合击败了南唐援军,齐王李景达的数万大军。回师后,赵匡胤就被任命为了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加授了定国军节度使。
公元957年,赵匡胤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拿下寿州。回师后,赵匡胤被柴荣升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这一年冬天,赵匡胤又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赵匡胤攻破了南唐在十八里滩的大营,随后,乘胜攻克了泗州,再破清口、山阳,攻下楚州。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在瓜步再破南唐军,平定了淮南。
公元959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在瓦桥关,赵匡胤一战收服姚内斌,击退千名契丹骑兵,平定了关南。
柴荣去世,赵匡胤开始预谋篡位
959年北伐时,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柴荣在行军路上,得到了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当时,张永德是殿前都点检,柴荣起疑,就撤换了张永德,让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点检,并加检校太傅。
赵匡胤摇身一变,成了一品大员,后周的最高军事指挥长官。
有人认为,这事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所为;也有人说就是赵匡胤干的。但是综合各类资料来看,这事可能只是赵匡胤指使史官编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天授。
这个事件的实际情况,应该是柴荣怕李重进以郭威外甥的身份篡位,而张永德虽然也是亲戚,但是个粗人,不足以辅佐小皇帝,所以,就启用了赵匡胤,想让赵匡胤辅佐幼帝。
赵匡胤篡位
但是赵匡胤辜负了柴荣的期望。
959年,柴荣驾崩,周恭帝柴宗训继位。
960年,赵匡胤就散布谣言,说北汉、契丹来伐,请命率军开赴陈桥驿。赵匡胤在这里,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大戏,发动了陈桥兵变,随后改国号为宋,把自己变成了宋太祖。
赵匡胤在历代帝王中算是一个比较仁慈的君主了,篡位后,念及柴荣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对待柴荣的后人也比较宽大,都没有杀死。柴荣的其中一位后人,被宋朝开国名将潘美收养。
赵匡胤对此,也再未过问。
历史上有多少个汉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朝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在当时,汉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拥有着最先进的文明。
虽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但在后来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不少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只不过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影响范围,他们都无法跟西汉和东汉相比。
1,五胡乱华时期,成汉其实一开始,这个政权的名号应该是“成”,但因为开国者李雄去世后,他指定他哥哥的儿子李班接任皇位,因此便引发内乱。
经过几个月的内乱,李班被杀死,接任他的新皇帝李期也被李寿给杀死。在公元338年,李寿率领大军占领成都,将反对他的派系一网打尽后,李寿便登上皇位,将原本的国号“成”,改成了“汉”。正是因此,历史上便把这个政权称之为“成汉”。
当上皇帝后的李寿便膨胀了,开始骄奢淫逸滥用刑法。343年他去世后,没想到他的儿子李势更加过分,令成汉的老百姓们民不聊生。趁这个机会,347年东晋的恒温率领大军,仅仅只用几个月,便攻破成都,李势投降。自此,成汉灭亡。
2,南北朝时期,侯汉
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四个朝代,分别是宋、齐、梁、陈。而在梁朝和陈朝的中间,还出现过一个仅仅存在2年的侯汉。
侯汉的创始人是侯景,在551年的时候,可能是不想再当宇宙大将军了,于是就逼迫南梁皇帝萧栋禅位,由他自己来当皇帝,并把国号改成了“汉”。因为他姓侯,所以历史上便成为“侯汉”。
毕竟他是逼迫萧栋禅位的,因此他所控制的地盘并不多。再加上他两面三刀反复无常,不仅是陈霸先等人想要灭掉他,就连侯景自己的手下,都想弃之不顾。
在这种外有强敌,内部不稳的情况下,552年,陈霸先很容易的击溃侯景。在逃亡过程中侯景被手下人杀死,至此侯汉灭亡。
3,五代十国时期,后汉五代十国中的后晋,是靠着石敬瑭出卖民族利益建立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就不得民心。虽说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想要脱离契丹的控制,但是在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的情况下,后晋便被契丹所灭。
趁着这个机会,后晋大将刘知远立马在太原称帝,立国号为“汉”。
虽说刘知远只当了一年皇帝,但却做了不少坏事,可谓是残暴至极。等刘知远去世后,他儿子刘承佑继位,为了把持朝政,刘知远便杀了不少权臣旧臣,到最后更是把大将军郭威的全家都杀光了。
这可把郭威气的,立马带领兵马从邺都赶到汴梁,一举击败后汉禁军,刘承佑落荒而逃,但是在逃亡过程中被杀。
就这么的,郭威当上皇帝,后汉自此灭亡。
4,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因为郭威灭掉后汉,自己当上皇帝,这可把后汉的建国者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给气的,立马在太原自立为帝,继续沿用他哥哥的国号。因为地处北方,所以历史上便称为“北汉”。
这个北汉,实力十分弱小,地瘠民贫,总共才占领十二州,大概在今天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为了能让自己活得就一些,北汉便向契丹称臣,以此来获得契丹的保护。
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宋朝建立,又到赵光义烛影斧声,这两兄弟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南方一一平定,于是在979年,赵匡义御驾亲征,最终灭掉北汉,北汉便这么的存在29年。
5,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如果仔细追究,南汉的真正创始人应该是刘隐。逐一统一岭南后,他被进封为清海节度使,后来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他还被后梁封为南海王。
911年,刘隐去世,他弟弟刘䶮接任南海王。这是个有野心的人物,在917年便自立为帝,刚开始的国号还是越,到918年才改成的汉。因为地处南方,所以历史上便成为“南汉”。
刘䶮这皇帝当的不错,但他的儿子刘玢就不行了,他十分的暴虐无道,因此943年,刘玢就被他的弟弟刘弘熙杀死,随后刘弘熙当上南汉老大。
但是呢,这家伙也不会比他哥哥好到哪去。在位仅仅数年,几个弟弟就被他诛杀殆尽,又任用宦官宫女为政,令南汉国力日渐衰弱。到958年他的儿子刘鋹是更加过分,昏庸无能不会治国,竟然把权力交给宦官和侍女,自己专心享乐。像这样的政权,不被灭亡才怪。
970年,北宋发兵进攻南汉,至971年,刘鋹投降,南汉自此灭亡。
6,元朝末年,陈汉元朝末年,因为元朝残酷暴虐,令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有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
1355年,陈友谅在黄蓬起义,经过数年发展,陈友谅已经成为长江以南势力最大的存在。于是在1359年,陈友谅自立为汉王,1360年又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汉,因为他姓陈,所以历史上便称之为“陈汉”。
陈汉建立后,陈友谅主要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北方的元朝 ,还有一个就是在南方和他分庭抗礼的朱元璋。虽然他的实力要强于朱元璋,但没想到在1363年与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竟中箭身亡,虽说他的部下随后拥立他儿子陈理即位,但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斗得过朱元璋?
1364年,朱元璋亲征武昌,随着陈理的投降,陈汉至此灭亡。
说到这,我不禁好奇,除却我整理的这6个,中国历史上还有那些以“汉”作为国号的政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