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平台通知,这篇文章被已经下映的《上海堡垒》举报了,理由是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们公开在豆瓣及官博发布的剧照,以及侵犯名誉权——因为我说它难看了。
为了不让平台为难,我撤掉所有《上海堡垒》剧照,最后送他们十个字。
——原文——
《上海堡垒》今天开始院线上映,我就花了35块看了下午两点的3D场。
看完的感受是:我认为它十分难得——难得的是,故事、台词、特效、节奏、表演,几乎没有一个可取之处。
豆瓣高分电影不是一定是好片,但低分电影必属差片无疑。
《上海堡垒》,再次亲身验证了这条真理。
它今天以比郭晶晶拿下世界冠军更标准的跳水姿势,一路口碑插水——上午豆瓣开分4.2分,我下午2点去看电影之前跌到3.9,等我看完回来准备写这篇稿子,它已经跌到3.5分了。
在排片占比超过《哪吒》的前提下,《上海堡垒》票房也在今天首映日就被《哪吒之魔童降世》反杀。
猫眼预测总票房仅为3.66亿,投资的3亿成本都收不回来,血亏的节奏。
前方有剧透!剧透!剧透!(请慎重考虑是否继续阅读)
特效:都花了3亿,可还在掉帧是怎么回事?
《流浪地球》投资3亿,《上海堡垒》投资也是3亿,可二者呈现的视觉效果,太不同了。
《上海堡垒》的个别画面,甚至还出现了掉帧的问题。
△这是给了四星好评的粉丝,他们也在吐槽特效掉帧。
据说,《上海堡垒》的主演片酬占投资的10%,又据说特效是找了韩国团队来做的,不知道谁改为掉帧来买单?
这是我手绘的,大家将就看吧。
另外,冲着“爽就行了”观赏的观众,恐怕要失望。
全片战争场面和文戏部分的比例大约是1:3。有三分之一的情节是“灰鹰小队”四人组在尬演流星花园,另外三分之一是鹿晗和舒淇在假装暗恋,剩下三分之一才是跟外星人打来打去。
科幻:这是中国科幻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虽然《上海堡垒》根植于江南小说,本质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小说,但电影拍出来,简直成了国产科幻的一个反面操作大全:它把能踩的坑全踩了!
科幻片成功三要素,它一样没占——
①新颖的构思和想象力,无。
②先进技术营造的视觉奇观,无。
③引人共鸣的深刻精神内核,无。
作为科幻电影最基本的故事背景交代,甚至都缺席了。
翻翻今天网友观后感,不少人都看完了,却对“外星人到底为啥打地球”的故事背景还是懵的。
有人走出影院,还不知道泡防御是啥?仙藤又是啥?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我认为从导演到编剧,其实都没有太想清楚整个故事是建立在什么科技基础上的。
在未来那个年代,科技给故事定下的基本逻辑,在《上海堡垒》里明显是乱的,有几个特别不能自洽之处。
①泡防御指挥中心,防御指数应该最高的地方,居然被一只“外星怪兽”捕食者轻而易举攻破了,并且大杀四方。
②捕食者武力值到底什么水平?前半程如此牛掰,人类还在用小手枪跟捕食者对战,结果团灭。但最后大战里,鹿晗却靠“中国功夫”肉搏打死了捕食者?!
③鹿晗的设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整个人类,就只有鹿晗和他的三个队友来拯救——
泡防御被破坏,是鹿晗和仨队友冲进司令部,一顿键盘操作,拯救全人类!
最后大战,上海领空也只有三个人防御!这仨人还一会被喊去救舒淇,一会又被喊去救高以翔,全中国就仨飞行员?
这不是灰鹰小队,这比整个“复联”还酷炫拽上天!
结局是——鹿晗的仨队友+暗恋女神舒淇,分别自爆,再度拯救了全人类!然后鹿晗当上了司令官……
观影《上海堡垒》的全程,我始终有个疑惑:
这就是六年写出来的剧本?确定不是哪本小学生作业撕下来的?
有跟我同样疑惑的网友,还挺多:
原著党也感到很愤怒:“我宁愿这电影从立项就胎死腹中”。
特别要吐槽的是——
江南小说里的“外星怪兽”捕食者,本来是“异形”那种生物体,据说江南要求电影特效做成虫子,但滕华涛导演觉得虫子特效太难做了,就给改成了机器人。
这是外星人。
有人说捕食者造型抄袭了《环太平洋》、故事抄袭了《独立日》,就……见仁见智吧。
豆瓣有两条评论,我觉得评得很准确了:
“华语科幻电影或始于《流浪地球》,止于《上海堡垒》”
“科幻片:请不要装熟,谢谢。今年不是科幻元年吗?怕不是要被《上海堡垒》搞成绝唱。”
剧情和台词:鹿晗的留海不是最致命的,智熄的台词和注水三角恋更要命。
大家都在吐槽鹿晗的留海,我国军人哪有这种韩式厚留海?
实际上,跟智熄的台词和另外一段注水三角恋相比,鹿晗留海带来的不适感都可以忽略为零。
鹿晗跟舒淇的暗恋其实没多少戏份,这片子里插了另外一个三角恋,那才是强行加戏:原著里暗恋鹿晗的路依依,被改编成与另外俩人三角恋,戏份又多又无聊。
仨人自爆牺牲的场面,也无法让观众代入,甚至有强行送人头的画蛇添足感。
一部电影的时长能拍好一对爱情故事就不错了,还非要注水……还谈什么塑造人物?谈什么情感刻画?
表演?《上海堡垒》里不存在的东西,我不谈了。
舒淇也有谈不好的恋爱。
台词,全程对不上口型,我也就忍了——还能拿审查来遮掩。
可,鹿晗在大战外星人最后喊了一句:“向我开炮!”你能信?
篇幅所限,我也不罗列所有的智熄台词了。
结语
我也不拿《上海堡垒》跟《环太平洋》《独立日》甚至《星际穿越》作比较,就算在一个没有参照物的真空里,这片子也是“蠢”得很突出。
上映前,《上海堡垒》曾找各位大V刷好感,其中一个标题是这么写的:“《上海堡垒》探索国产科幻电影新路”。
我感觉这个标题写得很有水平,事实证明:《上海堡垒》探索的结果是,此路不通。
它宣告了试图钻空子走歪路的市场操作行为,此路不通。
也宣告了“流量”统治一切的时代,经过几个暑期档春节档真金白银的考验,此路不通。
从这个角度讲,《上海堡垒》,它的确算得上“划时代”了。
今日主笔:某小刀。
@刀刀叨文艺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