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特,世界上最大的雕多大?
角雕 (长度:108厘米;体重:6.5-9公斤)
角雕(学名:Harpia harpyja),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鹰,是新热带界的一种鹰,后来被编入自立的角雕属中。
它们是美洲中最大只及最强壮的猛禽,很多时都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的上冠层。它们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鹰之一,现存只有食猿雕较它们大。已灭绝的哈斯特鹰差不多比它们大50%。
它们最初是由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所描述,并命名为Vultur harpyja。在其再版的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对其作了详细介绍。
角雕(Harpia harpyia)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猛禽之一,身高几乎是人的一半。雌性角雕平均长108厘米,翼展阔200厘米,重6.5-9公斤。只有食猿雕及虎头海雕有接近的身型,但角雕的翼展较短。雄雕只重约3.8-5.4公斤。
角雕的上身羽毛呈灰黑色,下身的则是白色。在胸部上至颈部有黑间。头部呈淡灰色,有两个冠。雄雕及雌雕外观完全一样。
角雕长有尖利的钩状喙,强壮的爪子几乎和人的手掌一样大,是所有猛禽中绝无仅有的。尖锐的指甲长达12厘米,腿部肌肉十分发达,抓力达到50公斤,能轻而易举的捏碎猎物的头盖骨,刺穿很厚的铁板。
角雕得名于头上两个高耸的黑色羽冠,特殊的外形和体色使它带有一种神秘感。
最大的老鹰与老虎战斗?
金雕能够用750磅/平方英寸的握力将成年山羊从悬崖上拖下来,超过狮子的咬合力。然而,金雕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鹰,也不能对抗新西兰史前最大的哈斯特鹰。
在新西兰被毛利人殖民之前,该岛哺乳动物只有三种蝙蝠。毫无疑问,鸟类成了统治天空的霸主,体型成长为巨型。3.6米高不会飞的恐鸟占据了食草动物的栖息地,是有史以来最大、也是最强大的鹰的主要食物来源。
哈斯特鹰,翼展3米,轻松获得新西兰顶级捕食者称号。它们用1000磅/平方英寸握力、9厘米的爪子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俯冲,完全有能力杀死一个人,如土著毛利人。
然而,人类占了上风。五六个世纪前,毛利人终于将恐鸟猎杀到灭绝,这也相应地导致了哈斯特鹰的灭绝。
哈斯特鹰与老虎相比呢?
老虎是夜间活动的,在晚上捕食猎物,它们更喜欢独自行动。老虎也是顶级捕食者,但与哈斯特鹰相似,人类也是它们最大的敌人。
老虎是无可争议的顶级食肉动物。这些大猫通常在晚上捕食,一次能吃掉30多公斤肉。人类是老虎最大的敌人,许多人为了它们的骨头而杀死它们。
除了一个持枪的人,什么能杀死老虎?很少有动物能做到这一点,即便巨大的棕熊也很难杀死老虎。哈斯特鹰体重约在18公斤左右,但俯冲偷袭,虎爪般的爪子一爪可以击杀200公斤重的恐鸟,这种杀伤力对老虎也同样危险。不过老虎生活在密林有植被的环境中,哈斯特鹰攻击老虎并不容易。老虎也很难威胁哈斯特鹰,毕竟陆军够不到空军。哈斯特鹰能轻易杀死老虎幼崽和未成年老虎。
远古最可怕三大巨鹰?
阿根廷巨鹰:可以说是地球的上已知的最大鹰了,它体长2米,双翼展开达到了8米之长,体重更是重达70公斤,就算是哈斯特鹰也是比不上的,跟别谈现在的最大的鹰角雕和食猿雕了,在他面前那都是小儿科了。
角雕:据相关资料显示,角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鹰之一,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猛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中飞禽类的一种,平均体长为108厘米(也就是1.08米),双翼展开的长度在2米左右,体重为8公斤左右。
食猿雕:食猿雕又称为是菲律宾鹰,平均体长为91cm,虽然体长比角雕要短一点,但是它的双翼展开的长度在2.5米左右了,体重在6.5千克左右。
全球十大奇迹?
