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育碧突然宣布《全境封锁2》将不再在Steam平台发售,转而到Epic平台发售。消息一出,瞬间激起千层浪。前有EA自立门户;后有Bethesda(旗下有《上古卷轴》、《辐射》、《狂怒》、《德军总部》等多个系列)突然变脸,动视(《使命召唤》)转投暴雪;今有育碧,无情分手。一线大厂纷纷脱离Steam,让不少玩家觉得Steam要“凉凉”。
问题的根结,在于Steam“过高”的分成,对于销售额高的游戏,抽成20%,中等销售额的游戏,25%,销量额一般的游戏30%。而Epic则是清一色12%。对育碧这种常年霸占Steam销售榜前十的厂商来说,每年都会支付一笔庞大的红利给V社。转投Epic,多赚近10%,那可是避免自己“被收购”的救命钱啊(笑),有何不可?就这样,育碧也与Steam说“拜拜”了,恐怕以后的《刺客信条》、《汤姆克兰西》、《孤岛惊魂》新作也不会登陆Steam了。更要命的是,随着Bethesda、动视、育碧,一线大厂纷纷“跳槽”,必定会带来连锁反应,此时的波兰蠢驴CD Project(《巫师》、《赛博朋克2077》)想必也是坐立不安,指不定哪天突然宣布“《赛博朋克2077》将不在Steam上发售,而在自家GoG平台发售”。那个时候,PC玩家的天,估计都要塌了——曾经一个平台通吃,几乎玩遍所有,现在,一个厂商,一个平台,繁琐至极。
曾经的页面
Steam上的《全境封锁2》已经下架
按理说,平台的竞争受惠的是玩家,可是也没见《全境封锁2》降价啊。原因很简单,谁不想多赚点,售价嘛,干脆就不改了!平台的混战,价格却没变,受伤的是玩家。玩EA要登Origin,玩育碧要登Uplay,玩波兰蠢驴要登GoG,玩动视要登暴雪,玩XX要登XX······惶惶不可终日矣!
乱战开启
这里,不是笔者吹Steam。从2002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Steam平台的各项功能、设施都相当完善,这是其它任何平台都无法比拟的:
硬件上,Steam在国内多地有下载节点,基本上可以满速下载。你对比对比Origin那令人捉鸡的下载速度就知道了(一个游戏,比如《战地5》,下个几天那是常有的事)。
软件上,Steam完美支持简体中文,甚至还有国区商场,还是低价区。你看看Origin,连个简体中文的界面都没,有时候甚至网页的打不开,以前支付结算还是欧元,最近才改成港币,人民币?做梦去吧?(怎么又是你,烂橘子)
售后上,Steam可谓响应十分迅速,不足2小时的游戏,写个申请,一下就能退款。便捷的售后,敢问还有哪家平台敢叫板?
厂商上,Steam有青睐之光,对独立游戏比较友好,提供一系列服务,比如最近大火的国产游戏《中国式家长》和《太吾绘卷》,没有Steam这个平台,它们绝不会这么快速成功。
生态上,Steam有社区、有创意工坊、有市场,它还有好友动态、丰富的个人资料页面,还有各种排行榜,数据统计/接口等等,璀璨的社交元素是其它平台无法想象的。更重要的是,Steam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喜+1的文化,一种库存游戏充盈的满足感,一种面对-80%-75%无法控制双手的剁手感,一种游戏时长上千上万的成就感,这些东西,都是其它平台没有的,其它平台,更像一个“启动器”。正如有的玩家所说的那样:
你Epic平台免费送游戏,那能叫喜+1吗?笔者玩了几年,也算小有“成就”了。。
各个平台的体验不如Steam,混战的结果,受伤的自然是玩家。
但是,纵然Steam在玩家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盛赞的口碑,但是对于厂商而言,过高的分成肯定是接受不了的,笔者也确实认为,G胖太重利了,这个抽成确实有点“重税”的味道。有的人会出来反驳,那别人PS跟XBOX也是30%的抽成呢?我Steam抽30%怎么了?可是别人是主机平台,仅此一家,索尼和微软,要进行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软硬兼容+各种工作。而PC平台,都是寄托在个人电脑,Windows之上,投入不是一个量级。更重要的是,PC上可不是只有你一家可以卖游戏。
如今,随着各路平台异军突起,G胖如坐针毡,尽管下调了抽成比例,但依旧不容乐观。如果G胖不想出点法子,挽留各个大厂,说不定真就“朕打下的江山,都给朕败完了吧?”
如今的G胖真跟灭霸很像,各路豪杰纷纷围堵
2021年的一天,我起床了。今天想玩《战地6》,于是我打开了Origin,可是网页却打不开,游戏库都加载不出来。所以,我不得不选择玩《刺客信条:蝰蛇》,于是我打开了Uplay,发现有10个G的更新,但是却一直100kb/s。我不得不放弃,去玩《上古卷轴6》,打开了Bethesda平台,却发现有个致命BUG,导致我进不了游戏。所以,我又不得不玩《使命召唤20》,结果发现自己登陆的是国服战网,还要改成世界服战网,太麻烦!玩玩《堡垒之夜2》吧!登陆Epic平台,它竟然给我跳转到了WeGame!这真是糟糕的一天!静下心,我打开了尘封已久Steam,回想起那些年的快乐时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