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定军山一役夏侯渊死在汉中?
谢邀!
公元219年,曹魏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被蜀汉老将黄忠袭杀于定军山下,刘备因此夺取汉中而定鼎称汉中王。
夏侯渊是出了名的有勇无谋,人送外号“白地将军”,连曹操自己都经常骂他:“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魏武军策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但夏侯渊与曹操的交情无人可比,他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 后曹操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
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
他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夏侯渊被杀后,其尸首到哪里去了?
《三国志》史书里面都未作明确交待,其尸首应该是被蜀国收葬,这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建安五年(公元200),夏侯渊的二子夏侯霸从妹十三、四(岁),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为妻,产息女(生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据《三国志蜀志》而知,夏侯渊共有五个儿子,长名衡、二名霸、三名威、四名惠、五名和,均事魏受封。夏侯渊死后,二子夏侯霸“常切齿”,欲报杀父之仇,后因魏国内乱。霸恐受害,故于蜀延熙”十二年(公元249)春正月,降蜀”,后主刘禅“相见释之”,向夏侯霸解释说,你父遇害,“非我先人(刘备)之手刃也”。说完,又手指他的儿子刘谌对夏侯霸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后来,刘禅“厚加爵宠”于夏侯霸。《魏略》: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孤女(此孤女就是被张飞抢去成为妻子)。
从上述史实记载而知,张飞的妻子原是夏侯渊的侄女,后生一女,嫁给刘备之子——蜀后主刘禅为妻。刘禅继位后,立张氏为敬哀皇后,生子刘谌。由此而论,夏侯渊当是张飞的岳父,张飞又是刘禅的岳父,夏侯霸是刘禅的妻舅,夏侯渊是刘禅妻的外公。
所以,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后,张飞的妻子——夏侯渊之侄女感念夏侯渊当年的恩情将夏侯渊的尸首“请而葬之”。夏侯渊第二个儿子夏侯霸降蜀后,又得到了刘禅的信任和重用。
从这一史籍线索推论,夏侯渊的尸首很可能葬在今四川阆中一带,这也是夏侯渊真正的墓地所在,因为张飞自建安十九年(公元214)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1)间,一直是蜀的巴西郡太守,治所就在今阆中市西。
至于许昌的夏侯渊墓,不过是曹操为了纪念夏侯渊所修的衣冠冢而已。
夏侯渊的儿子?
夏侯惠
夏侯惠,生卒年不详,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臣,文学家,为夏侯渊第六子。
约汉末魏初间前后在世,年三十七岁。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钟毓常有辩驳,事多见从。迁燕相,乐安太守。惠著有文集二卷,《隋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夏侯惠,字稚权,魏名将夏侯渊六子。年幼时就以才学被人称道,善于写奏折表章。夏侯惠在魏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后病逝,年仅37岁。夏侯惠善于写文作赋,文章流传于当世。
于《三国演义》第102回登场,谙知韬略,被司马懿推荐成为其行军司马,参与军机,主动请命出击,两次击退押送军粮的蜀军,缴获木牛流马及人马,诸葛亮死后设计退司马懿追军时与夏侯霸一同护送司马懿回寨
《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以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霸弟威,官至兖州刺史。威弟惠(夏侯惠),乐安太守。惠弟和,河南尹
张辽夏侯渊程昱能玩吗?
能玩。
夏侯渊是曹操的兄弟,也是曹操得力的大将;张辽是五子良将之一,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一,武艺超群,富有韬略。程煜是曹操手下得力的谋士之一。他们三组合,威力无穷。
夏侯渊的性格特点?
夏侯渊,字妙才,三国时期魏国前中期名将。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虎将。擅长弓箭与长距离奔袭。参与过很多战争。在定军山一战中被黄忠斩杀。
夏侯渊作为人将,是一名忠诚不二,骁勇善战之人。在曹营中,论箭术是无人可与之争锋。他与他的族兄夏侯敦是曹操最前期的将士,所以此人在曹军中享有不可磨灭的威望。他也深得曹操信任,屡次担当重任。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是,也由于他战功赫赫,使他变得掉以轻心。在定军山一战中,藐视对方主将黄忠,被其斩杀,英雄殒命。诸葛亮得知后,激励黄忠:杀夏侯不算什么,杀张颌才是头功。 也说明,与张颌这一类帅才比较还差一些智谋。
综上所诉,夏侯渊是一名骁勇善战,忠诚不二,勇冠三军的曹魏将才。
夏侯渊和夏侯惇谁先的?
夏侯渊和夏侯惇都是曹操的部下,曹操跟夏侯渊还是连襟关系。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夏侯渊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他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 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孤女。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
扩展资料:
夏侯渊作战勇猛,与其兄夏侯惇一样性格刚烈,但对于使用计谋比较忽视。当初,曹操也常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但最后,还是因为修补鹿角之事而战死。
曹操在得知夏侯渊的死讯后感叹道:“敌人烧鹿角,该鹿角距离本营达十五里。夏侯渊却亲率400士兵去大营外的鹿角阵地,然后让士兵修补被破坏的鹿角。敌人在山上望见此景,从谷中出兵。夏侯渊率兵与敌人搏斗,敌人于是绕出其后。
夏侯渊的军队退回大本营而夏侯渊本人未能归来,非常令人伤感。夏侯渊本来就不是会用兵的人。军中之众都称呼夏侯渊是‘白地将军
曹操传夏侯渊值得救吗?
曹操传夏侯渊值得救,夏侯渊是曹操的心腹大将,骁勇善战,勇猛无敌,必须救援。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人,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他早年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时为曹操督运粮草。建安十六年,他留守长安时击败了刘雄,又破云县,平定关中,因此被封博昌亭侯。其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