第一名: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群岛”(The World Islands) 你想在一天之内征服地球吗?建议你感受一下“世界群岛”的魅力。这个位于迪拜附近海域的人工岛国称得上地理奇迹,总共有300个人工岛,是依照世界各大洲的形状建造的。这个规模浩大的房地产项目还在运作阶段,竣工后的面积将达到25万到90万平方英尺,每个岛屿间的海距至少也有164英尺。有意到此购置房产的人可要勒紧裤腰带了,人工岛国的每座房产预计最小也要685万美元
。 第二名:菲律宾伊富高的巴拿威梯田(Banaue Rice Terraces) 如果有人觉得爬自己公寓的楼梯不过是家常便饭的话,不妨到菲律宾马尼拉北部的巴拿威梯田一展脚力。当地人靠修建巨大的梯田来增加农田面积的历史已经有2000年了。
巴拿威梯田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逼真的“楼梯”伸展开来大约有3000英尺长。实际上,如果从头到尾测量的话,巴拿威梯田的总长度足有13919英里。但有谁能想到,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是使用原始工具修建的呢?
第三名:伊比利亚半岛的直布罗陀岩山(Rock of Gibraltar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能比直布罗陀岩山更令人难忘了,这座高1396英尺的完整地表岩层——侏罗纪时期的石灰石,坐落于伊比利亚半岛,有时也被称为“大力神之柱”。雄伟壮观的直布罗陀岩山是大约5500万年前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猛烈碰撞的产物。
多年以来,这座岩山一直被英国人用作防御工事,修建了复杂的地下出口与隧道系统。人们经常用“如直布罗陀岩山般固若金汤”来形容这一地区的军事基地。由于崎岖的地形和占领者灵活的军事部署,直布罗陀岩山成为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
第四名:新西兰西部国家公园的弗兰兹-约瑟夫冰河(Franz Josef Glacier)
新西兰的弗兰兹-约瑟夫冰河会让人们觉得“冰河时代”还没有过去。这条由大块的冰和雪块组成的冰河绵延7.5英里,所到之处遍及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和气候温和的雨林。人们通常认为,新西兰独特的冰雪环境造就了弗兰兹-约瑟夫冰河这个自然奇观,冰河的长度仍不断增加。根据2005年科学家的记录,弗兰兹-约瑟夫冰河每天增长117英寸。
这条冰河是1963年德国地质学家朱利叶斯-梵-哈斯特发现的。据信,约瑟夫冰河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7000多年历史了;如果算上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冰河的总长度至少有11英里。
第五名:新墨西哥州瓜达卢普山脉的卡尔斯巴德巨穴(Carlsbad Cavern
很早以前的卡尔斯巴德巨穴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深洞,无数的海洋生物在这里栖息。2.5亿年后,由于大量水分蒸发,一度是海洋乐园的巨穴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令人着迷的岩石暗礁集中营。由于海水曾经在这里“定居”,现在的旅游者仍可以发现含有石灰石的钟乳石和石笋,除此之外,100万只墨西哥无尾蝙蝠也在巨穴安家落户。卡尔斯巴德巨穴深300英里,人眼所能看到的部分只占整个巨穴的十分之一。
第六名:中国昆明的石林(Stone Forest
到中国云南旅游的人一定不会错过昆明的石林。被当地人称为“世界第一奇迹”的石林,占地9.6万英亩,由大块的地表岩层石灰岩构成。人们现在看到的昆明石林,至少经历了2.7亿年的天然修饰。来此旅游的人尤其喜欢参观奇怪的“风洞”,每年的8月到11月,狂风每隔30分钟就会光顾一次风洞,逗留时间大约为2到3分钟。除风洞外,地下石林也同样引起不少游客的好奇心。地下石林面积有720英亩,由各种不同的地下洞穴和走廊构成。
第七名:南极洲最大的冰山B15(B15- Antarctica)
