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1955年成为开国大将)率领下进入甘肃合水县境内。当时程子华受了重伤,实际上在行军中负起指挥责任的是徐海东。
这天上午,部队刚离开板桥镇不久,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和混杂的人吼声从队伍后面的板桥镇方向传来。
队伍停下了,众人纷纷回头张望。不一会,只见一匹快马冲奔而来,二二五团团部的传令兵没等马停稳就跳下来向徐海东报告:“二二五团三营被敌人骑兵团围住了!”
徐海东一听,惊诧得瞪圆了双眼,他迅速、果断地作出了新部署:“队伍停下!前卫营就地战斗警戒!军部的人跟我来!”
这话是对紧随在身边的二二五团团长郎献民、二营营长田守尧讲的,也是对周围的所有指战员讲的。
郎献民和田守尧异口同声地说道:“徐副军长,你留在这里,让我去!”
徐海东大声说道:“有什么好争的!你们都留在这里担任后卫,警戒任务也很重要!”说罢头也不回地向枪声最密集的地方赶去。
郎献民、田守尧无奈,只得按副军长说的做。众人焦虑地望着徐海东副军长率队伍杀回板桥镇。只见他提着枪,骑在马上,飞一样地奔驰而去……
徐海东走后,郎献民和田守尧商议决定:队伍顺序不变,立即离开大道,抢占有利地形,以防合水城方向或其他方向突袭的敌人。
虽说是“战斗警戒”,但人人都剑拔弩张,枪出手,弹上膛。
不到一刻钟,二二五团全部投入了战斗,二二三团的一营、三营也迂回到板桥镇两翼,准备接应突围的部队。众人见副军长亲自赶来,士气大为高涨,无不越战越勇。
而郎献民等人听说徐海东一冲进板桥镇,敌人就认出了他,并集重兵层层围住他的消息后,个个心急如火,万分焦急。
当时军长程子华负重伤长期坐担架行军,政委吴焕先又在四坡村一战中牺牲了,如果副军长徐海东这时再有个三长两短……那红二十五军怎么办?
战士们都急了,请求到前面增援。
郎献民却挥着手高声说道:“同志们,要镇静!不能离开警戒地点,没有命令,二营不能擅自行动!”
田守尧也从隐蔽处站起来,对战士们说道:“现在我们是全军的后卫,如果我们一动,合水这东、西、北三个方向中,万一有敌人冲来,整个部队就会被冲乱,前后受敌,岂不是更危险吗?”
听了他俩的话,战士们都不吭声了,只能耐心等待。
一个小时后,板桥镇那里传来了欢呼声,战斗以我军胜利而结束。这次突然前来偷袭红军的敌人是国民党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和步兵第二一零团。
由于徐海东临危不乱,率领部队杀回了板桥镇,二二五团三营才幸未全营覆没。又因为二二五团一营营长韩先楚(1955年上将)、教导员刘震(1955年上将)率重机枪连抢占了附近的制高点,居高临下猛射顽敌,徐海东等人才得以及时突围。
战斗结束后,众人纷纷称赞,如果不是副军长亲自赶到前线迎敌稳定了军心,再加上韩先楚、刘震两位营级指挥员战术得当、临危建功,那么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敌人尾追和纠缠,徐海东一边擦着额上的汗珠,一边大声地下达命令:“整队出发!不能停!快,快!”
团长张绍东转过头问:“走哪条路?”
徐海东轻声说道:“按预定方案,遇上强敌、遇上恶仗,就走豹子川嘛!’
“是!”张绍东转身对全团指战员命令道:“快,向豹子川前进!”
部队沿着陕甘边界的崇山峻岭向北行进。沿途是荒无人烟的山野,部队行军三天,没见到一个老百姓,粮食断了,无处可筹,不少人饿昏了。
望着倒在身旁的战友,徐海东不顾众友劝阻,坚持要求杀了他的战马充饥。但马肉也很快就吃完了,战士们只能在树林里找野菜、剥树皮熬汤喝。
在这十分困苦的时刻,遇到一个商贩,他挑着粮食,赶着一群羊迎面走来,军部经理处长与商贩商量后,用银元把商贩的三百多只羊全买下来了,勉强缓解了全军的饥饿危胁。
挺过了最艰苦的日子,红二十五军余部终于和陕甘党组织取得了联系.9月15日,经过数天的行军,3400余名红二十五军将士到达了延川县的永坪镇。
至此,经过艰难转战,红二十五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成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胜利完成了长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