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田,直播水稻多少天晒田最好?
水稻一般在分蘖末期,拔节初期的时候晒田。1-3叶期,湿润灌溉。3-5叶期,浅水勤灌,期间多次露田。5-6叶期,轻晒田。7-8叶期,重晒田。茎蘖数达到20-22万个/亩时,排水晒田。晒田作用是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消耗,让主茎以及大分蘖得到更多的养分。
稻田长时间有水层,导致耕作层土壤透气性较差,而在晒田过后,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下伸。晒田可以降低田间的湿度,改善田间环境,抑制病虫害发生。
汉中水稻晒田一般什么时候?
汉中水稻晒田的最佳时间是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初期,即6月末至7月初排水晒田,晒田时间一般为3-7天左右。水稻晒田时,对于具体晒田程度通常要根据苗情和土壤等情况综合考虑而定。一般长势旺、氮肥偏多,群体密度过大田块,田间水分过多田块要早晒、重晒,对茎蘖数不足、叶片偏淡、长势差,肥力比较低田块要迟晒、或轻晒,或稍微排水露田。
中稻播种后70天还能晒田吗?
能
晒田具体时间:中稻移栽后25天左右,直播中稻播后50-70天。
水稻晒田是水稻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晒田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结构、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增进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能力、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
水稻晒田之后稻子发黄是怎么回事?
晒田,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人为调控田间水分达到调整水稻生长状态的一种管理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壮根、控孽、控旺、抗倒。一般来说,晒田之后的水稻会有一段时间出现轻微的退绿情况,叶色变淡。但是,晒田之后如果水稻叶子发黄的话,那很可能是肥料、长势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1、晒田。晒田是水稻种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通过人为调控田间的水分,达到调整水稻根系的长势、调节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增加水稻的有机物积累、提高水稻的抗性以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来说,水稻晒田是在田间茎数达到目标茎数的70-80%左右时,视水稻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晒田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晒田。
水稻晒田之后,会有一个阶段出现叶色退绿、颜色变淡的情况,但是表现得不会过于严重。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土壤水分的降低,影响了土壤中氮素的游离,阻碍了根系对氮元素的吸收。我们都知道,氮元素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需求量最高的养分。但是,氮元素的过度吸收对水稻的生长也是不利的,比如说旺长、无效分蘖多、过早的封行郁闭、生殖生长分化延迟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而且,如何将水稻的长势、产量与氮肥的施用准确的联系在一起是很难的。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稻农朋友在种植过程中对肥料的用量控制都是以种植经验来模糊的判断,也比较容易出现上述的这几个问题。
因此,从保证水稻安全生长、将氮元素的负面作用降低到最低的角度来看,晒田就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必要的管理措施。在分蘖盛期之后进行晒田,促进生殖生长的转化,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通过晒田的过程,减少氮素的吸收以及降低水稻体内的非水解性铵态氮的浓度,对改善水稻的生长很有好处。虽然说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退绿情况,但是晒田之后的根系“反弹效应”非常的明显,在复水之后就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不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2、养分供应不足。正常情况下,晒田并不会造成水稻叶色的变黄。如果真的出现晒田之后叶色变黄,那么晒田之前的叶色也会比正常的水稻颜色淡一些,很可能是氮素供应不足造成的水稻缺素症。如果氮素供应充足的话,晒田之后不可能出现叶色变黄的情况。
除了氮素的供应不足之外,还有可能是土壤中的锌元素不足,晒田的过程中由于土壤含水量大幅的下降,也会影响到根系对锌元素的吸收,从而表现出心叶的叶色泛黄的情况。但是,通常情况下短期的水分缺失很难造成较为明显的锌元素缺素症。
3、长势不佳。很多的农民朋友都说并不是所有的水稻都适合晒田,比如说分蘖不足、长势差、不保水的地块以及盐碱地等不适合晒田,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绝对。比如说分蘖不足的地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蘖不足?如果是氮素供应不足,那确实不适合晒田,有可能会影响到分蘖的数量以及造成水稻颜色变淡或者黄化。如果是长期淹灌造成的根系生长差而间接影响到水稻的分蘖,那就可以通过晒田的方式来缓解了。
而且,对水稻的长势差不适合晒田也不是那么的绝对。一般来说,水稻的长势差往往伴随着地下根系的生长量差的情况。比如说地力贫瘠、常年秸秆还田的冷寒地区以及病虫草害防治不到位的地块,都有可能出现这类的情况。但是,常年秸秆还田的冷寒地区也是可以通过晒田的方式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种植马蹄什么时候晒田?
立秋前放水晒田,可控制旺长,防止荫蔽,确保光照充足。如分蘖滞缓,亦可晒田3~5天,促其多发根早分蘖,如生育中期遇大到暴雨,应灌深水防止倒伏;如夏天遇闷热,秋季遇雾天,可边灌水边排水,调节田间温润度;采收时节,如需在田间贮存,田土应保持湿润,采收前排干田中水分
水稻不晒田会怎样?
水稻晒田是高产栽培的一项技术管理措施,晒不晒田一般是根据水稻长势而定的,对于密度大,长势好,封行过早的不晒田会减产,而对于密度小,长势不好等田块的不晒田也基本影响什么产量,甚至还有可能增产。
水稻晒田作用主要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增多,使茎秆健壮,根系发达,不仅利于促进水稻成穗,而且有增强水稻抗逆性抗病性,避免后期倒伏的作用。水稻晒田一般是分蘖后期进行,但具体会根据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原则进行。而且还要结合田间长势进行,像对于栽插密度大,分蘖多,氮肥偏多,水肥充足田块要早晒,重施,进而控制无效分蘖的增多,对茎秆拔节生长有利。不然会因为封行过早,植株密度过过大,茎秆拔节生长不好而严重影响产量,这个也是水稻高产栽种中千万要避免的。
不过像对于栽插密度不大,分蘖不多,长势不好或水分不足田块,不能再晒田了,顶多也只能排水晾田一下,以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活力,以促进茎秆生长健壮。如果进行晒田,对本长势就不好或水分不足田块会直接影响茎秆生长拔节等,尤其对于拔节孕穗重叠型和衔接型品种还会因幼穗分化影响而减产。所以不仅不能晒,还要注意保持水分充足,并注意施肥等利于水稻增产。
综上所述,水稻晒田虽然是高产栽培的一项技术管理措施,但晒田不晒图,晒田轻重早晚等还要长势等情况综合考虑而定,才能利于增产提高产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