花上一段时间,在纸上描绘一下牙买加,然后用寒冰覆盖整个图画,再点缀一些南极企鹅。知道你看到的是什么吗?是牙买加?错了!展现在你眼前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冰山——B15。
B15冰山的面积足有4400平方英里,它的巨无霸地位直到2003年11月5日才被打破。当时的B15在新西兰海面上断裂成两部分,每部分的大小相当于一座小岛。B15的断裂造成严重的后果:海洋突然被冰山封锁,大量企鹅因此丧生。
世界第一冰山的宝座现已由位于法国南极基地附近、面积相当于汶莱的C19A冰山取代。
第八名:加拿大新布伦斯维克的“磁山”(Magnetic Hill)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年都切身感受到磁山的“拉力”。这个世界一流的旅游奇观位于新布伦斯维克的蒙克顿。地理学的这一怪现象是在上世纪30年代发现的,
当时的司机称,在市内一座起伏不定的小山上开车时,自己的汽车被一种奇妙的力量拖拽,即使关闭发动机也是如此。
“磁山”这个名字可能让人认为怪异现象是受磁场干扰所致,但实际上,根本与磁场无关。更准确地说,司机的经历只是一种离奇的错觉,这种错觉是起伏不定的地形造成的。如果想亲身经历这种新鲜事的话,其实也很简单:只需把汽车停在山脚,让汽车保持空挡状态。很快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汽车——无论车身有多大,开始自动爬坡。
第九名:英国威尔特郡的西尔布利山(Silbury Hill)
大还是小,真的那么重要吗?在威尔特郡人看来是确实如此。令当地居民引以自豪的是,自己的家乡拥有欧洲最大的人造土山——西尔布利山。这座高130英尺,占地5英亩的人造山,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造的,至今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建造原因。但一些人相信,它可能是古时候的一个墓地,也有人认为是它是恶棍的杰作。目前人们可以确定的是,西尔布利山主要由白垩构成,建造需要耗费1800万个工时。为了防止人为破坏,政府已禁止公众爬山。
第十名: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精灵烟囟”(Fairy Chimneys)
那些对侵蚀效应恨之入骨的人最好到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地区看一看:当地被慢慢风化的岩石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旅游奇观。所谓的卡帕多西亚“精灵烟囟”实际上是一些特大号的圆锥形岩层,
松软的岩石酷似锥形的尖塔,尖塔顶端被大自然赋予了一块更加松软的玄武岩“帽子”。但你不要因此误解,因为这个松软的岩石实际上是典型的火山灰产物。
“精灵烟囟”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们生殖器般的长相,更为吸引人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风雨冲洗,伟大的自然建筑师已将它们打造成适于居住的天然公寓。有兴趣的旅游者可以下榻“精灵烟囟”客栈——一支由窑洞组成的“复合建筑”,不要小看了这个“复合建筑”,它们曾经是拜占庭帝国修道院的酒榨场所
像云南石林那样的哈斯特地貌?
是喀斯特吗,不是哈斯特,先把字打好来,回头给你回答下,这个用高中地理知识来就可以啦,本人很喜欢喀斯特地形,一个是山很清秀,二个是从里面流出来的水很轻,树也多,不经意间就可以是一幅美景。
高耸的山峰,又有形,就像是一个棋盘,棋子被哪个高人乱扔,却也很好看。
从山涧流出来的水很清透,你知道珠江水系吗?上游两广,广东广西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喀斯特地形。
造化钟神秀,大概就是用来形容这样的美景。
这个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在广西普遍都是。
都是这样的美景。
还有桂林山水,为一个出名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驯服飞行动物为坐骑?
