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中的纵火犯,各位小伙伴想到的必定是李儒、神陆逊、神周瑜。确实,此三人所作所为,绝对够格称之为“大纵火犯”。那么我今天就来扒一扒,三国到底有多少纵火犯,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勾当吧。
第一位便是李儒
这话得从董卓带兵把持汉庭,遭遇十八联军讨伐一事开始说起,江东猛虎孙坚一路披坚执锐,兵临洛阳城外。董卓施展各种手段拉拢、分化孙坚部无果之后,李儒献计“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董卓心动并行动了。于是董卓进行“打砸抢烧”操作后,洛阳火光四起,待孙坚踏入洛阳,洛阳已满目疮痍。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历代统治者治下的国都,发展积累的财富岂是小数目?何况除了丰富的物质,还有更为宝贵的文化、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落后的三国,生产力相对低下,不过是靠着人力去推动那历史车轮缓慢前行。所以李儒这一把火毫无异议地把自己烧成了三国第一纵火犯。
第二位便是周瑜
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更没有设坛作法借东风,周瑜与黄盖也末上演三十六之苦肉计去诈降。那真相是什么呢?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曹操部多为北方人,不适应长江上的天气环境,很多人晕船还生病了,不经打,但他还有荆州降军,兵力战力还是占优。
黄盖(此时的黄盖价值100宝珠)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构想,那就是火攻。虽不是演义中的铁索连环!但是由于曹部的舰船之间的距离并不大,所以火攻依然可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火攻需要东南风,风从哪来?孙权的部下可是老江东人了,对这带的天气也是相当熟悉。赤壁一带冬天刮东南风并不是罕有的现象。所以,万事俱备,东风也都不欠了。
虽说曹操败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火攻,而是因为曹操部的那一-场瘟疫,造成了战斗力的下降。火攻只起到了助力作用。
但周瑜这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南下的攻势,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在意义非凡,排第二我觉得无可厚非。
第三位,陆逊
刘备高举为关羽报仇大旗,率大军攻吴。陆逊选择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因而双方形成了对峙之势。但是刘备军远征,补给困难,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从而致使士气低迷。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刘备部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老纵火犯陆逊算准时机,命令每名士兵各带一把茅草,到达刘备营地放火。刘备军周围多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蔓延导致刘备部混乱。陆逊以逸待劳,连破刘备四十余营。这也导致了夷陵之战,刘备部的溃败,刘备退之白帝城,次年便亡故于此。
陆逊火烧连营仅仅是夷陵之战的一部分,但他间接导致了一位霸主的消逝,因而我认为他排第三。
接下来,聊一聊曾经也放过火的大佬。
第一位,魏武大帝曹操。官渡之战,曹操亲自带队,火烧乌巢! 一把火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实际地位。
第二位,单挑王刘备。刘备放火烧了自己在博望坡的军营,顺利伏击夏侯惇、于禁;保住了自己为数不多的人马。
第三位,东吴大帝孙权。这个提起来其实有些丢人,因为他放火烧的是张昭的家门。
关于这一话题,各位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关注小编,关注三国杀移动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