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饥荒之年一顿饱餐或许就可以换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也因此在饥荒之年人命往往轻贱的过分。回首我国历史,近代以来也有过著名的饥荒,比如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有300万人死在这场天灾人祸中,即使建国以后也出现过罕见的饥荒。
如今社会,随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越来越广泛的种植,中国早已不用担心发生饥荒问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当代人,对食物的追求也从饱腹变为精致美味。殊不知在几百年前,中国人为了一捧粮食,不惜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明朝史书就记载了一个令人心寒的故事,家乡闹饥荒时,父亲找到嫁出门的女儿,希望能够借粮食过活。没想到在睡觉时却被女儿以150文的价格卖给了屠夫,那么最后这位父亲的结局怎样,女儿是否遭到应有的报应?
我国古代,因为生产技术低,农作物品种缺乏,导致每逢旱涝之年都会发生饥荒,而史上最著名的饥荒之一,莫过于明朝末年,崇祯时期的大饥荒。《明史》记载:“崇祯六年,陕西、山西大饥,人相食。”
崇祯六年,陕西和山西两地发生了大饥荒,有许多夫妻没饭吃,不愿意饿死而上吊投河而死,就连当地的官员都家中自杀。第二年灾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扩散到河南、江西和浙江。太原发生了百姓互相为食的情况,南阳有母亲烹煮女儿养活一家的事情发生,浙江更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相互为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女儿卖父亲的奇事。据说陕西太原有一个农民,自己家中女儿出嫁到了隔壁村,大饥荒时父亲家中没有粮食,于是找到女儿希望可以借点粮食度日。女儿先哄骗父亲休息,称明天就给父亲粮食带回家。
父亲饿了一天也赶了一天路,于是很快就睡了过去。但是睡梦中的父亲突然汗毛竖立,吓得他睁开了眼,只见一个提着屠刀的大汉站在他床头。父亲连忙质问他是谁,那大汉透露着怜悯地说:“我是本地屠户,你已经被你女儿以150文的价格卖给我了。”
当时粮食早已供不应求,杀人充肉的现象屡屡发生,为了生活人们也只能当作不知道。但是这位父亲还是不相信自己女儿会做出如此不孝之事,屠夫却说这种事情在当地时有发生。最后父亲也不愿就此赴死,于是他和屠夫商量,用1两银子赎回自己,并且不要钱把女儿卖给屠夫。
这种好事屠夫当然不愿放过,于是收了钱躲在家中。等女儿回家就将其杀害,而父亲则带着女儿家中的粮食回家。回家后他辗转反侧,思来想去了很久,又将家中还未出嫁的小女儿也杀害了。当妻子问起时他才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妻子听闻后嚎啕大哭,却也没有埋怨丈夫,只是一直哭诉为何要生在这样的社会。
就如故事中所言,没有经历过苦难永远不知道当初有多么困难。如今许多老人都吃惯了苦,因此非常节约,即便是有钱也不愿意拿出来花,吃饭时也不愿意浪费每一粒米。并不是他们吝啬抠门,实在是不想再受当初的苦。
为了生活,很多人都不得不接受苦难,相比之下,如今的年轻人实在幸福太多。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安享其成,并不是我们应该的,只是有一些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既是那些为了和平戍守边疆的战士,也研发出高产粮食的科研人员,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够在安稳的日子中感慨岁月静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