祖先:你还想骑着动物飞,你咋不上天呢?开个玩笑哈。在我们祖先驯化的动物中,用作“坐骑”的动物只有陆地上的,不但会飞的坐骑没有,能载着你遨游海洋的坐骑也没有。不过,人类作为陆地上活动的动物,不驯化会在水中遨游的动物还可以理解,但飞天动物这种的交通工具显然要比骑马高效、拉风多了。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驯化飞行动物当坐骑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驯化动物史根据考古学家对史前人类遗址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现存动物中,人类最先驯化的就是狼,驯化成功的时间大约在距今约17000年前,最早将狼驯化为狗的是早期的东亚地区和非洲。之后是绵羊和山羊,驯化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3-1.1万年前。
在之后分别是猪、牛、猫、鸡,到了鸡就已经是距今约8000年前了。从人类驯化动物开始,到常见的家禽和家畜基本凑齐,用了大约1万年。而从这些动物被驯化的时间顺序看,人是从以保护自己和捕猎的角度出发开始的,稳定了之后才开始为自己储备稳定的肉食来源,有了羊和猪之后,牛的驯化时间节点恰好是人类的新石器时代,此时的人类开始了农业种植,所以牛开始就是作为农业“工具”被驯化的。
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第一种“坐骑”被古埃及人驯化成功了,它就是驴。在当时的古埃及,驴是穿越沙漠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代表着人类已经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衣、食),开始向“行”的层面递进了。但是,在当时,驴只是古埃及人驯化成功了,到了距今约6000年前,也就是人类正式迈入农业经济时,欧亚地区的人终于驯化出了比驴还要擅长奔跑的坐骑-马。此时,也恰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开端,经济和贸易的进行,让越来越多的地域性家畜走了出去。
我们之所以先说一下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是因为自古以来人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行”显然是在前三者都满足的条件下才衍生出来的。而从人类驯化动物的顺序看,也确实遵循着这一原则。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驯化可以骑乘的飞行动物?我们在有疑问时,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先问有没有,再问为什么?基于这个解决方案,我们先来看一下,人类的祖先有没有接触过“可能载人飞行的动物”?
人类从距今约300万年前正式开始了演化(南方古猿),到了距今约1.7万年前才真正地稳定了下来,并开始驯化动物。所以,要找能够载人飞行的动物就要从公元前1.5万年后这段时间里找。这样首先就排除了最有可能载人飞行的动物-翼龙,因为它们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那个时候人类在哪还没影呢。
而在翼龙灭绝之后,最初的鸟类要么体型太小,要么体型很大但是不会飞(恐鸟),直到距今约250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翼展超过6米的巨鸟,它就是桑氏伪齿鸟,但是好景不长的是,它也没有能撑到人类出现,在距今约2300万年前灭绝。
在桑氏伪齿鸟灭绝之后,几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体型如此庞大的鸟,直到距今约900万年前,另一种巨鸟出现了,它就是阿根廷巨鹰。它有着约7米的翼展以及70公斤左右的体重,但是同样它也仅在地球上生存了200多万年就灭绝了(距今约680万年前灭绝)。
直到人类出现之后,如此庞大的会飞的鸟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像哈斯特鹰以及安第斯神鹫等大鸟的体型也不小,但是它们的体重平均都没有超过20公斤的,而按照鸟类能够抓猎物飞行的极限看(安第斯神鹫能够抓起15公斤左右的羊飞起来,可见其负重与体重比也就在1.5-2:1左右),不超过20公斤的体重,最多也就能驮起40公斤的物体飞行,显然也无法带着成年人上天。
假如有能驮起人飞行的动物,人类会不会选择驯化?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在人类开始驯化动物时,可能驮人飞行的动物都已经灭绝了,所以,人类祖先即便是想要驯化可以载人飞行的动物也找不到了。那么,假如有这种动物的话,人类会不会选择驯化呢?我认为是不会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食性。
从上面我们介绍的几种大型的会飞的动物看,它们清一色的都是食肉动物。这种食性就意味着人要拿肉喂它们,但是在人类发展的初期,自身的肉食来源都不能得到保障,哪有那么多肉给它们吃呢?所以,从驯化成本上看,人类即使遇到可以载人飞行的动物,也不会选择去驯化。
第二是危险性
危险性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其他的人,一个是对自己。先说对其他人,如果这种会飞的动物还具备自己捕猎的能力,那么在人类世界中,它们的猎物就很可能变成其他人,这是极度危险的存在。其次,虽然想象中骑着一种动物飞行确实拉风,但是危险性也很高,比如万一撞到了大树或者岩壁上、比如飞着飞着没有力气了、再比如一个气流过来等等,都可能让骑乘的人体验一次无保护蹦极。
总结从人类祖先驯化动物的时间线上看,我们的祖先不是不驯化能载人飞行的动物,而是压根就没有这种动物存在。而且按照以往大型的飞行动物的食性看,它们都是吃肉的,所以即便人类祖先遇到了这种动物也不会选择去驯化,不然老虎狮子早就满街跑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